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凉了,又到了加药的季节

首保专家话健康

首保恒安拥有多学科医疗专家团队,针对各个健康主题,组织各相应学科专家从医学权威专业角度来宣教健康,正确引导大众科学认识健康、重视健康、提升健康质量。给您一个科学的健康方向,并保持健康!

本期首保专家

天凉了,又到了加药的季节

盛夏刚过,不久前还是酷热难捱,一立秋这天就凉了,尤其早晚时分。立秋前还是桑拿天,立秋后马上洗了衣服一夜就干了,早晨起来鼻孔觉着干干的了。

天凉了,又到了加药的季节

北京的天气就是这样四季分明,虽然春天感觉很短,但北方的秋季比较长,慢慢地叶子黄了、红了,直到落了。从北京出发一路向北,山山水水,层层色色染染,那就是一幅幅油画。

很多高血压病人血压一个夏季都稳稳当当,不少一路走低,一直在减药当中。有的血压不太高的朋友药都不要吃了,不吃也不高了。

眼下天气转凉,尽管风景好心情也不错,但不知不觉中,不少朋友血压开始上扬,夏天的药压不住了,有些停药的朋友血压又高了起来,赶紧找到原来的药,或者又要去医院开药了。

一、高血压相关因素

血压水平不但受到年龄因素影响,各种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对于高血压发生、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遗传因素决定了高血压的易感性,某些身体的、心理的和情感因素会造成血压波动增大,甚至是诱发和加重高血压的因素,很多疾病和用药也会直接或者间接影响血压水平。

天凉了,又到了加药的季节

因此,高血压发生是年龄、遗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各种身体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总体男性面临的压力可能更大,生活方式也更加不健康,多数情况男性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于女性。

• 生理情况下血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

血压随着生物周期,即日夜四季交替而波动;

站立时一般高于平卧;

白天和清醒时高于夜间和睡眠时;

活动时升高,情绪激动升高,安静和情绪稳定时降低;

甚至一个动作和一个念头都使得血压发生变化

二、血压的调节

机体存在调节血压以及各种极端情况下维持血压和保持器官血流相对恒定的机制。

调节机制

1神经调节

2体液调节

3血管的自身调节

颈动脉和主动脉弓存在压力感受器,当大动脉内压力下降时,如从卧位到立位,感受器通过舌咽神经将信息向上传递到脑干的延髓,然后通过迷走神经下传,减少迷走神经冲动,相对增加交感神经紧张度,心脏收缩力增强、心率增快和血管收缩,导致血压上升和维持立位血压水平。

相反,当某种诱因导致血管内压力升高时,通过这种压力感受性反射,机体就会降低交感神经张力,起到减压和维持血压相对稳定的作用。

天凉了,又到了加药的季节

延髓

呼吸、循环中枢

延髓对于血压的调节还受到下丘脑的影响,长期的精神紧张等因素也会通过下丘脑激活外周神经体液因素,导致血压升高。

生理情况下剧烈活动或者精神应激时,如跑马拉松和打仗,疾病状态下如急性失血失液时、心衰发作时,机体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脏收缩力增强和心率增快,血管收缩和外周阻力增大,收缩压和舒张压一起升高。

与此同时,机体儿茶酚胺(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激活。

这些体液因素会进一步兴奋心脏和收缩血管,同时减少尿量排出和增加血管内容量负荷,起到维持血压和重要器官,如心脏和脑血流供应的作用。

天凉了,又到了加药的季节

当血压突然下降或升高时,在一定的血压波动范围之内,各器官/组织的血管会自动收缩/舒张,以便维持器官血流稳定。

既不会因高血压出现器官血流过度灌注(如脑水肿和高血压脑病),也不至于因血压下降出现器官血流灌注减低,如脑缺血和缺血性脑梗死,但这种自身调节是短期的和有限度的。

三、季节性高血压或者血压的季节性波动

夏季血压降低,寒冷季节血压升高,称为 季节性高血压或者冬季高血压。温度降低还会导致血压波动加大,尤其是老年朋友。

天凉了,又到了加药的季节

季节变化和寒冷天气还可能诱发高血压危象,如女性发生先兆子痫,甚至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

与此同时,高血压相关心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脑梗死)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冬季因为高血压住院的患者也会显著增加。

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一下,寒冷季节血压升高的相关因素:

1温度

多项研究显示,温度与血压水平呈现相反的关系,随着温度下降,血压水平升高,无论正常人还是血压升高的患者都是如此。

温度下降还造成血压波动幅度增加,甚至导致血压骤然升高,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天凉了,又到了加药的季节

温度降低导致血压升高的机制包括交感神经兴奋和血中儿茶酚胺水平升高。

交感神经释放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导致心肌收缩力增强和心率增快,外周动脉血管收缩,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同时升高。

血中儿茶酚胺包括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除与交感神经兴奋有关外,还来自肾上腺髓质,作用也是兴奋心肌和收缩血管。

寒冷还影响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导致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合成减少,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升高血压水平。

2维生素D

冬季日照时间缩短,紫外线不强,户外活动少,穿着厚重,体内维生素D水平下降,尤其老残弱个体。

有不少研究显示,体内25羟维生素D水平下降与血压水平升高存在相关关系,补充维生素D有利于血压下降。

天凉了,又到了加药的季节

维生素D显著抑制体内肾素的分泌,抑制体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抑制血压升高。

3激素水平

许多激素影响血压水平,如前所述的儿茶酚胺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一氧化氮,其他还有血管加压素、内皮素等。

目前认为与冬季血压升高关系比较大的是去甲肾上腺素。

4血清胆固醇水平

一些研究发现,冬季血胆固醇水平高于夏季,而且这种升高独立于饮食和体力活动等因素。

胆固醇影响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也就是减少内皮细胞一氧化氮的产生,导致血管张力升高和血管僵硬。

5体力活动

我们都知道高血压患者应该增加体力活动,寒冷季节血压升高与体力活动减少有一定关系。

天凉了,又到了加药的季节

体力活动使得全身血流加速,血管受到的剪切应力增加,改善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血管扩张和血压下降。另外运动还能抗焦虑和抑郁,降低交感神经紧张度,降低血压。

6空气污染

冬季取暖排放增加,风速和气压关系导致污染物不容易扩散。流行病学观察显示,冬季血压升高与空气中悬浮颗粒(PM 2.5)、二氧化硫和臭氧(O₃)水平有关。

天凉了,又到了加药的季节

空气污染导致血中内皮素水平增加,反射性激活交感神经,增加机体氧化应力和炎症反应,导致血管收缩和血压上升。具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冬季血压高也可能是一种保护机制,或者是生理性调节。寒冷环境皮肤血管收缩是为了保留体温和保护个体,冷冻后手脚发凉也是为了减少散热的结果。

四、应对低温的措施

应对寒冷和高血压,心理、信息和物质准备都非常重要,必要时应该到医院就诊。

1饮食

民间有立秋贴秋膘之说,意思要过冬了,需要蓄积些脂肪能量,这在原始社会和旧社会也许是对的。

天凉了,又到了加药的季节

吃多动少,秋膘贴上了,血压也就更高。岂止血压啊,血糖高、血脂高跟着一块来,尤其高危的那些人很容易出事儿不是。

2活动

冬季活动还是有讲究的,不活动和活动少血压高,可是雾霾天、风雪天、严寒天硬要活动,血压岂不更高,尤其是年老体弱者。

天凉了,又到了加药的季节

喜欢晨练的朋友要忍忍,调整一下了,最好太阳出来后再练。天气不好就不要练了,一周锻炼至少3次就行。外面不能练了,室内可以接着练。

3 多晒太阳和补充维生素D

对老年人尤其重要,女性绝经后也要特别注意。必要时补充维生素D,每日最好4000-10000单位。

晒太阳和补充维生素D不但有利于降压,还增进骨健康。

4增减衣物和保暖

创造条件调整好室内温度,不行就添加衣物。北方供暖前和停暖后一段时间比较难熬,南方冬季的湿冷更是让人没有着落。

天凉了,又到了加药的季节

前一天或者出门前注意天气预报,根据情况选择和增减衣物

5应对雾霾

雾霾让人无处躲藏,必要时减少或者避免室外活动,并根据情况采取一些防护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延髓   儿茶酚胺   交感神经   内皮   高血压   机体   维生素   血管   血压   寒冷   冬季   温度   季节   因素   水平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