道家“内外分阴阳”与传统中医

河图由十组点数构成,对于这十组点数的阴阳分法,认为有两种,第一种就是奇偶或天地分法,具体为一、三、五、七、九为阳,二、四、六、八、十为阴;另外一种就是生成之数分法,具体为一、二、三、四、五为生数,六、七、八、九、十为成数,生数无形,成数有形,以有无分阴阳则无形为阴有形为阳,故一、二、三、四、五为阴,六、七、八、九、十为阳。结合河图进行分析我们将其总结为“内外阴阳说”与“上下阴阳说”,河图中的这两种阴阳说,就其来源来讲主要是道家以及后世的易学,分别而言“内外阴阳说”来源于继承了归藏易思想的道家,而“上下阴阳说”则主要来源于后世周易的思想。


道家“内外分阴阳”与传统中医

道家“内外阴阳”对中医影响

《老子·四十二章》之“万物负阴而抱阳。”我理解大概意思是:阴在内,其动向外,故宜护守;阳在外,其动向内,故宜“收聚”。如此阴出阳入、阴阳交错得其和,则为冲气,故曰“冲气以为和”。


道家“内外分阴阳”与传统中医

在老子的学说中,以“无”为宇物本原,称为“道”。“无”为“有”之先,“道”为气之源。“夫无形者,物之大祖也”。“无”生“有”,“道”生气,气生万物。

若以阴阳论,则以“无”属阴而“有”属阳,“道”属阴而“气”属阳,无形可见的本原属阴,而有形可知的现象属阳。道家是以“隐显”论阴阳的,如王船山说“形而上者隐也,形而下者显也”(《船山全书》)。形而上与形而下之分是隐与显之别。所谓隐、显,就是幽、明,就是不可见(闻)的与可见(可闻)。

隐藏于内的或无形可见的属阴,彰显于外的或有形可见的属阳,这是道家的内外阴阳说。道家的内外阴阳说对中医理论体系的构建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黄帝内经》将五藏属于阴为“神藏”,六腑属阳为“形藏”,就可以看作是道家内外阴阳思想的反映。另外如果明白了内外阴阳说,也就会很容易理解为什么《黄帝内经》将处于中央的脾土称为至阴了。

道家阴阳说与中医滋阴理论

在阴阳地位的问题上,道教内外阴阳明显以阴为主,也就是在内的藏为主,而不是后世崇阳说的“阳主阴从”。

道家“内外分阴阳”与传统中医

中医“藏象”理论的构建,采用的就是道家内外阴阳说,道家可以认为是崇阴的,贵柔尊阴、自然无为、致虚守静。从河图演化模型来说,道家认为“水”为万物本源,所谓“天一生水”,如《管子·水地篇》云:“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由乎此,道家对“水”十分尊崇的,如《老子·八章》云:“上善若水”。水属阴,可以认为“天一生水”的认识,就是后世“重阴”观念的源头,也是“肾为先天之本”理论的源头,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滋阴”理论,这与后来受“崇阳思想”影响而发展的“补火”“火神”理论是不一样的。


道家“内外分阴阳”与传统中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崇阳   道家   黄帝内经   阴阳   中医   形而下   成数   生水   本原   形而上   后世   万物   老子   理论   思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