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肝硬化 中医如何治?

在《景岳全书》中就有“凡饮酒致伤者,以酒湿伤脾,致生痰逆呕吐,胸膈痞满,饮食减少”的记载,一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可按伤酒、胁痛论治。而酒精性肝硬化则属于酒癖、酒臌等病症。

酒精性肝病按病因病机延边划分为初期 酒精性脂肪肝、中期酒精性肝炎、后期酒精性肝硬化、肝癌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理气健脾、化痰散结,中医当清热利湿、解毒疏肝,后期理气活血、攻补兼施的治疗原则。


酒精性肝硬化 中医如何治?


(一) 早期(酒精性脂肪肝)

过量饮酒后,又吃了辛辣油腻的食物,导致酒热湿毒之邪蕴结中焦,伤及脾胃,肝失条达,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浊相混,气机升降失调,血行不畅,气滞、血瘀、湿热蕴结,停于腹部则会出现胃病,结于胁下就会出现胁痛等伤酒之证。

常见于腹胀满胀痛、食欲不佳、或胁下有积块。痞气停积,乘于脾胃,胃得痞气不能消化,所以会出现消化不良、腹胀、口臭等症。

治疗上以理气健脾,化痰散结为主,可以用小柴胡汤加减,小柴胡汤有疏透和清泄的作用,肝胃兼调,并佐以苍术、厚朴、陈皮、苏梗、苦参、姜黄以助疏透清泄之力。


酒精性肝硬化 中医如何治?


(二) 中期(酒精性肝炎)

酒精性肝炎病延日久,或者治疗方法不当等种种原因,导致了病情的加重。以致酒湿浊毒,蕴而不化聚而为痰,而酒湿痰浊又会进一步阻滞气血运行。

若气、血、痰与湿热酒毒相互搏结,结为痞块,停于胁下,而为酒癖。通常是因为邪气渐盛,正气衰弱所引起。

其病位再脾,常见与两胁胀痛,食量减少,周身乏力,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等。治疗以清热利湿,解毒疏肝为主。常选用茵陈、藿香、金钱草、海金沙利水渗湿,鸡内金、生柴胡、炒黄芩、炒山栀、姜半夏、生大黄、车前草等,或清热利胆,或健脾消胀。

酒精性肝硬化 中医如何治?

(三) 后期(相当于酒精性肝硬化、肝癌)

酒精性肝病患者病程迁延不愈,再加上纵酒不节,气、血、水日久不化,肝脾不调,久则及肾。肝脾肾俱损,三焦气化不利,津液疏布失常湿聚水生,水液潴留,终致腹部日渐胀大,遂成酒臌之证。

此时正虚邪恋,本虚标实。常见症状脾大、腹水 、两胁胀痛,面色萎黄或黧黑,四肢明显消瘦等。

这时常因瘀血阻于肝脾脉络之中,瘀热不去,病邪日深,反应在皮肤上就会出现蜘蛛痣、鱼掌;或由于酒毒湿热之邪蕴而化火灼伤血络,或肝不藏血,或脾不统血,血不循常道,溢于脉外就会出现皮肤有瘀点、牙龈出血,甚则大量吐血、黑便,从而危及生命。

酒精性肝硬化到了后期,气滞、血瘀、水停,正虚交织错杂,故理气活血应贯穿始终,攻补兼施,照顾兼证。

酒臌者多用鳖甲、丹参、五灵脂、赤芍、白术茯苓、泽泻、益母草等活血化瘀,散结利水;酒癖者则以膈下逐瘀汤或鳖甲煎丸以行气化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肝硬化   鳖甲   萎黄   酒精性   脾胃   湿热   肝癌   消瘦   面色   腹部   肝病   酒精   脂肪肝   后期   性肝炎   中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