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供祀、学田 | 岳麓书院兴盛的基石

书语人间:每天10分钟,读懂一本好书,点击文章右边的「关注」,一起成长。


藏书、供祀、学田 | 岳麓书院兴盛的基石


接上篇:从「张栻主教」到「朱张会讲」:湖湘理学的兴起与发展


07.

御书楼


讲堂的后面,是岳麓书院的「御书楼」,是中轴线上最后一个主体建筑。


「藏书」是书院不可缺少的内容,它与书院名称及其由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书院在唐代萌芽时本就是指藏书、校书之地,到了北宋时期才开始发展为教育机构。


藏书、供祀、学田 | 岳麓书院兴盛的基石


岳麓书院在僧人办学的时候,便「市之京师」,购买典籍。


虽在朱洞离任后,曾因得不到有力的支持,一度出现了「诸生逃散,六籍散亡,弦歌绝音」的清冷局面,但幸运的是在咸平二年(999年),得到了时任潭州太守的李允则的重视,重新得到了恢复与发展。


藏书、供祀、学田 | 岳麓书院兴盛的基石



咸平四年(1001年),李允则上奏朝廷为岳麓书院广修舍宇,并请得了国子监的《释文》《义疏》《史记》《玉篇》《唐韵》等经书,这是岳麓书院首次得到朝廷的赠书。


以后,书院又多次请得历代朝廷所颁的经书,包括康熙二十五年,巡抚丁思孔上奏请来的御赐十三经、二十一史等书十六种,是名副其实的皇家招牌。


藏书、供祀、学田 | 岳麓书院兴盛的基石


现在的御书楼,里面藏有宋、元、明、清理学家著述和文集10万余册。大型工具书如《四部丛刊》《四库全书》等,在里面均有收藏,是书院现存文化中最珍贵的宝物。



藏书、供祀、学田 | 岳麓书院兴盛的基石



08.

碑廊&后院


御书楼的左右两侧,是碑刻长廊。


半坡式的回廊曲折蜿蜒,逐次攀升,前部建有古檐、古亭,名为「拟兰」「汲泉」,设花格漏窗。亭下有流泉通过,院内筑有水池,中架石桥将讲堂门拜厅与书楼相连。


藏书、供祀、学田 | 岳麓书院兴盛的基石



楼上藏有古籍字画,楼下有流泉溪水,廊内明清碑刻,廊外养游鱼清荷,有水声山色之美,名山深宫之幽,实为读书研习、修身养性的最佳之处。


藏书、供祀、学田 | 岳麓书院兴盛的基石


整个后院里,灵遥个人最喜欢下面这两处景点:


一处是「麓山寺碑」。


麓山寺碑,是我国现存碑刻中影响较大的一块「唐碑」,是长沙地区价值最高的一块碑刻,由文学家、书法家、篆刻家李邕(yong,1声)于唐开元十八年(730年)亲自撰文、书丹,由江夏黄仙鹤篆刻,因文、书、刻俱佳,故有「三绝碑」之称。


藏书、供祀、学田 | 岳麓书院兴盛的基石


历代大书法家都非常看重此碑,宋代书法家米芾(fu,2声)曾于元丰三年(1080年)专程来此临摹学习。


另一处是「框景」。


相信有许多朋友都听过「移步换景」,它是古典园林的一大特色,主要还是借助窗户与屏风的作用,因为它们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图案,所以我们在园子里漫步时,每走一步都能够见识到独一无二的景致。


藏书、供祀、学田 | 岳麓书院兴盛的基石


下图的这三扇位于书院后院的窗户,里面便各有各有的景色。


第一扇,是在湖边走廊墙面上形成的框景,墙面内有纳景小院,院内种着一棵绿植,郁郁葱葱,恰好填补了框里的空白。


藏书、供祀、学田 | 岳麓书院兴盛的基石


第二扇,是一幅漂亮的「框中框」,在前面的方框里镶入另一个六边形带有棱格的窗框,后面点缀有绿植,墙面一下子就变得生动了起来。


藏书、供祀、学田 | 岳麓书院兴盛的基石



第三扇,是另一处长方形框景,后面左侧墙壁开窗,纳入了墙外的走廊,是另一种框中框景。


藏书、供祀、学田 | 岳麓书院兴盛的基石


漫步在岳麓书院后院里,如此别具一格的景致随处可见,足以见得古代文人墨客在潜心学术,持续精进之余,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藏书、供祀、学田 | 岳麓书院兴盛的基石



09.

孔子堂


书院祭祀是指古代书院师生崇奉先师圣贤的祭祀活动,为书院教育方式之一。据《周礼·春官宗伯》的记载,「始入学,必释菜礼先师也」,早在西周时期,学校便已经有祭祀活动。


藏书、供祀、学田 | 岳麓书院兴盛的基石


岳麓书院继承了这一传统,不仅祭祀先师孔子,还祭祀本学派的大师、有功于本书院的乡绅名宦以及可供学习效仿的忠臣、学者等等。


这样一来,书院的祭祀就发展为了推崇学统、标榜学派以及对学生进行模范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藏书、供祀、学田 | 岳麓书院兴盛的基石



为了供春秋的祭祀,书院又开辟了「水田」,开启了书院的「学田」建设,以后又陆续增加了「膏火田」「岁修田」等等。


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书院后来还有了「息金」「岁钱」等收入来源,加上当地官员和乡绅的支持,书院有了充足的经费,为其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藏书、供祀、学田 | 岳麓书院兴盛的基石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下一篇里,灵遥将继续为你带来书院博物馆的解读,和你一起去看看书院文化在历史上的发展。


敬请期待吧~


注:部分图片来自武灵遥,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文 | 武灵遥,一位践行着「日读书一本,日更文一篇」的职业读书人,更多好书拆解详见个人公众号:书语人间(syrjjy)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米芾   国子监   周礼   书院   乡绅   先师   碑刻   书法家   学派   讲堂   兴盛   宋代   墙面   朝廷   院内   基石   祭祀   藏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