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解读桂枝汤,与你想的,可能不一样

导读:桂枝汤,医圣仲景伤寒第一方,也被称为方药之祖,无数人对其进行解读赞颂,然而临床使用时,很多医生仍是心中无底气,究其原因,还是未触及桂枝汤的功效根源。今天,周医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解读桂枝汤,让你真正认识这个千年名方。


全新解读桂枝汤,与你想的,可能不一样

一碗浓汤 中医深情

提到桂枝汤,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其可以治疗感冒发热,但是要真正了解桂枝汤,我们就必须从其药物成分着手分析。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五味药物组成,其药物组成性味,可以说是千古奇巧,不可复制,具体请看周医生的分析。

桂枝  性温           味辛
白芍  微寒           酸、苦
生姜  温、大热       味辛
大枣  性平           味甘
甘草  性平           味甘

从桂枝汤的药物组成上,我们可以看到,其主要由辛、酸、甘三性组成,同时白芍微苦。

桂枝汤以辛味药为主,传统中医学认为,辛味药可以宣散肺经之气,并对膀胱经气化产生助益作用,故可以治疗感受外邪之后出现的发热、汗出之证。桂枝汤治疗的外感发热,乃是肺经虚损后功能失常,导致阳气不能顺利入内,郁滞于外,故而发热、汗出,《伤寒论》称之为“阳浮而阴弱”。

如果说桂枝+生姜的辛温,用于解决阳浮的问题,那么处理阴弱,就需要使用另外一种药物性味,那就是酸性。传统中医学认为,酸性药物,可以补益阴津,这里就包括肺脏津亏之后导致的经气不足,所以白芍在处理阴弱方面,独具优势。

桂枝、生姜+芍药,基本上可以处理外感中风的发热汗出问题,那么为什么还要使用大枣、甘草呢?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大枣之甘,可以益脾,肺从化于脾,可以对肺气起到补益作用,治疗阴弱;第二,辛味之药,容易伤脾,同时可能导致肝气疏散太过,所以用甘味之药益脾,并缓肝之急。若是细致的讲,大枣偏重于益脾,而甘草偏重于缓肝之急。

桂枝汤的辛+酸+甘组合,若是从整体上讲,叫做交通阴阳,使阴津复,阳气正常入阴,人体肺气宣发肃降功能失常,外邪得解。

全新解读桂枝汤,与你想的,可能不一样

一箭双雕 尚需努力

古语讲“一箭双雕”,但是桂枝汤,则是可以“一箭三雕”,即同时调肺、养肝并健脾。

辛味药物 宣散肺气+疏散肝气+畅达脾气
酸味药物  养肺   +敛肝      
甘味药物         缓肝之急+健脾益气

桂枝汤调肺,众所周知,不必多说;我们适当控制桂枝和白芍的比例,酌加当归、桃仁等,就可以用来治疗肝脏类疾病;而我们减少桂枝用量,酌加白术、茯苓等,就可以用来治疗脾脏诸病。

从桂枝汤交通人体阴阳的角度讲,其可以治疗人体功能性汗出,并且加入龙骨、牡蛎之后,可以调节阴阳失调后导致的情绪和精神问题,即心包系统的疾患,这算是其调肺模式的一种延伸。

全新解读桂枝汤,与你想的,可能不一样

一剂桂枝汤 半部伤寒论

有人讲“一剂桂枝汤,半部伤寒论”,可谓是一点都不夸张,因为桂枝汤至少可以治疗太阳病、厥阴病和太阴病,这正好是伤寒六病的一半。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再去看伤寒论桂枝汤的条文,你会发现其实《伤寒论》并不难理解。

不知道诸位朋友对于桂枝汤,有自己什么样的看法?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8

标签:桂枝   肝气   伤寒论   外感   白芍   补益   芍药   阳气   大枣   伤寒   中医学   甘草   生姜   阴阳   药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