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民间中医的尴尬:痴迷摸索30载“绝活”无人传承

民间中医,一个特殊的矛盾体。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是传统中医文化的代表,其中有精通中医并发扬突破的高人,也有凭借秘方福泽一地的名医,百姓相信他们,上门求诊者络绎不绝;同时,他们缺少现代西方医学理论,没有执业证,只能是一群无证的“非法行医者”。

一位民间中医的尴尬:痴迷摸索30载“绝活”无人传承

如何保护和传承民间中医的精华,让民间中医见光,发挥悬壶济世的作用?本文来自浙江省的《衢州日报》做过的“散落在民间的中医”系列报道之一。

浙江省全省都对民间中医十分重视,在2018年杭州市就曾组织全市的民间中医收集其特色药方和特色诊疗手段经过印证后整理成书,流传于世。

以下为报道全文:

7月17日,本报接到一位读者汪云生的电话,这位59岁的常山招贤镇的农民向记者求助:他酷爱中医,自学30多年,摸索出一套经络按摩手法,他想把他的这套按摩手法无偿贡献给相关部门,供他们研究。但苦于不知道如何联系相关部门,他希望媒体能够帮帮他。

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自创经络按摩手法,带着这份好奇,7月20日下午,记者来到常山县招贤镇藕塘村,走进一幢上世纪初建造的老房子里,汪云生正在家中为一位朋友推拿。门口的一间小屋里有一张简陋的书架,上面摆放着《本草纲目》、《针灸大成》、《中医疑难病方药手册》等几十本中医书籍。

“这些书最长的看了30多年,看了一遍又一遍。家里没啥宝贝,就只有这些书最珍贵。”汪云生一边给朋友按摩,一边和记者攀谈起来。


初学中医只为治好自己

“他以前是一名木匠,手艺还不错。儿女大学毕业工作后,没了经济负担,他就一心趴在中医上研究起来。”正在做治疗的朋友向记者介绍,他与汪云生是几十年的朋友,这些年来,身体哪不舒服就找他看。

他的胃病经过他的经络按摩,已经好了不少。给朋友看病,老汪一般也不收钱。

一位普通农民为何爱上中医?汪云生说,他从小体弱多病,15岁时腰疼很严重,头上还长满了包,疼痛难熬。那时家里条件差,农村又缺医少药,他想到了中草药治疗。于是,他跑去镇上找中医书籍,照着中医书,上山采草药,没有的就去买,给自己治起病来。

这次尝试不仅治好了他的病,也激起了他对中医的兴趣。那以后,汪云生迷上了中医,一有空就捧着中医书看。

每次外出,他第一件事就是去书店“淘宝”,寻找中医书籍。碰到邻居亲朋好友哪不舒服,汪云生就给人家把把脉。几次下来,周围的亲戚朋友都知道汪云生会看病。

结婚后,妻子没再去过医院看过病;岳父身体很差,患有哮喘、头痛等慢性病,每次发病都是他去看;儿女身体有啥不舒服也都是他自己看。


潜心20年自创手法

正当汪云生研究中医小有成就时,他开始摸索人体经络。“光要掌握人体的各个经络就很难。一开始什么都不懂,就反复看一些医书。”汪云生边讲边在朋友身上找穴位给记者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凭着自己的努力,他渐渐熟悉了人体的经络,并在自己身上做起试验。“我也曾是他的试验品。”朋友在旁边笑着说说。

学习经络以后,每次给亲朋好友看病,汪云生都会首先在人体经络上找原因。慢慢的,他发现,人体哪个地方不舒服,相应的那个经络就会堵住。堵住了怎么办?汪云生尝试着用五指去按摩,结果这么一试,还真把堵住的经络疏通了。

通过近20年的实践摸索以及结合医书,他总结出一套体系“经络通则百变散”,他认为健康的人,全身血液循环很顺畅,如果哪个经络堵住了,体内的毒素就很难排出,相应的某个部位就会出问题,人就会生病。百病从经络来,经络通可以化解百病。


看病只为寻找成就感

  “他就像我们的私人医生,但他从不敢称自己是医生。每次给亲朋好友治病,他都会调侃自己是非法行医。”朋友打趣到。


这句话似乎一下刺到了汪云生的痛处。小学毕业的汪云生没有正式上过医学院,没有师傅,也没有医师执照,他也曾被以“非法行医”处罚过。

“给亲朋好友看了30多年病,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但让我考医师证,我这么大年纪了,肯定考不出来。”汪云生说,他也曾咨询卫生部门,但得到的答复都是必须有证才能上岗。

“当初学这个,就是为了给病人看病。现在感觉有些无用武之地。”汪云生想过很多办法,到医院门口给病人看病,风险太大,会被误以为江湖郎中骗子,也有杭州上海的私人医疗机构想请他去,因为没有证也被他拒绝了。

过去看病,汪云生从不收钱。现在一些朋友看他辛苦,效果也很好,一定要给,他也只是象征性地收一点。

“老汪对于中医纯粹是爱好,不为名不为利。病治好了,他就会像小孩吃到糖一样高兴。”连日来,记者跟随汪云生一同前往多位亲朋好友家中看病,并电话询问被他看过病的朋友,都对汪云生的医技和医德赞不绝口。


一位民间中医的尴尬:痴迷摸索30载“绝活”无人传承

担心30多年技艺失传

几十年来,汪云生在亲朋好友圈中已小有名气,他也乐在其中。

这两年,汪云生痴迷于给朋友看疑难杂症,周围的朋友都建议他把这手技艺传承下去,“这手绝活,要是很多人都会多好。”

其实,也有不少人想向汪云生学习这门绝活,其中不少是医院的中医师,但学这个需要兴趣和毅力,有的人学了一段时间觉得又难又累就放弃了,有的人冲着赚钱来学的,他不愿意教。“再穷的人,有能力治疗的,即使免费也要给他治。”汪云生说。

“我年纪也不小了,子女都没有学中医的,很担心以后这个辛辛苦苦摸索出来的绝活失传。”想到这,汪云生很苦恼。他说,当初儿子高考成绩很不错,一直想让他学中医,也好把这个绝活传授给儿子,让他可以正规行医,可儿子却学了电子信息技术。

虽然觉得自创的这套手法实用性很强,但汪云生觉得自己是个农民,难登大雅之堂,只能在亲朋好友间相传,没有让更多人受益,他觉得很可惜。他一直有个想法,把他研究的理论和按摩手法贡献给相关部门,供他们做研究。

大半辈子的心血不想失传了。我希望将来有很多人都会这个手法,造福百姓。汪云生说。

像汪云生这样的民间中医,在民间还有不少。他们有的通过拜师或自学,掌握了不少凭借个人经验积累的中医医理知识,以及针对所熟悉的病症的医药方子;有的是因为家族的传承,手上有着不一样的“偏方”或独门绝技。

这些民间中医,称他们为医,他们无“证”,甚至不是靠此谋生。说他们不是医,他们活跃在民间,在熟人的口口相传与大力推荐下,有的甚至成为村民眼中“神医”。

这些民间中医,大多由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更多的因为其很少涉及全科,多是精于某一领域的专长,他们考取执业医师证显得更加困难。因此,他们散落在民间,成为了一名“非法行医者”,这是民间中医之殇。

透过这层尴尬的薄纱,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摆在面前:如何保护和传承中医精华,让传统中医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不能仅仅只是依靠医者的努力,也应是有关部门需重新审视的问题。

王云生简陋的家中,最珍贵的是一堆医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常山县   绝活   中医   民间   都会   医书   浙江省   经络   亲朋好友   手法   尴尬   多年   人体   农民   记者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