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的传承为什么难于经方?中医是玄学吗?谈谈我的看法


五运六气的传承为什么难于经方?中医是玄学吗?谈谈我的看法

五运

五运六气的传承为什么难于经方?中医是玄学吗?谈谈我的看法

六气


关于“五运六气”问题的思考


之前恰逢在日照举行五运六气委员会的相关会议。而我曾屡次去探索五运六气与临床之间的应用和关联性,为此《思考中医》我看了,《步入中医之门》我看了,熊继柏老师关于“五运六气”的论述我也看了,但最终我还是选择了专精于“经方”,因为我对于五运六气问题有我自己的思考和顾虑。


五运六气与中医的推广


当今中医的推广难在哪?难在大众听不懂中医的专有名词,难在中医的后继力量不足,难在中医的教育不符合中医本身的发展规律。


黄煌老师曾经说:“名中医有两套理论”。对于这句话我认为,其中一套理论指向的是辩证和选方;而另一套理论指向的是对患者的“患教”。而“患教”问题对于年轻大夫其实是尤为重要。因为这直接导致了患者能否信任你,能否配合你治疗。


但是,运用“五运六气”呢?来诊就收集“出生年月”,你觉得患者怎么想?


“算命”!患者会想,你不算命你问出生年月干啥?看病你就看,问这个干什么?


其实,这一下子就将问题指向了“玄”!可中医玄么?


中医不玄!中医是治病的医学,是来自大众的生活,是“取方于民,用之于民”的。


而运用“五运六气”这个问题就难以避免,这直接就将中医的问题指向了“玄学”。使中医又变成了“形而上学”层面的东西,使中医再一次“脚不沾地”。


于是,我认为对于中医的推广来说,五运六气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很有限!


五运六气与辩证


在出诊时,发现了一个特点,凡临诊时,必有“出生年月”、“发病年月”、“诊时年月”。它指向的是,先天禀赋、发病运气和诊时年运


然而用方时,思考的仍然是方剂的功效主治。那么“五运六气”是发挥什么作用呢?


辩证思路


出生年月指向的是先天禀赋,而先天禀赋指向的是一个人先天的哪方面强,哪方面弱,发病的趋向性和易感性等。这对于临床的确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发病年月,指向的是发病开始时的患者本身的邪正盛衰和外界大环境风寒暑湿燥火的异动,以及内外环境的交杂于人体所产生的相互作用。然而,如果患者说不清呢自己的发病年月呢?


至于就诊年运,强调的则是外界风寒暑湿燥火偏胜对人体的影响。然而就这一点来说,我却有不同的意见。疾病的发展有一个表里的传变和阴阳的转化。有些疾病的发展,属于疾病自身发展规律的必然,纵使有外界因素的影响也起不到决定性作用。比如,湿邪致病。湿邪侵入人体,先犯于表,患者出现肩背部拘禁不舒,继则入里,便侵犯脏腑。有热体质易成于湿热结于中焦或结于下焦,虚寒体质则结成寒湿或困脾或客肠。接着湿化痰,怪病滋生。痰蒙慎重,变而为浊,合并他邪变为肿瘤。而这却并非是运气能够直接影响的……


五运六气的传承为什么难于经方?中医是玄学吗?谈谈我的看法


所以,以上这三点“数据”的采集,其实都是为了辩证来服务。但辨证之后呢?纵然是有“运气方”,但还是要选用其他方剂,于是便产生了“运气学”指导下的经方


但是如此这般,那张仲景当初编纂《伤寒论》那么费力的把经方中所包含的道家部分“阴旦、阳旦、朱雀、玄武”剔出来,结合《内经》却又不提《内经》是为了什么?画蛇添足?亦或是谁在画蛇添足?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运气学诊疗过程中收集到的这三个时间点,都是为了辨证,那为何不能选择其他辨证方法?或者是说为何要用“运气学说”来帮助“辨证施治”?


就我今天所遇到的几则经方案例来说,都属于经方的“变”法,并未超过经方本身的应用范畴。所谓“知常达变”,《伤寒论》条文证为“常”,其他医家用之有效属于“变”。至于乌梅丸治皮肤病什么的,早有先例,并非什么创举。


那么也可以说“运气学”应用经方并没有越过原先的范畴,仍然算不上有所开创或者是说进步,大家都在同一个水平上徘徊。


那么我忍不住再一次发问,为什么非得是“运气学说”?胡老名言“方证是辨证论治的尖端”,为什么非要多此一举?转个大弯后又回来,到底目的是什么?


五运六气与传承


说到传承,其实除了教育模式的弊病之外,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大家众所周知的——“规范”。因为没有诊疗规范,哪怕是同一个病机,不同的医生处方不同,相应的治疗随意性较大;因为没有评价规范,患者病程的长短不定,患者疾病的痊愈也难以定义为是自愈还是处方正确,所以难免一些人浑水摸鱼。


但经方是规范的,上有《伤寒论》治则治法的限定,中有方正条文的明示,下有明确的药证相辅助。所以同属经方医,大都可以辨出同一个方证,定位出同一个经方,加减出同一味中药。而这就是规范!


因此,经方的学习和推广更利于传承,所以大家可以看到经方近几年国内国外遍地开花。胡老的衣钵被冯老发扬光大,惠及全国。黄煌教授的经方,甚至传播至海外,甚至成立国际经方学院。


比起运气学的传承来说,经方无疑可复制性更大和可重复率更大一些。而这也同样符合老百姓对中医的需求,也符合中央大力发展中医的政策。


运气学的传承却要难于经方的传承。且不说《黄帝内经》那七篇大论有多少人能读懂,单单运气的推算便不是一般才智的人所能胜任的。


这也是为什么有人听了学了却学不会懂不了。


五运六气的传承为什么难于经方?中医是玄学吗?谈谈我的看法


五运六气的贡献


写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看出来了,我对于五运六气的态度并不是多么推崇,但也绝不是反对。


为什么这么说呢?


存在即有道理。哪怕运气七篇是王冰加入到《黄帝内经》中的,哪怕我认为五运六气并不利于中医的推广,对于中医的传承起到的作用也有限。


但五运六气的治未病的作用却是决不能忽视的。在这次会议之前我所接触到的五运六气,绝大多数都是“预测”之用。比如凭年运推测本年度的疾病特色和本年度流行病的大体走势。而实际上五运六气还确实是有如此作用的。


所以综上所述,我认为五运六气可以火,但不可以广。


#大家健康超能团# @大家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黄帝内经   中医   伤寒论   禀赋   画蛇添足   方剂   内经   玄学   风寒   先天   外界   患者   年月   运气   作用   疾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