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幸,风雨已过——《话说西单》感悟(三)


万幸,风雨已过——《话说西单》感悟(三)

鲁迅中学

图 文/ 马占顺

头一天晚上就从手机上的天气预报得知,第二天周一下午不但有雷阵雨,还会有六级左右的大风相伴。我就担心第二天下午“幸福养老大课堂”的《话说西单》,在室外直播会受到什么影响,我把知道的消息就告诉了课程编辑的吴老师,然后在不甘的郁闷中睡着了。

第二天早晨出门,看到东方是漫天的朝霞,虽然有云,但是感到那云还是薄薄的、淡淡的,犹如清晨灶膛里的烟火一般美丽,似乎告诉人们又一个充满希望的一天来到了!

可是到了晌午,天上的云越来越多,云层愈积愈厚。我的心还是在祈盼着:天上的云层就这样吧,可别再打雷打闪的了,可别再呼呼的刮大风了,可别把我准备了一周的课给耽误了!

周一,这一上午自己的心情都在紧紧地蹦着。

因为这次的直播,是在西单南侧的新文化街。这里即印刻着传统的古老文化,又展示着现代文化的气息。这条从东到西也就是百八千米不宽的街道中,除了后来盖起的高楼大厦以外,街道还保留着沧桑的原始风貌:不宽的胡同、紧闭的院落大门、青砖灰瓦的平房,让人闻到老北京的气息!

路北离着不远,矗立着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两块石碑。一块是2008年为“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旧址”而立的;另一块则是2013年为“克勤郡王府”所立的。这两个文化旧址所代表的不同的文化,但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一个组成部分。


万幸,风雨已过——《话说西单》感悟(三)

前一个现在是鲁迅中学。鲁迅先生于1923年至1926年在此任教。现在学校完好的保存了鲁迅先生任教时为学生们演讲的礼堂,讲课时的教室等非常珍贵的历史遗迹。

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就是在1926年“3.18”惨案发生后,于4月12日发表在《雨丝》周刊74期上的文章。

学校院内的建筑显得沧桑古朴。而大门一级门前的上马石都保持着原样,忠实的记录着历史;邻街的院墙,即不失坚固,又不忘精心的打扮。我感到这嫣然成为一堵艺术之墙。

站在这所学校的大门口,会让我想起当年这里的女大学生们是怎样的群情激昂,穿着旗袍、手里拿着小旗呐喊的涌出校门,向段祺瑞政府奔去的情景。

学校有鲁迅先生的铜像,有“3.18”惨案纪念碑。当你漫步在这所学校的校园里,青春的身影比比皆是,朗朗的读书声会随风入耳。

而克勤郡王府却渗透着中国几百年的传统文化。这是一个“铁帽子”王府,王府那红漆的大门、高高的台阶,还有门口矗立着经历了几百年的两座大石狮子和马路对面的高大影壁,显示出王府的气派!

当然这条街上在明朝时,还居住着一位驸马爷,他就是明宣宗的二女儿顺德公主的驸马。当年他的府就建在石驸马街的路北,所以原来这条街叫石驸马大街。1966年改为新文化街了。


万幸,风雨已过——《话说西单》感悟(三)

因为前两次的周一下午,虽然没有雨的出现,可那呼呼作响的大风让我着实的领略了一番。特别是头个周一的下午,我感觉都不是在说话,而是站在路口的大风中近乎于叫喊了,再加上汽车的轰鸣声,现场直播的效果感觉很不好。那次的录像后来我自己都不愿意看。

所以,我盼望着这次的直播,能有一个好的天气,盼望着轻轻松松地把自己准备的东西和大家聊聊。

这次老天爷还真给力。三点钟了,不但轰鸣的雷声、哗哗的雨声早就过去了,就是说的大风也没有了。

没有干扰这次的直播感到还算满意吧!

2020年5月27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小旗   鲁迅   郡王   驸马   路北   旧址   惨案   万幸   云层   王府   传统文化   大风   大门   风雨   下午   学校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