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从政的悲剧

——读《魏书》记 (27)


文人从政的悲剧

(郦道元像)

在洋洋一百一十四卷、厚厚的八册《魏书》中,郦道元是北魏历史上最响亮的名字。郦道元是我国最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文学家,他好学博览,文笔深峻,长年深入到到各地"访渎搜渠",留心观察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有《水经注》,该书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地理和文学巨著。然而,让我吃惊的是,在《魏书》中,却把他的名字赫然列在"酷吏"行列中。也许是我孤陋寡闻所致,过去,我只知道他是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文学家,至于他是酷吏,我还真是不太清楚。在我印象中,"酷吏"是指那些残忍暴虐、滥用刑罚的官吏,他们一般是不得人心的反面形象。郦道元作为一个大文人,形象真的有那么可怕吗?读了他的传记,通过那不长的一段文字描述,却发现除了说他"素有威猛之称"外,没有任何理由证明他是个滥施刑罚的酷吏。相反,却可以说他是个刚直不阿的忠义之臣。例如,司州牧、汝南王悦,嬖近他身边的丘念,常常与其同起同卧,州官的人选几乎都要经过丘念的手。于是,郦道元将丘念抓了起来。悦就到灵太后那里,去为丘念说情。灵太后果然下令赦免他。郦道元听到消息,立即来了个先下手为强,"遂尽其命",并公开弹劾悦。这样一来,哪里还有他的好果子吃?结果,他被遣为关右大使,被早有叛意的雍州刺史肖宝夤杀害于阴盘驿亭。

仅凭这一点,就说郦道元是酷吏,未免缺乏说服力。不过,除了这件事,也没见他有什么其他突出的政绩,让后人记住他名字的还是那部《水经注》。我不禁在想,假设他不去从政,去当那个甚么狗屁酷吏,而一心扑在学问上,以他的才华和能力,该能给我们留下多少精湛的学术论著和精美的文学作品,对历史、对国人能做出多么巨大的贡献啊!

这使我进一步联想到文人从政的问题。也许是中华文化济世传统的影响,中国的知识分子历来是信奉"学而优则仕"原则的,当然,不可否认,文人从政有文人从政的好处,历史上曾有不少文人做官以后,也做了不少事,有的还成了一代名臣。可是,与他们那被抛掷或扼杀的文化才能相比,那些政绩就显得更加微不足道了,特别是象郦道元这种专家型的文人。我不知道有哪位文人的政绩的影响能超过曹雪芹的《红楼梦》;假如鲁迅照着教育部佥事的路子走下去,就只有周树人,而没有鲁迅了。所以可以说,象郦道元那样的官吏,在历史上多如牛毛,而《水经注》迄今却只有这一部。当他的那些政绩都被人们忘得一干二净的时候,《水经注》却仍旧象甘霖一样,滋润着世世代代的人们。

文人们之所以热衷于从政,除了济世传统的影响外,对名利的追逐恐怕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份诱惑,怎能不使文人们怦然心动?还有灯红酒绿、倚红偎翠,都是文人心理上的软肋。最主要的,还有那驭使众生的成就感和衣锦还乡、荣旧故里的荣誉感,无不诱引着大小文人们趋之若鹜。尤其到了当今这个浮躁的时代,这一点就表现得尤为显著。即以牛群当副县长为例,几年下来,也没见他这官当出多大出息,却使我们少听了不知多少段精美的相声。幸耶?悲耶?其中的利弊不言自明了。幸好,他还懂得迷途知返,如今终于掼掉了那顶乌纱帽,重新回到舞台上,又给我们带来了欢乐。不象郦道元,当官当得把性命都断送了,断送了的,还有那无可替代的天才。这不能不使我们深深为之扼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水经注   汝南   文人   忠义   软肋   刚直不阿   酷吏   鲁迅   地理学家   这一点   官吏   和文   刑罚   政绩   太后   悲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