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10.至阳(督脉)


「针灸」10.至阳(督脉)

别名

来源

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

“至阳,在第七椎节下间,督脉气所发,俯而取之。刺入五分,灸三壮。”

定位

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针灸」10.至阳(督脉)

图片来自《快速取穴彩色图解》


「针灸」10.至阳(督脉)

图片来源《针灸学》


两肩胛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交叉点为第七胸椎棘突,下方凹陷处是该穴。

释义

至,达也,又极也。

阳,指心阳,背亦为阳,为阳气至盛与全身仰赖之处。

穴当心后与背脊之中,自应阳光普照,万物生成,全身仰赖。

穴属督脉,位于背部,当七椎之下,督为阳经,背亦属阳,七为阳数,因名至阳。

主治

《针灸甲乙经》:“寒热懈烂(一本作懒),淫泺,胫酸,四肢重痛,少气难言,至阳主之。”

《玉龙赋》 :“至阳却疸,善治神疲。”

《玉龙歌》:“至阳亦治黄疸病,先补后泻效分明。”

《胜玉歌》:“腹胀水分多得力,黄疸至阳便能离。”

《针灸大成》:“主腰脊痛,胃中寒气,不能食, 胸胁支满,身羸瘦,背中气上下行, 腹中鸣,寒热解㑊,淫泺胫酸,四肢重痛 ,少气难言,卒疰忤攻心胸 。”

《医学入门》:“ 至阳 ,主五疸痞满。”

本穴有宽胸利膈、消热化湿之功,主治黄疸,咳喘,脊强、胸背痛

现代研究报道

针刺至阳、神道可使食管蠕动减弱,且明显提高其黏膜皱壁的显影效果。

另据报道,用药物注射至阳可改善肝功能。降低黄疸指数。

预告

灵台

♦♦——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督脉   咳喘   针灸   灵台   节下   大成   胸椎   肩胛   寒热   神道   黄疸   阳气   食管   全身   来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