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个无边无际的城市


成都,一个无边无际的城市


“如果从准确的历史记载来考察,成都最早建城是在战国后期的公元前311年,主持建城的是当时的秦国蜀郡郡守张若。从那时起,成都城的位置从来就没有迁移,名字也没有改变。”

——《成都街巷志》


成都,一个无边无际的城市

成都的边界到底在哪儿?

如果你拿这个问题去问不同年龄的成都人,会得到十分有趣的截然不同的答案。

请教过一个六十来岁的老辈子,他告诉我成都的边界曾经在一环路。

这个老辈子祖籍山东,解放战争末期随着部队来到四川,转业之后留在了成都某国营单位,于是顺理成章地就在成都安了家。

一次和老辈子摆龙门阵。两杯花茶配上暖烘烘的太阳,老成都的模样就在老辈子的嘴里徐徐呈现出来。

“那个时候的成都一辆自行车就能转完。我们经常骑车从成都军区跑到北门大桥去游泳。北门大桥上游有处大南海,俗称‘炸弹坑‘,是北门一带很著名的洗澡胜地。洗了澡起来再跑到桥头买个五香兔脑壳来啃,几分钱一个。那个时候我们的活动范围就是自行车能骑到的位置。自行车骑不到的地方,就是成都的边界。”


成都,一个无边无际的城市

60年代万福桥桥头(图片源自网络)

“我记得成都一环路是86年扩建出来的。那时候成都一环路就和现在的绕城高速差不多,边边上都是田坝坝。你看以前成都的北门客运站,西门车站的位置就晓得,汽车站都建在城边边上。”


成都,一个无边无际的城市

猜猜这是成都哪个车站(图片源自网络)

“现在一环路边上的白果林小区,牛王庙片区,曹家巷片区,抚琴小区,这些不是当年的拆迁安置房,就是工厂的宿舍区。就拿曹家巷这片来说,曹家巷里面曾有26栋“工人新村”,这是由成都市建筑职工工会修建,之后又有其他建筑企业在这里修建了很多职工宿舍。这些宿舍和生活区逐渐连片融合,形成了工人村片区。”


成都,一个无边无际的城市

曹家巷的工人村(图片源自网络)

和老辈子摆了一下午的龙门阵,我脑壳头逐渐形成一个老成都的模糊印象,那时候老成都在一环路内的生活百态渐渐成型。我忽然明白了这个老辈子现在不太愿意出门的原因。

或许他走在现在成都的街头,陌生感会越来越强烈。熟悉的建筑不复存在,脑海里的街道被完全抹去,当一个人相熟的人和事都在消失,这是一种怎么样的失落感受。

成都的样貌一样在飞速的变化。这一点从街道的数量上就可以直观地感受出来。

清末时期傅崇矩编撰的《成都通览》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成都省城内外街道,据警察之调查,凡五百一十六条。”


成都,一个无边无际的城市

晚清时期成都地图(图片源自网络)

时间来到1986年,在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出版的《成都城坊古迹考》中记载道,此时成都共有干街229条,支街巷505条,合计734条。

或者你会认为成都七八十年间才增加了200多条道路,这种发展速度并不算什么。说个对比的参照物,宁夏街这个位置在清朝的时候不过是一片菜园子,九十年代以前还有知名的“四大监”(成都看守所),你再看看现在繁华的新城市广场,车来车往的大街,哪里还有当年的影子。


成都,一个无边无际的城市

成都宁夏街

时间来到6年后的1992年,根据成都出版社出版的《成都城区街名通览》记录显示,1991年成都市区完成了地名补差,这时候成都的街、路、巷统共就有1205条了。短短6年时间成都就增加了471条大小街道。

那么成都现在有好多条街道呢?以成都老城区(即五城区,不含高新区及天府新区)为参照标准,根据成都规划局及某地图网站的数据来看,现在成都老城区的街道数量已经超过了1500余条。

成都的老街道,老片区在不断地消失。成都的少城早已只剩下个名字,“内城”未留下一丝一毫的痕迹,曾经紧挨内城的骡马市,羊市街牲口交易的盛况也只能见于文字之上。遥想当年去一趟杜甫草堂、武侯祠、望江楼等处也算是“远郊”。


成都,一个无边无际的城市

成都曾经的少城

时间往后推移,1986年成都一环路扩建完成。这时候成都的边界悄然变成了一环路。哪怕他把五城区的精华都串联起来了,但是在老成都根深蒂固的印象里,成都的边界就是一环路。

如果现在你有闲和老成都人摆龙门阵,他们仍会孜孜不倦地告诉你一句话。

“当年成都出了一环路就全是田坝坝咯。”


成都,一个无边无际的城市

成都美食最多的居民小区在哪儿?

在成都这个好吃嘴颇多的城市,人多的地方自然餐馆就多,餐馆多的地方自然口碑餐馆就会冒出来。

双楠,肖家河,玉林,东光,莲花,化成小区……这一串成都吃货界响当当的名字念出来之后,你会发现这些居民小区大多数都在二环路附近。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子这些居民区大多都集中在二环路呢?

成都的市中区无法满城市发展和居住条件了,于是1986年的时候成都一环路出现了。当一环路也无法满足需求了,自然而然地成都二环路在1993年底就出现在成都人视野中。

有人说成都的格局像一个棋盘,被长长短短的平行街道切割地整整齐齐。也有人说成都就是个鸳鸯锅,被一环路和二环路分成了大圆套小圆。若是把两种说法结合起来,成都倒像是一个简易的九宫格。


成都,一个无边无际的城市

晚清时期成都地图(图片源自网络)


随着成都城区的不断扩展,大概70后到80后这一代成都人眼里,成都的边界被拓展了二环附近。

一条28.32公里长的二环路,把成都当年大大小小的居民区全部串联起来了。

这些小区很多都是当年单位宿舍和拆迁安置房的遗留产物。人聚集的多了,各种配套设置都有了,也就有几分自成一体的味道。

我有个老辈子就是在府南河拆迁改造的时候,分到了一套东光小区的安置房。这一住就是好几十年,他儿子在高新区买了房子,让他们过去跟着一起住都不愿意。用他的原来来讲,“这里才是我们记忆里老成都的感觉,你们那里已经是新成都了。”

的确,老辈子嘴里的东光小区算是屈指可数的老成都生活味道。

从锦华路方向往东光小区走,第一眼看到就是东光商城。老钟楼,红尖顶,晃眼一看颇有几分异域风情。据说当年东大街和府南河拆迁时,有门面的人大多数都在东光商场分到了铺面。


成都,一个无边无际的城市

外墙斑驳的东光商城(图片源自网络)

老板们拿到铺子之后,大多也是重抄旧业,该卖冒菜的卖冒菜,该卖抄手的继续卖抄手,原来开茶铺的继续卖茶。你如果有心,很容易在东光小区找到当年成都的手提串串味道。

如果你在成都的天府几街待习惯了,突然来到成都的东光小区,定会产生时间倒退二十年的错觉。沿街放几套桌椅的小茶铺,只有几张桌子的麻将室,街边树荫下打长牌的大爷,串串店热情招呼客人的孃孃,这一刻你会忽然明白为啥子有人说“成都是个慢节奏的城市”。


成都,一个无边无际的城市

东光小区的夜景(图片源自网络)

曾经成都的“新贵”双楠片区,“鬼饮食集中地“肖家河片区,”最潮街区“玉林,”苍蝇馆子集中地“内外化成片区等等,二环路就这样把成都一个个片区串联起来,组成了令人心醉的”新一代“老成都味道。

那时候骑车去二环路边上稍许费劲了。但是好吃的老成都不管坐公交也好,打车也好,总会不嫌麻烦地折腾上一两个小时,就是为了吃上肖家河那家环境烂嗖嗖的烧烤,就是为了吃上东光小区那家素椒杂酱面。在当时我们的心里,或许这些位置就够远了。

很多年之后再去当时最潮的玉林街道走一走,总感觉这里多了几分时间沉淀的味道。

这时候的二环路已然是成都城中的繁华地带。谁能想到九年之后,成都的边界已然又变成了三环路。


成都,一个无边无际的城市

之前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说成都的剑南大道南延线可以直达新加坡,光华大道的西延线可以通到新德里,蜀都大道东延线可以到达上海,北星大道的北延线可以连接到首尔。


成都,一个无边无际的城市

(图片源自网络)

段子归段子,但是却是基于生活。

这些年成都的边界拓展的速度,真的是一天一个样。

当我的印象还停留在2002年三环路建成的时候,成都的绕城高速就已经上线了。我还没跑过几次这条“成都四环路“,15年的时候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也上线了。

以天府广场为圆心,成都的半径在飞速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地区被成都这口超大“鸳鸯锅“并入其中。城市越大反而越陌生。


成都,一个无边无际的城市

成都的一环路和二环路就是个标准的鸳鸯锅

或许换个角度看,陌生的不是城市,而是城市让人变得陌生了。

以前一辆自行车就能骑遍整个成都城。每到时令季节,跟着妈老汉儿骑车去人民公园看菊展,去文化

宫看灯会,去猛追湾游泳。

后来城市变大了,人与人之间再也不是端着饭碗乱串门的距离。记得那时候老辈子一个住在文殊院的战友搬到了外化成,我跟着他汗流浃背地骑了五十多分钟才到地方。小时候感觉成都外化成真的是天远地远的位置,甚至还第一次在城里看到的牛和农田。


成都,一个无边无际的城市

成都地铁交通线路图

成都的地铁在一条一条的开通,从一号线开通的尝鲜,到五号线开通的后知后觉,似乎我们已经对成都边界的扩展习以为常。截至今年的五月份,成都地铁在建线路共有10条。

我常常在幻想,这10条地铁线路在成都城下面构筑出了怎样的情景。如同魔戒中矮人的地下城堡,还是动物世界里蚂蚁们枝干交错的家园。他们在成都城下面是否会遇到龟城传说的遗迹,是否能瞻仰蜀王府沉淀下来的厚重历史。

从天府广场到磨子桥,从桐梓林到金融城,这几十年来成都的边界从未停下扩展的脚步。剑南大道的南延线就像一支开弓的箭,冲向了我们迟炯观望的远方。


成都,一个无边无际的城市

成都天府广场

有次家宴的时候和老辈子们聊起了这个话题,老辈子问我现在的成都究竟有多大,边界在啥子位置?

我反问老辈子,你印象中的成都边界在哪儿?

老辈子露出了回忆的神色,回忆了一会儿说道,大概西边就到红光镇前面卖石材那里,南边就在新会展附近,东边的边界在龙潭寺,北边的边界在五块石。

我思索了一下,老辈子印象里的成都大概是以某个标志性建筑物为边界,不过把这些标志性建筑物连接起来的话,成都的边界大概就是个椭圆形。

后来我给老辈子摆了下天府新区的范围,又说了成都由“单中心”向“双中心”转换,也说了简阳市正式改由成都市代管,还聊了龙泉山“一山连两翼”的构想。

老辈子听了之后半天没开腔,良久才说道:“这是属于你们的时代了。在我们印象中华阳和郫县到处都是几千块钱一套的小产权房,没人稀罕去买的。“


成都,一个无边无际的城市

每次说起新老会展中心,我就会想起成都的年货展(图片源自网络)

其实细究起来,你要问我成都的边界在啥子位置,我也给你说不清楚。

以前我理解的成都边界以三环路,绕城高速而定,现在却告诉我在打造“成都都市圈“。这个都市圈简单来说就是以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听到这个概念,我忽然想起一位在青城山买房子的朋友。当时这位朋友好不容易存够了首付,准备在南边买套小户型,结果不晓得被哪个蛊惑到青城山去看房子。这一看他就喜欢上了青城山的住宅,于是果断签了合同。

和这位朋友吃饭的时候,他给我细算了一笔账。他在成都只够首付的钱,在青城山可以全款买套房(大约在2012年前后)。这边的环境好,生活成本低,而他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每天早起20分开车到青城山车站,然后花半个小时坐城际列车到犀浦站换乘地铁。


成都,一个无边无际的城市

某网站上青城山到犀浦订票截图

我笑称这就是典型的“时间换空间“,后来我一琢磨其实这种生活状态倒是和住在天津河北等地,到北京上班的人状态很像。这不就是“成都都市圈“的作用吗?

那么“成都都市圈“所辐射到的位置算是成都城的边界吗?

成都城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大概是城市发展的胜利。成都城里的人只生活在自己的片区里,这大概是城市商圈的胜利。

以前我脑海里的成都边界在一环路,后来我觉得成都的边界在第二绕城高速,现在我脑海里成都的边界已经变得模模糊糊了。

成都,大概就是一个无边无际的城市吧。


【东拉十八扯系列 055】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成都   东光   青城山   城市   环路   无边无际   天府   边界   二环路   当年   街道   城区   位置   小区   图片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