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怕昏过去就死掉了”,那些孤独去世的人,到底刺痛了谁?


江西九江。


这天深夜,消防队接到一个求助电话。


电话那头,是一个虚弱的声音。


一位老人在电话那头说:家里只有他一个人,现在身体很不舒服,想起身去医院,可腿脚已经动弹不得了。


消防员询问了老人的住址,很快赶到了现场。


老人躺在床上,没有办法挪动身体,消防员和医务人员合力,把老人挪上了担架。


00:16


“我本来是想等天亮再打电话,我怕自己昏过去会死掉。”


在看到消防员后,老人一句话,令无数人心酸不已。


即使身体极度虚弱,他还是对深夜让消防员们出警,十分的感激和自责。


他觉得,是自己一个电话,才让这些善良的孩子,深夜还要继续忙碌。


如果身体允许,他本来想独自挨到天明。


可他要担心的事情,太多了。


他怕昏过去,就再也醒不过来。


他怕自己离世,没有人会知道。


他的儿女呢?他的家人呢?在最需要人陪伴的时候,他为什么只能求助消防员们?


老人的遭遇,也引起网友们的讨论。


有人说,仿佛看到了以后的自己。


“我怕昏过去就死掉了”,那些孤独去世的人,到底刺痛了谁?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没有什么可怕。


可如果到那一天,成为空巢老人,在无人的房间,独自承受病痛甚至死亡的威胁,绝望地等待最后一刻的到来,才是最可怕的事。


“我怕昏过去就死掉了”,那些孤独去世的人,到底刺痛了谁?


在这条新闻下,有一条评论特别扎心:


“老一代观念里,还是等天亮,等过完节,等孩子们都大了……这一等就是一辈子。”


“我怕昏过去就死掉了”,那些孤独去世的人,到底刺痛了谁?


这句话,道尽了中国式老人的心酸。


我不知道那位老人,是否有儿女,他的困境,是否跟家人的忽视有关。


可我知道,在中国,这样的老人有很多。


他们有儿女,孩子却比远房亲戚走动还少。


他们有家人,却过着清苦孤独的生活。


“我怕昏过去就死掉了”,那些孤独去世的人,到底刺痛了谁?


今年3月份,吉林一位84岁的老人,不幸离世。


最开始发现不对劲的,是小区的邻居们。


他们发现,每天都会准时出门锻炼的老人,反常地没有来。


有些担心的邻居敲了老人的门,里面没人开门,可电视的声音还在响。


他们觉得老人遇到了危险,便报了警。


民警在打开房门后发现,老人已经离世了。


邻居说,老人的儿女,一直都在外地,平时很少过来。


“我怕昏过去就死掉了”,那些孤独去世的人,到底刺痛了谁?


最终,殡葬车将老人带走。一起带走的,还有她没能见儿女最后一面的遗憾。


老人离世的那一刻,究竟是怀着怎样的心情?


她遗憾吗?抱怨过孩子不在身边吗?


已经无从知晓。


唯一能知道的是,养儿没能防老,她孤独地走完了生命最后一程。


无独有偶,上海一位老人,也在孤独中离去。


当时,家住4楼的居民说,几天前,就有一股臭味驱散不去。


更可怕的是,居民发现屋顶有血水渗透。


直到报警后才知道,5楼一位78岁的老人,死去多日了。


老人平时就有高血压、糖尿病等,身体状况很不好。


老人的老伴早已过世,他两个儿子在本地,很少来探望。


直到民警通知他们来开门,他们才知道父亲已经死去多日。


看完只觉得一声叹息。


也许,儿女的家庭,也有脱不开身的事,让他们无暇顾及老父亲。


可一想到一个老人,孤零零地死在房间里,没有一个亲人在身边,总觉得有点难过。


“我怕昏过去就死掉了”,那些孤独去世的人,到底刺痛了谁?


这是一部分中国式父母的缩影。


年轻的时候,拼尽全力把孩子抚养长大,供孩子读书,替他们张罗结婚、买房的事。


他们将一生所有的价值和余热献给孩子,付出精力和金钱,为孩子打点一切。


孩子们飞出去了,临了,剩下自己孤独一个。


每一天,从日出熬到夜深,盼望着敲门声响起,每每又失望。


捱过了那么多寂寥漫长的时光,在死亡悄然而至的那天,依旧还是一个人。


“我怕昏过去就死掉了”,那些孤独去世的人,到底刺痛了谁?


中国社科院调查报道提出的一种现象,叫“代际剥削”


什么意思?我先讲一个故事。


博主@陈猿猿李狮狮说,小区有个老太太,年轻时和丈夫一起做生意。


生意稳定后,她就回家带孩子。


孩子们长大了,他们给孩子开了店,老太太又被叫回去管账做事。


帮完第一个帮第二个。


再后来,她给孩子买了房子,讨了老婆。


随之她就被打发回去了。然而老公找个了保姆,每天在家眉来眼去。


正好孙子出生了,她又被儿子们接过去了。


带完一个孙子,又带第二个。


她终于发现,这个“天伦之乐”永远没有尽头,她对儿子们坦白,自己身体不好,干不动了。


儿子们大失所望,责怪她不懂事,连孙子都不带,以后别指望他们养老。


她独自一人回到从前买的小房子,儿子们不给生活费,她找了个保洁的工作。


前年,儿子们直接做了决定,把这套小房子卖掉,爸爸身体不好了,保姆也跑了,让她回去照顾。


听到孩子们决定的几天后,她孤独地死在小房子里,身边空无一人。


“我怕昏过去就死掉了”,那些孤独去世的人,到底刺痛了谁?


有个评论说得很精辟:被儿子吃干抹净的一生。


如这位老太太一样,很多中国父母,从有孩子,尤其是儿子的那一刻起,就做好了给孩子当“长工”的准备。


拼命努力,为儿子买房、娶妻、生子,之后继续照顾孙儿。本该孩子自己完成的事,却成了父母的基本责任和人生任务。


主持人赵普说得很精辟:很多人此生最大的金主,其实是父母。


然而,很多父母被榨干了最后一点剩余价值之后,不论是物质还是情感,得到的反馈,都少得可怜。


2020年,81岁的独居老人家中摔倒,靠着持续不断拿盆敲地板,引起邻居注意才获救。


而他的子女,住在同一城市,却有20多天没和他联系。


南京一位独居老人,写下“我于昨日去世,走时心如止水”,遗书中交代了很多事。


她以为第二天孩子上门就能发现,可直到两个多月后,才被邻居发现。


患病自己去医院,去世无人知晓,类似的新闻,还有很多。


中国的空巢老人,正在逐年上涨。


据《联合早报》报道:2030年,中国空巢老人数,预计增加到2亿多,占老人总数的90%。


百度搜索“独居老人去世”,一共有300多万个词条。


在这背后,是数以百万计被“代际剥削”的老人。


被家庭掏空了一生,像机器一样劳作,等到这架机器年久失修,不能再用,就似乎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我怕昏过去就死掉了”,那些孤独去世的人,到底刺痛了谁?


有人说,人的情感趋势是向下的。


绝大多数人会为了儿女豁出性命,却只有少部分,愿意为父母这样做。


成年后,人们将绝大多数精力放在小家,孩子身上,分给父母的,少之又少。


空巢,正在成为我们的父母,乃至将来的你、我、他的常态。


养老,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完善的医疗制度、养老制度,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可任重而道远。


身为儿女,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让父母寒心。


今年6月份,湖北的彭先生在监控中看到,独居在家的父亲摔了一跤,连爬起来都很费劲。


彭先生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赶回家中。


“我怕昏过去就死掉了”,那些孤独去世的人,到底刺痛了谁?


15年前,彭先生的母亲去世,就剩父亲独自一个。


这些年,他忙于工作,忙于家庭,陪伴年迈的父亲的时间,越来越少。


老人也不抱怨,也不想给孩子添负担,拖着越来越老迈的身体,度过一天天漫长的时光。


若不是彭先生刚好看到父亲摔倒,父亲想必也不会说。


可看到孩子赶回家,做父母的,虽然嗔怪,却又无比欣慰。


儿女出门在外,报喜不报忧,父母又何尝不是?


怕孩子担心,怕耽误孩子工作,怕他们花钱,怕成为他们的累赘。


于是,我们渐渐忽略了,父母正在迅速衰老。


曾经健康的身体,如今病痛交加。


曾经乌黑的头发,如今银丝丛生。


他们记性越来越不好,行动越来越不便。


他们渐渐变成了一个个需要照顾的孩子,正如从前我们那样。


可如他们那样悉心的儿女,又有几人?


“我怕昏过去就死掉了”,那些孤独去世的人,到底刺痛了谁?


总以为时间还多,岁月还长,父母能等到我们尽孝。


《愿风裁尘》中写道:人生有很多很多难过的事情,其中让人最无法承受的,就是父母在我们所看不见的地方,在我们忽略了的日与夜里,他们一秒一秒,随着时间嘀嘀嗒嗒地衰老了下去。


然后无数个滴答声过去之后,他们就平静而无声地离开我们。


人生如逆旅,过去了不能追回的,是岁月;逝去后想见而见不到的,是亲人。


那个生你养你的人,还在等着儿女的温情。


别让他们,在孤独和悲泣中走完余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孤独   孙子   消防员   刺痛   老太太   中国   儿女   邻居   父亲   儿子   老人   父母   身体   发现   孩子   电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