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不涵木”理论出发,从肝脏、肾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天癸”是什么

在中医理论中“天癸”即元阴,肾精。是人延续生命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 “天癸”,五行中属阴水。《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髮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衝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从这些典籍在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就是说女子在14周岁左右会有月经初潮的现象,这时候就预示着女子的第二性征已发育完全,从这一天起女性就进入正常排卵期,可以受孕产子了。49周岁,随着身体机能的下降,女子就会出现绝经。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身体的发育也在提前,现在来说一般女子月经初潮已经提前到12-13周岁,而绝经期也推迟到50-52周岁。“更年期综合征”,就是女性在绝经期前后出现的一系列不适的症状,其实男性也有“更年期综合征”的表现,只是一般不如女性明显,持续时间也比较短。

从“水不涵木”理论出发,从肝脏、肾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

中医学古籍文献中并无”更年期综合征“这个病名的记录,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中医妇科学教材中才将“绝经前后诸症”单列为月经病之一,主要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的一些明显症候,如:烘热汗出、潮热面红、烦躁易怒、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情绪不宁、面浮肢肿等。

中医妇科学术界对“更年期综合征”经过多年的研究,以中医典籍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理论,认为主要是由于随着身体机能的下降,年老体衰引起的肝肾亏虚所致。虽然女子“绝经”为正常生理现象,但在绝经期前后进行药物干预可以有效的缓解,因“天癸竭”而出现的身体不适的症状。

从“水不涵木”理论出发,从肝脏、肾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潮热汗出”

“潮热汗出”是在绝经前后最明显也是最主要的症状。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更年期潮热为血管舒缩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的表现,发生率为75%~85%,症状严重者约有10%~20%。更年期潮热是患者自身的一种主观感觉,患者会自觉上半身突然发热,由胸部冲向头部,或伴有头痛、头胀、眩晕或无力,持续时间不定,可以几秒钟也可以是几分钟,发作时间也不固定,有时一天几次,有时几天也不一定出现。

更年期潮热为现代医学术语,这里的“潮热”与中医学的“潮热”并不相同。中医学将“潮热”定义为:有规律且定时发热,规律性是“自身潮热”的特点,盛衰起伏如潮水涨落,按时而发,按时而止。无论外感伤寒或湿温均以所谓“日晡发热,状若阴虚”共见,热轻者有“但头汗出,齐颈而还”;热甚者则“大汗遍体”,其发热多在38℃以上。“更年期综合征的潮热”则随时都可能发生,间隔时间不定,毫无规律可言,情绪变化时容易出现,表现为一过性的自觉体表温度升高,自我感觉症状明显,测量体温却正常,并非普通意义上的发热。鉴于更年期综合征的潮热汗出为无规律可循之表象,通常还可伴有颜面阵发性红,患者自觉头面忽热,因此,以轰热阵汗取代潮热汗出的描述似更符合其特征。

从“水不涵木”理论出发,从肝脏、肾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肝风内动,肝阳上亢”

“潮热”的症状分析,多表现为“动”的状态,不定时,不定量,随时发作,这于肝风、肝阳有着直接的关系。“肝”其生理功能为主疏泄和主藏血,条畅全身气机和情志,养血藏血。所以更年期出现的轰热阵汗,汗出时发时止,发无定时;皮肤感觉异常,如有蚂蚁爬行的感觉、或有风游走不定;情志异常,情绪化严重,时而伤心,时而发怒;头晕、耳鸣;疲倦乏力;心悸,心慌。这些都与“肝”的功能异常有关。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卵巢功能衰退引起的内分泌紊乱、雌激素水平的低下,是更年期综合征发生的主要原因,而处于更年期的妇女并不都发生该病,可知雌激素低下并不是发病的唯一因素,而应与其他因素有关。

据中医学中“肾气”、“天癸”与“冲任盛衰”,这些理论都与人的“生长”、“壮盛”和“衰老”有关。更年期综合征多发生在“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的时候,即现代妇科学所称之“更年期”或“绝经期”。肝在女性生理、病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正如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肾同居下焦,精血互生,生理上相互协调、病理上则相互影响。若肾阴、肾水不足以涵养肝木,肝阳失于潜藏,阳主动居上,则表现为肝阳偏旺,木摇风生之。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而恶抑郁。更年期妇女多处于一生中对家庭和社会承担责任最重、付出最多的阶段,也更容易受人际、经济、工作、婚姻和子女等诸多因素困扰,何况“妇人善怀而多郁”,一旦心情失畅,肝气不舒或因而郁结,甚至化火生风,即发为病证。若迁延难愈,又可增添心理负担,加重精神抑郁、焦虑不安。

临证论治自应重视从厥阴肝经着手,联系前述肝阳偏旺,木摇生风,乃由肾水不足以涵养濡润肝木的病机,病症轻者可标本同治,重者宜先泻其标。

从“水不涵木”理论出发,从肝脏、肾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治疗准则

泻肝补肾、平衡阴阳,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基本准则,因为“绝经”为不可逆转的自然发展规律。此时无论是肾阴抑或肾阳均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无论滋补肾阴或温补肾阳均不可能达到“更年期”以前的水平,故“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应归属于阴阳水平均已低下的阴阳失衡,而以“调其阴阳,以平为期”则是使体内阴阳平衡达到一个恒定值,以保证“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得以缓解。

当归六味汤:生地20g、熟地20g、酸枣仁20g、当归5g、黄芪30g、黄芩15g、黄柏15g、黄连10g、夜交藤60g。

龙胆泻肝汤:龙胆草15g、栀子15g、黄芩15g、泽泻15g、白芍30g、生地20g、酸枣仁20g、柴胡10g、夜交藤60g。

从“水不涵木”理论出发,从肝脏、肾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结束语

“更年期”是每一个人都必然要经历的正常生理现象,没有必要过度恐慌,要保持平静的心态,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参加一些文体活动,以便尽快度过“更年期”。敬请关注《岐伯小医馆》,谢谢大家的支持和转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综合征   更年期   冲脉   任脉   绝经期   中医学   肾脏   肝脏   月经   阴阳   症状   生理   中医   身体   水平   女子   理论   发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