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你自己:从迷茫到清晰的4个练习

书语人间:每天10分钟,读懂1本好书,点击文章右边的「关注」,一起成长。


认识你自己:从迷茫到清晰的4个练习



大家好呀~


今天,灵遥将为你带来一本新书,名字叫做《从迷茫到清晰: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从迷茫到清晰的4个练习



01.

人性假设:

什么样的生活是你想要的?


希腊古城德尔菲的阿波罗神殿上刻有七句名言,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被认为点燃了希腊文明火花的,却只有一句,人啊!认识你自己。


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时,灵遥和你一样,都是一肚子的疑问:我们每一天打交道的人里面,时间最久、接触最多的就是我们自个了。我们最不了解为什么恰恰是自己呢?


认识你自己:从迷茫到清晰的4个练习


其实,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是很难。


相信在读完了下面的这个case后,你便会明白。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家境优渥的女孩,父母对她可以说是言听计从,要什么给什么。然而,这个女孩偏偏患上了抑郁症,常常跟她周围人的说,「我日子过得没意思透了」。



她的父母、朋友都对此感到不解,认为这个女孩明明拥有了其他女孩梦寐以求的一切,为何还是会庸人自扰。



认识你自己:从迷茫到清晰的4个练习


通过咨询,这个女孩发现自己从小便是一个好强的女孩,家境虽然优渥,但在读书这件事上,从来没有靠过父母,都是靠自己。然而,进入公司后,她每每取得成绩,都有人在旁边酸她说,嗐,还不是因为她爹在背后帮了忙……



为此,女孩感到非常委屈,慢慢地便没有了目标感和价值感。


认识你自己:从迷茫到清晰的4个练习


家人和朋友都说她身在福中不知福,爱折腾,以前她有这么认为,所以更加地抑郁、焦虑;而咨询让她开始意识到,


她这一生中最想要的,不过是为周围的人带来价值。家里人提供的物质条件虽然能够让她衣食无忧,但滋养不了她的心灵。


于是,她选择离开了以前的公司,开始在网上分享她的读书心得,以前那种我什么用都没有的丧,渐渐地变成了「原来有这么多人需要我」的力量感,自己开朗阳光了不说,周围人也越来越愿意和她在一起了。


认识你自己:从迷茫到清晰的4个练习


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出,


一个人Ta内心想要拥有的,和周围人看到的,有时候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前者是一个人的人性假设,后者是一个人的人设。人设虽然有讨喜、讨厌之别,但人性假设无所谓优劣之分,是你想要活给自己看的样子。


认识你自己:从迷茫到清晰的4个练习


比如,故事里女孩的家人、朋友羡慕她有优渥生活条件,不明白她为什么生在福中不知福,但女孩自己想要的,却是能够为这个社会创造价值。


她创造价值的渴望被社会所压抑时,她的内心便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反之,她在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时,便能够过得很幸福与愉悦。


遗憾的是,长辈师长的教导、别人的评价、社会舆论……常常会影响到我们,让我们不敢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于是,人性假设频繁被压抑时,心理疾病就层出不穷了。


认识你自己:从迷茫到清晰的4个练习



02.

生理自我:

身体从来就不会说谎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摆脱束缚在自己身上的枷锁呢?


答案其实并不难,借助身体的帮助。


这里,我们先要了解三个关键词:自我意识、生理自我、身体主权。


1.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也叫「自我认知」或「自我」,是人对身心状态以及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认识。它由「自我意识」「自我体验」与「自我控制」三种心理构成,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认识你自己:从迷茫到清晰的4个练习


其中,「自我认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等;「自我体验」包括自我感受、自爱、自尊、自卑、责任感、义务感与优越感;「自我控制」包括自立、自主、自律等。


难以认识「自我」的心理现象为「苏东坡效应」,叫这个名字是因为苏东坡有一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们正是因为离「自我」实在是太近了,往往很难正确地认识它。


比如,有的人会过度高估自己,给他人以自高自大的感觉;有的人则会过度低估自己,认为自己没本事,不值得爱,一辈子都在自怨自艾中度过;还有一些人会认为「人命天定」,喜欢随遇而安,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最终只能混日子。


认识你自己:从迷茫到清晰的4个练习


那么,如何拉近与自己的距离呢?最简单,最基础的方式,就是观察自己的生理自我,与自己的身体建立连接。


比如,你可以先放下自己的手机,观察呼吸是如何经过你的鼻腔的;又或者站起身子,单脚站立,看看你能够站多久;又或者看看镜子里的自己,看看自己的眼睛是怎样的、鼻子是怎样的、嘴巴又是怎样的,等等。


认识你自己:从迷茫到清晰的4个练习


2. 生理自我


生理自我,是一个相对来说很好理解的概念,就是你对你身体、生理特征的认识,比如,性别、年龄、是否健壮/漂亮等等。


我们在0-3岁的时候,会通过自己的身体、外貌、仪表和年龄等方面来认识自我。这个阶段如果得到了爱护、尊重与满足,成年后的自信度、安全感、自我效能和自我照顾能力就会较高;反之,就会出现困扰。


认识你自己:从迷茫到清晰的4个练习


比如,全国各大整容医院里进进出出的帅哥美女,虽然容貌已经十分出众,但就是对自己的长相不满意,认为自己眼睛不好看、鼻子不好看、嘴唇太厚了……


他们中的有的人可能患上了「躯体变形障碍」,因为无法接纳自己的身体,所以总是怀疑自己有缺陷。


认识你自己:从迷茫到清晰的4个练习


而,从自我意识的发展角度来看,决定你未来人生的不是生理自我的美丑,是「我的身体我做主」的信念。当你能够全然接纳与展示自己时,整个世界都会接纳与爱护你。


3. 身体主权


身体主权,是一个人对身体拥有、支配与可控权。一个人如果在生理自我发展阶段,没有建立起这些权利来,或者在后期不被尊重,便会出现各种问题。


比如,暴食症或是厌食症的背后,往往有着一个「控制-排斥」型的母亲,当母亲一切都要掌控与代替孩子做决定时,孩子心中积压的情绪便会只能在「吃」上释放出来。


认识你自己:从迷茫到清晰的4个练习


因此,我们一定要懂得保护自己的身体主权,尊重他人的身体主权,不要做出侵犯他人边界的行为。



03.

社会自我:

你是什么角色,圈子告诉你答案


接下来,我们来看什么是「社会自我」。


打个比方,电梯间里,你一个没忍住,放了一个臭屁。你尴尬坏了,赶紧把头埋了下去。余光中,你发现周围人用手捂住了鼻子,皱起了眉头。你想,完了,大家都在嘲笑我。结果,一整天过去了,你都觉得很尴尬,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来。


认识你自己:从迷茫到清晰的4个练习


其实,尴尬的情形几乎每个人都遇到过。为什么同样是放了一个屁,有的人能够当作没事人一样,有的人却一天都很难受呢?


其实,你不能接受的不是放了个屁的自己,是别人眼里那个当众放屁的自己。


前者是你的生理自我,放屁是与生俱来的生物属性,你会、我会、大明星/富商/政要同样会;后者则是他人对你的看法与评价,从自己与外界的互动中而来,心理学把它称为「社会自我」。


认识你自己:从迷茫到清晰的4个练习


社会自我的发展在3-14岁。


3岁前,我们通过镜子认识自我,知道了自己的生理性别和年龄,知道了「宝宝肚子饿了」;3岁以后,我们开始社会化,开始认识别人眼里的自己,知道了做一些事会得到别人的表扬,做另一些事会得到批评。


认识你自己:从迷茫到清晰的4个练习


在此期间,我们如果总是被要求去扮演满足父母、老师、朋友的期待,并以此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比如,一个女孩子如果从小被当成男孩子养,在家人期待下,她的言行举止就会越来越男性化,喜欢和男孩而不是女孩玩。


长大后,我们还能够通过圈子的构成情况,以及朋友圈发的信息,来了解一下自己的社会需要。


一般来说,你发布内容最多的信息,往往对应着你心里最重要的角色:


如果大多是工作,生活中多半是一个以工作为重的人;如果大多是学习,生活中多半是一个上进的人;如果大多是美照、是穿衣打扮、是吃喝玩乐,生活中多半是一个爱玩的人 ……


更有意思的,你会发现,你在朋友圈里能够看到最多的,往往与你所发出的信息类型非常接近,由此可见,只有同一个圈子的人,才能够最终走到一起去。


认识你自己:从迷茫到清晰的4个练习


我们的社会自我发展出现问题时,常常会出现社会适应与人际交往的难题。


如果一个人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缺乏支持、肯定与积极反馈时,这个人就会出现低自尊、自我评价过低、对人际关系过于敏感等问题,在与人相处时,要么会通过压抑讨好来攻击自己,要么会用暴力手段攻击他人。


认识你自己:从迷茫到清晰的4个练习


那么,如何才能够友好地与周围人相处呢?还是同样的方法:学会放下与接纳。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


先请化妆师在十位志愿者的脸上画出逼真的鲜血与疤痕,然后让他们照镜子并记录下自己可怕的「尊容」。


接着,心理学家告诉他们说,为了让疤痕更逼真,需要再涂一些粉末。事实上,心理学家只是悄悄地用纱布把疤痕和血迹给擦拭干净了。


认识你自己:从迷茫到清晰的4个练习


然后,心理学家把这些心里有疤的志愿者带到了各大医院的候诊室,观察与感受他们的反应。


结果,这些误以为脸上有疤的人的表现,居然有那些脸上真的有疤的人出奇一致,认为周围人总是很无理地盯着自己的脸看。


这个实验,让早有准备的心理学家也吃惊不小:


原来,人们关于自己的错误、片面认知居然能够如此深刻地影响与改变一个人对外界的感知。


认识你自己:从迷茫到清晰的4个练习


事实上,我们每一个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在心中留下伤口,你越是在意它,越是会在与外界打交道的时候对他人的言行反复佐证,直到让每个人都知道你是那样的人。



你若能早一日把它从你的脑海里移去,以更加友善、开朗的态度去对待周围的人,它就会早一日得到疗愈,加油吧~


认识你自己:从迷茫到清晰的4个练习


04.

心理自我:

是追随理性,还是妥协现实?


最后,我们来看「心理自我」。


心理自我,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心理属性的意识、情感与评价。


它包括了对自我感知、记忆、思维、智力、性格、气质、动机、需要、价值观和行为等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认知与评价。


其中,「理想自我」是心理自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的追求目标,不一定与现实一致,但对一个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行动有很大的影响,是行动的重要参考。


认识你自己:从迷茫到清晰的4个练习


比如,一个人的理想自我如果是成为一个好的母亲,便会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投入大量的精力、时间与金钱;


再比如,一个人的理想自我如果是可婚,可独身,那么往往不会对恋爱、结婚这两件事抱有太大的热忱,会让自己更多地处在一个「有人来接触我,我不会排斥,但我也不会主动」的状态中。


认识你自己:从迷茫到清晰的4个练习


然而,我们的成长道路中,理想我常常会受到压制。


比如,有的人可能在因为父母催得紧,不得不在不想结婚的年纪,走上漫漫相亲路,亦或者为了生计,不得不先暂时放下当一个流浪歌手、一个旅行家的梦想。


是选择坚持理想,还是为了现实妥协,本无高低贵贱之分,都只是一种选择,但关键是你无论走上哪一条路,都要为自己做出的选择买单,都要接受自己做出的选择。


这样一来,你才能够最终发展出良好的自我认同,与不高不低的自尊,开开心心地生活下去。


认识你自己:从迷茫到清晰的4个练习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下一篇里,我们来讲自我的第二个概念:揭露自我。


敬请期待吧~


文 | 武灵遥,一位践行着「日读书一本,日更文一篇」的职业读书人,更多好书拆解详见个人公众号:书语人间(syrjjy)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优渥   心理学家   疤痕   主权   认知   生理   迷茫   人性   清晰   父母   身体   自我   理想   心理   女孩   社会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