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的一针疗法

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于50岁左右的人,以肩部疼痛和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针灸是治疗本病最常用的方法,选好穴位治疗肩周炎,许多病人的疼痛往往立刻缓解,活动即刻改善。以下为常用穴位。

(1)阳陵泉

取穴: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肩周炎的一针疗法

针阳陵泉治疗肩周炎的道理并不难理解,《灵枢·终始第九》说:“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肩周炎其病就是在筋,阳陵泉是八会穴之一,筋会阳陵泉,可以统治一切筋病,所以就可以用阳陵泉治肩周炎。

进针时可让病人咳嗽一声,同时进针,这叫随咳进针,有两个作用:一是转移病人注意力,缓解病人对针刺的恐惧,减轻进针时的疼痛,避免晕针;二是咳嗽可以宣散气血,提高疗效。针刺的同时让病人活动患部,更是取效的关键。

(2)条口、解溪

条口: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8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解溪: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肩周炎的一针疗法

同侧条口、解溪也是常用的穴位,肩周炎又称“冻结肩”、“漏肩风”,肩周炎并非纯实证,而是本虚标实证,这个虚主要是肝肾阴虚和阳气虚。到50岁左右人开始衰老,肝肾阴虚筋失所养,阳明气虚筋失温煦,都会出现肩部的不荣则痛和活动障碍,因此,肝肾阴虚和阳明脉虚是肩周炎发病的内在病机。

所以阳明脉虚是肩周炎发病的内在原因之一,也就不难理解针胃经的条口、解溪等穴治疗肩周炎为什么有效了,所以,当肩周炎阳气虚衰表现明显时,条口、解溪为常用效穴。

(3)鱼肩

鱼肩穴是也是治疗肩周炎的一个穴位,此穴位在鱼际穴向下(拇指方向)约0.5寸赤白肉际处,在第一掌骨桡侧肩部的全息对应部位,可以找到火柴头大小的条索状物,并有明显的压痛点,因为此穴在鱼际附近又能治疗肩周炎,故名鱼肩。


肩周炎的一针疗法

肩周炎疼痛的部位在肩前者,属手太阴经经脉和经筋不通,肺经不通不治肺经,针再多的穴位也没用。鱼肩穴就是治疗肩周炎疼痛在肩的前面、经络辨证病在肺经者,因其既对应于肩部,又是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所以每用必效。

(4)三间

三间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于《灵枢·本输》,别名少谷。位于手背第二掌骨桡侧,掌骨小头后方凹陷处,握拳取穴。


肩周炎的一针疗法

针刺三间穴治疗肩周炎既符合经络理论,又符合全息理论,对各种肩周炎都有一定的效果,尤其是对疼痛在肩髃穴处的肩周炎疗效更好,常一针下去,立即见效。 肩周炎与阳气虚衰有关,在手三阳经中,手阳明经阳气最多,三间穴为手阳明经的输穴,“输主体重节痛”,所以三间对各种肩周炎都有一定疗效,尤其对辨证属手阳明大肠经的肩周炎疗效最佳。

用针柄在三间穴处向第二掌骨侧按压,可以找到一个显著压痛点,用毫针先向压痛点斜刺,同时让病人咳嗽和活动肩部,针后再用手沿着手阳明大肠经自三间至肩髃穴处来回循按敲打数次,然后让患者断续活动肩部,一般留针30~45分钟。

(5)后溪

穴位于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近端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肩周炎的一针疗法

后溪穴是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手太阳小肠经的经脉和经筋均行于肩后部,所以后溪穴主要治疗肩周炎肩后疼痛,甚则疼痛牵及肩胛者,具体取穴与针刺方法与三间穴相同,不再详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肩周炎   阳陵泉   经筋   鱼际   掌骨   后溪   压痛   阳气   肩部   经脉   穴位   针刺   疗效   疗法   病人   疼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