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真的很重要

刘悦

一位伟大的演奏家,正在演奏一首著名的曲子。台下观众如知如醉,被美妙的声音,带的很远很远……

一曲方终,台上,台下静静的,纸片掉到地上的声音,都可以听见,数秒之后观众席上,爆发出雷鸣般的声响。

这既是为名曲的作曲鼓掌,也是为演奏者“叫好”!

作为情感艺术,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增强人的积极意识,净化心灵的享受。美妙的琴声加上优扬的和声,珠联璧合,即使表演已经结束了很久,还是有很多的听众不舍离去。

演奏家将作曲家的作品,用自己的乐器,加上自己的理解,演奏的功底发挥出来,虽是一种二度创作,但高山流水遇知音,使三方贯通了。

理解作品的情绪。理解是演奏好的基础,是顺着脉理或条理进行剖析。苏轼《众妙堂记》“庖丁之理解,郢人之鼻斲,信矣。”“纷纭蜂舞,未易缕析而理解者。”每一部作品都有一定的思想内涵,演奏者要充分了解作曲家,根据理解的对象不同,将理解体会,分为不同的形式的演奏方法和技巧,对音乐作品的的言语进行解释、才能把作品的内涵展示出来。

唐代诗人常建《听琴秋夜赠寇尊师》:琴当秋夜听,况是洞中人。一指指应法,一声声爽神。寒虫临砌默,清吹袅灯频。何必钟期耳,高闲自可亲。

作曲家把自己的旋律表达出来,编曲配乐依照旋律,添加上各种音色,配上和弦,对素材进行整合、组装、创造性地安排、使用。按照西方音乐的标准,旋律创作不属于真正的作曲,对素材进行严密的安排组织,并成为最后可以演奏的音乐才是作曲。

所有的作曲家,都是自己写好了乐谱,规定了所有乐器的配合。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曲谱在演出中和日常的练习中,被人们发现了更多的表现方法,这时候就出现了编曲,就是在不影响原曲,主要旋律和内容的情况,对乐曲的表现形式,做了更多的拓展。

一个好的编曲者,是个会说故事的人,他就像是一个说演艺术家,引导你进入他故事的主题,让你体会故事中的喜、怒、哀、乐,换成音乐的角度,他就是一个成功的编曲者,因为他有他的敏感度,及成功所俱备的要件。

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就是理解与合作。人们常说:“理解万岁。”人的一生,需要家人的理解,朋友的理解,有时,理解会使人得到信任。

语言是人类区别其他动物的本质特性。在所有生物中,只有人类才具有语言能力。人类的多种智能都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的逻辑思维,以语言为形式,人类的绝大部分知识,也是以语言文字的形式,记载和流传下来的。

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音乐表现是有对象的情绪,比如爱,恨,厌恶,等。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原始的、底层的、接近动物性的情绪。时而玉拨金鸣,如大江东去,万马奔腾。时而灵动婉约,如小桥流水,燕过柳梢。一曲奏罢,万籁俱寂。

文字描述情感时,是丰富有力的,但触及动物性的情绪时。便相当贫乏无力,抒发情绪就是音乐的强项。

音乐语言和自然语言的素材空间不同。自然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几乎涵盖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但并不是每一方面,都能细致勾画,而音乐则完全无法描述,任何具体事物和人的行为,音乐的独特语言那就是旋律。

艺术是相通的,在一定程度上,语言可以用音乐来表现。就拿绘画来讲,不管是素描、山水画、油画只要能适度的表现出力与美,在感情的收与放都拿捏的很好,让观者产生共鸣,就称得上是上等的作品。一部音乐作品通过演奏,让听众如痴如醉,流着鼻涕眼泪,神魂颠倒,呈现给大家的一定是上成的作品。

戏剧小天地,人生大舞台,需要优秀的作曲家,和优秀的演奏家,人之相知,贵在知心。相互了解,贵在能够了解到,对方的心灵深处。

3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自然语言   演奏者   动物性   演奏家   秋夜   编曲   作曲家   素材   旋律   情绪   形式   人类   语言   作品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