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仲才:“附子”应用的体会

小白郎中: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徐仲才:“附子”应用的体会

导读:徐仲才先生,上海名医,幼承家学,尽得其父儿科名家徐小圃之传,又师事名医祝味菊研习中医内科。徐老对附子一药的运用深有体悟,此文为徐老讲述,郭天玲和徐蓉娟老师整理而成。特此推送,望能为大家运用附子这味“明星”药提供一个正确的方向。


附子是扶阳的重要药物,能温补肾阳,振奋心阳,去表里之沉寒。现就我应用附子的经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1

徐仲才:“附子”应用的体会

附子用于急性热病



《伤寒论》是一部治疗热病的专著,其中少阴病四逆证是以阳气衰微、四肢厥冷为主症,仲景重用附子以回阳救逆。


目前临床在遇到急性热病危重时都用西药抢救,而中药附子除了制成针剂(如“附子Ⅰ号”),用于治疗心律失调(多为心肌炎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缓慢性心律失调)外,一些急性传染病很少想到用附子。


如麻疹,一般认为是热毒,以清凉宣透为主,但当麻疹肺炎合并心衰时,则可加用附子温阳强心


对白喉的治疗以养阴清热为主,但当白喉外毒素引起中毒性心肌炎而出现心脏危象时,就必须在养阴清热方中附子,以强心防脱。


曩年随父临诊,见到麻疹病儿,脸色青白,疹出不透,又见下利者,即用附子加升麻、葛根、银花、连翘、荆芥等清热解毒宣透的药物,救活病孩甚众,给我的印象极深。



2

徐仲才:“附子”应用的体会

附子用于脱水



霍乱、吐泻引起脱水,需要补液。


我们认为,吐泻伤阴,口干瘦瘪,固然表现为明显的阴虚,其实阳也随之而虚,如手足冷、脉细弱。有时补阴反而增加腹泻,此时需要用附子理中,才是治本之策。


新中国成立之前,我们曾经治疗很多小儿暑热证,表现为喝水特多,小便特多,用清上温下法,效果非常好。清上用石膏、黄连、莲子心等,温下主要用附子。



3

徐仲才:“附子”应用的体会

附子用于黄疸型肝炎



黄疸病人小便发黄并不一定都是湿热。


很多黄疸病人有明显的倦怠、纳呆、泛恶、脉细迟等表现,我们常用茵陈术附汤、茵陈附子干姜汤治疗。


湿邪有热化趋势时,则同时加大黄,即使大便稀溏也可用,目的是使邪从下达,退黄更快。



4

徐仲才:“附子”应用的体会

附子用于血证



附子与桂枝同是温热药,但桂枝易动,而附子则能走能守,故血证不忌附子,即使大出血也可根据血脱益气、阴阳互根的原则使用附子。


若面红赤、脉洪大等实热症状明显者则不用,此外都可用,还可加茜草、槐花等止血药。


如支气管扩张见有咯血的病人,我也不忌附子,常常在宜肺化痰的同时,配附子以温肾阳,黄芩、茜草之类清肺止血,要在使气道宣畅、血脉和通,则血菀得以解除,出血自止。



5

徐仲才:“附子”应用的体会

附子用于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人中脉细、夜尿频数者不少,特别是第二、三期的病人,这类病人常常表现为“上盛下虚”。


附子温下,常可使“上盛”减轻,此即“引火归原”。当然,根据辨证,还可配合磁石、石决明、女贞子、旱莲草或黄芩、地龙等平肝清热养阴之品。


若病人脉象弦滑、洪大、面红气粗等实热证,则附子非宜。



6

徐仲才:“附子”应用的体会

附子使用的久暂问题



附子是有毒性的,主要表现为心肌损害引起心律紊乱。根据《内经》“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之旨,附子确实不宜久服。


但实际上附子经过严格的炮制,特别是给予先煎、久煎之后,其毒性大部分已被破坏,而其治疗作用依然存在。


临床上,我应用附子几十年,没有发生一例中毒;有的病人长期服用附子,也未见有蓄积现象。


又如云南、四川一带不少居民,到冬天常用大量的附子煮肉吃,他们对附子就有较大的耐受性。阳虚体质的人虽久服附子,也很少有毒、副反应。


因此,附子应用的久暂问题,还与地区、体质等有关。



7

徐仲才:“附子”应用的体会

附子使用的季节性问题



有人认为附子性温大热,故冬令天寒用之适宜,夏日天热用热药就不合适。其实,正如冬天可以用寒凉药一样,夏天也可用温热药,该用就用,所谓“有故无殒”也。


如夏日伤暑大汗出,必然伤气,甚至亡阳,此时就须用附子。


总之,附子的适应范围是很广的,其功用则以扶阳为主。


附子不但能去表里沉寒,还能制伏虚火、引火归原;与补气药同用,可追复散失之元阳;与补血药同用能够救阴;与发表药同用能开腠理;与利湿药同用则化水湿;与清热药同用,可泻火而调阴阳。


因此,我应用附子时不一定要肾阳虚等诸证悉备。对于典型的阳虚病人,当用附子者,自必用之;对附子可用可不用的,只要无特别禁忌证,我认为也可用,若确属附子禁忌证范围的,则不宜用。



本文选摘自《徐仲才医案医论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10年2月;原载于中医杂志,1986年,(10):23~24。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附子   洪大   茵陈   茜草   白喉   热病   黄芩   桂枝   心肌炎   黄疸   表里   心律   毒性   麻疹   病人   徐仲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