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型“口腔溃疡”的中医治疗

“口腔溃疡”太烦人,反反复复愈演愈烈

每个人都有过“口腔溃疡”这种情况吧,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就可以自愈,可有些人的“口腔溃疡”不但不能自愈,反而出现反复发作,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种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是口腔门诊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位居口腔粘膜病之首。主要的症状是以口腔黏膜反复发作圆形或椭圆形浅表溃疡。以唇、颊、舌部多见,严重者可累及咽部,局部疼痛。具有红(黏膜鲜红)、黄(假膜色黄)、凹(溃疡面凹)、痛(灼痛明显)等特点。其发病机理至今不完全明了,现代医学多采用服用抗生素及维生素或激素局部注射进行治疗,效果不尽人意,复发率高,且容易出现药物过敏的现象。

顽固型“口腔溃疡”的中医治疗

传统医学是怎样认识“口腔溃疡”的

中医学将“口腔溃疡”归为“口疮、口疡、舌疮”等范畴,历代医家对口疮有着系统的认识,《圣济总录》曰:“口疮者,由心脾热气冲上焦,熏发口舌而为口疮,主要为脾胃积热,心火上炎……”。《医贯·口疮论》“口疮,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各经传变所致“。

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肾脉连咽系舌本,两颊与齿龈属胃与大肠,任脉、督脉均上络口腔唇舌,表明本病的发生亦与五脏关系密切。所以治疗本病应从五脏入手,祛火、清热、补虚泻实,辨证施治。

顽固型“口腔溃疡”的中医治疗

分清寒热虚实,辨证施治

1.风火上扰:口腔黏膜充血,有红肿烧灼样疼痛,局部发涩发紧,恶风,舌红、苔薄黄,脉浮数,兼见咽喉不利,口渴。治则:疏散风火,通络止痛。方用玉女煎加减:生石膏30g,生地黄、龙骨、麦冬各15g,赤芍、牡丹皮各12g,白及、知母各10g,黄连5g,大黄(后下)3g。针灸处方:颊车、承浆、大椎。

2.心脾热盛:舌尖、舌边溃疡疼痛,烧灼感明显,烦躁,舌红、苔黄,脉滑数;兼见口渴,小便赤涩,失眠。治则:清心泻脾,荣疮止痛。方用凉膈散:连翘20g,黄芩、大黄(后下)各5g,栀子10g,薄荷、竹叶各6g,甘草3g;针灸处方:劳宫、内庭、合谷、地仓。

3.阴虚火旺:反复口腔溃烂或舌下、舌根有溃点,疼痛时轻时重,经久不愈,五心烦躁,舌红少苔,脉细数,兼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治则:养阴清热,敛疮止痛。方用愈疡汤:黄柏、菊花、金银花、桑叶各10g,麦冬6g,甘草3g;针灸处方:三阴交、阴陵泉、大陵。

4.脾肾阳虚:口舌生疮,溃疡处周围淡红,溃面色白,疼痛轻微,遇劳易发。四肢发冷,泄泻,舌淡、苔白腻。脉沉迟,伴有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腰膝冷痛,尿多。治则:温补脾肾,生肌敛疮。方用双五汤:五倍子15g,五味子、苍术、白及、胡黄连各10g,吴茱萸、肉桂各5g,甘草3g;针灸处方:太溪、三阴交。

顽固型“口腔溃疡”的中医治疗

结束语

以内服加穴位按摩治疗口腔溃疡,以中药祛火、清热、补虚泻实。配合穴位按摩可疏通气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疾病的恢复。该病的诱发因素多与饮食、情志、睡眠、生活习惯等有关,故治愈后应注意生活调摄,忌食烟酒及辛辣刺激物,调畅情志。敬请关注《岐伯小医馆》,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谢谢您的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1

标签:口腔溃疡   口疮   麦冬   黏膜   黄连   大黄   穴位   甘草   口舌   针灸   处方   顽固   溃疡   局部   口腔   疼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