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出现六种症状,十有八九是心肌梗塞,及时就医,或能救你一命

近年来,心肌梗塞已经成为生活中,常见的血管疾病之一,是冠心病的一种,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致命的伤害。

身体出现六种症状,十有八九是心肌梗塞,及时就医,或能救你一命

据统计,中国约有2.9亿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其中包括约250万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而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冠心病。

心肌梗塞的死亡率相对较高,约有30%的患者在被送往医院前死亡,在院就医的患者,约10-15%的患者面临死亡威胁。

这就需要我们多了解心肌梗塞发病的症状,更好地预防心肌梗塞。

一、胸前区疼痛

疼痛,是心肌梗塞患者最常见和典型的症状。这种疼痛具有一定的放射性,类似于心绞痛,但比心绞痛更严重,患者往往无法忍受。

身体出现六种症状,十有八九是心肌梗塞,及时就医,或能救你一命

疼痛主要发生在胸骨后或者心前区,在某些情况下,上腹部也有一种近挤压的疼痛。

当疼痛发生时,患者会出现大汗淋漓以及恐惧的感觉,可持续半小时,有些患者可持续更长时间。

二、胃肠道症状

心肌梗塞也可引起胃肠道的一些反应,主要是恶心和呕吐,少数患者可能有腹泻症状。

身体出现六种症状,十有八九是心肌梗塞,及时就医,或能救你一命

三、晕厥

心肌梗塞患者有时会出现突然晕厥的情况,这种情况更可能发生在急性心肌梗塞的早期阶段。

四、心脏性哮喘

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患有广泛的前壁心肌梗塞的患者中,其中大多数是由严重的心律失常引起的,其通常发生在心肌梗塞发作的二十四小时内,要提高警惕。

身体出现六种症状,十有八九是心肌梗塞,及时就医,或能救你一命

五、心力衰竭

心肌梗塞还可导致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这是由心肌梗塞引起的收缩力减弱和顺应性降低引起的。

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过敏和咳嗽症状,甚至有肺水肿症状出现。

六、脑缺血症状

心肌梗塞患者也表现出脑缺血症状,如头晕、恶心、呕吐和意识障碍,多数是由于心肌梗塞引起的心输出量减少,多见于脑动脉硬化患者。

身体出现六种症状,十有八九是心肌梗塞,及时就医,或能救你一命

一旦注意到,出现以上心肌梗塞的症状,就需要第一时间接受治疗,以免给身体带来不可修复的后遗症。

心肌梗塞患者,在饮食上的注意事项,如何预防

心肌梗塞患者应选择清淡的食物,可少量饮用牛奶、清汤,然后在病情较好时逐渐改为半流质,采取少吃多餐的原则,避免暴饮暴食。

身体出现六种症状,十有八九是心肌梗塞,及时就医,或能救你一命

此外,多种有益物质的补充,对心血管保养更有益处。

补充花青素——来源:生命之果

补充这种食物的原因在于,这种食物中含有人体血管非常缺乏的一种元素—花青素,生命之果的含量最高,高达66%以上。

研究表明,日常饮食中花青素摄入过少、而体内自由基过多,互补平衡是诱发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身体出现六种症状,十有八九是心肌梗塞,及时就医,或能救你一命

花青素在身体中作用繁多,其参与身体的血液循环,可以清除血管中多余的垃圾,加固血管,抗突变,有保护肝脏作用。

对于预防心梗、脑梗等重要疾病均有预防的效果。

4个血管养生原则,坚持做,健康又长寿

1、劳逸结合

生活中要注意工作与休息相结合,不能让身体过度劳累。一旦身体过度劳累,增加工作量,容易增加患心肌梗塞等心脏病的几率。

身体出现六种症状,十有八九是心肌梗塞,及时就医,或能救你一命

所以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给心脏带来多余的负担,否则很容易患心肌梗塞。

2、心情舒适

长期处于紧张的情绪,会导致血管收缩。老年人尤其明显,这是因为血管相对狭窄,很容易引起心肌缺血和缺氧,导致心肌梗塞。

身体出现六种症状,十有八九是心肌梗塞,及时就医,或能救你一命

日常生活中,要学会放松自己,避免过于紧张和焦虑。

3、洗澡时水温适宜

洗澡时一定要注意水温,避免水温过冷或过热,尽量与体温之间的温差不宜过大,否则会刺激血管,容易导致血管收缩,从而诱发心肌梗塞。

身体出现六种症状,十有八九是心肌梗塞,及时就医,或能救你一命

4、注意保暖

正值寒冬季节,室内外的温差相对较大,外出时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尤其是头部、颈部、手脚部位,使血管处于温暖的环境,减少冷空气对血管刺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心肌梗塞   症状   花青素   身体   心力衰竭   劳逸结合   心绞痛   温差   可持续   冠心病   水温   血管   患者   疼痛   食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