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退缩到迷茫》①: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突破是成长

书语人间:每天10分钟,读懂1本好书,点击文章右边的「关注」,一起成长


《从退缩到迷茫》①: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突破是成长


大家好呀~


今天,灵遥将为你带来一本新书,名字叫做《从退缩到成长:发展你自己》


《从退缩到迷茫》①: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突破是成长

相信拿起一本心理自助书时,你和灵遥一样,都希望能够生活得更好一点。


往细了说,便是希望内心能有更多的安全感,外在表现能够更加从容一些,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挑战,内心能够稳如泰山,过好这一生。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对我们心灵的探索。


我们既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我们自己,去弄明白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想要过怎样的生活;还要去发展我们自己,不断地给自己以滋养、照顾与爱,等待这粒名为自我的种子发芽、开花。


《从退缩到迷茫》①: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突破是成长


上一本书里,我们一起走完了第一步,了解你自己。


更多内容,请戳:


认识你自己:从迷茫到清晰的4个练习

本我、自我、超我:你的脑海里为何总有小人在打架?

荣格心理分析:集体无意识、情结、阴影与人格面具

自我实现、量子心理学、生态自我:与万物相连,与自己的和解


接下来,你将从4个心理学概念,了解到你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为现在的你的,希望它将能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带你走向一个更好的未来。


现在,让我们一起开始今天的共读吧~


01.

情绪记忆:

明明事情已经过去了,为何还是会有反应?


你或许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


听到一首童年熟悉的歌谣时,会产生莫名的兴奋与幸福感,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有时还会摇头晃脑,好像一下子回到了小时候。


但是,如果有人问起你为什么会这么开心时,你可能会很难描述出一些具体的事情,只会在脑海里闪现出一些温暖的片段。


《从退缩到迷茫》①: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突破是成长


这个现象的背后,便是「情绪记忆」在起作用了。


情绪记忆,顾名思义,就是对曾经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存储在我们大脑中与杏仁核相连接的扣带回和海马回旁的皮层里。它与我们的成长、行为、知觉、信念、目标,甚至是心理状况都有很大的相关性。


很多时候,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了,但是与之相关的情绪体验还是会保留在我们的脑海里,然后在一定情况下被重新唤起。


《从退缩到迷茫》①: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突破是成长


因此,当我们想要了解自己时,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听歌」,打开你的播放清单,然后从中找出那些你百听不厌的歌曲,然后问问自己,你如此偏爱它们的背后,都有哪些特别的理由


或许,你会欣喜地发现,这些对你很特别的曲子里,藏着疗愈你的力量~


《从退缩到迷茫》①: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突破是成长


02.

依恋模式: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


英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和他的学生玛丽·爱因斯沃斯曾进行过一个名为「陌生环境」的实验。他们让几个幼儿分别经历母亲陪伴、母亲离开以及母亲返回三种状态,结果发现婴儿们的反应各不相同:


  1. 安全型依恋:在母亲在场时与母亲积极互动;在母亲短暂离开时很快回复平静;在母亲回到身边时,开心地拥抱母亲,接受母亲的安抚;
  2. 焦虑-控制型依恋:在母亲在场时,时刻担心母亲会走;在母亲短暂离开时,格外地焦虑不安,甚至大吵大闹;在母亲回来后,依旧哭个不停,还会对母亲表示愤怒;
  3. 回避型依恋:无论是母亲在场还是不在场,都表现得很漠然,更不会因为母亲的离开而感到不安;
  4. 混乱型依恋:母亲想要靠近时,故意表现出毫不在意的样子;母亲一旦有离开的举动,视线又会一直追随母亲,担心母亲真的离开。


《从退缩到迷茫》①: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突破是成长


这四种不同的依恋模式,背后对应着是四种截然不同的养育方式:


第一种,安全型依恋,母亲通常会随时给孩子提供安全的环境,并对孩子的要求给予及时和适当的满足;


第二种,焦虑-控制型依恋,母亲有时会对孩子给予过度的关注,有时又会完全忽略孩子,结果导致孩子十分害怕失去母亲的陪伴;


第三种,回避型依恋,母亲通常会忽略孩子的需要,使得孩子不得不通过回避和满不在乎来掩饰心中的不安与痛苦;


第四种,混乱型依恋,母亲既在与孩子相处时表现出过对孩子的嫌弃,又以粗暴的方式干涉和控制孩子的需求。


《从退缩到迷茫》①: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突破是成长


幼年时的依恋模式,决定了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和对关系的认知,进而影响到了一个人成年后与另一半相处时的态度。


比如,焦虑-控制型依恋的人,常常会觉得自己不够好,进而过度关乎另一半的言行,想要时时刻刻和另一半黏在一起;而回避型则会潜意识里认为对方是不值得信赖的,从而选择压抑而不是表达自己的需求。


《从退缩到迷茫》①: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突破是成长

幸运的是,人的依恋模式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阅历的增加,一点点地发生改变的。


一个曾经过度在意他人评价的人,可能会因为遇上反复鼓励自己的人,发生改变;一个曾经不愿意向他人袒露心扉的人,可能会在成长的路上,发现自己身边还是有人值得信赖的。


《从退缩到迷茫》①: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突破是成长


因此,你若目前暂时还不是安全型依恋,也不用太多担心。


一方面你可以通过与安全型接触,来提升自己的安全感;又或者,通过训练自己客观评价事物的能力,来让自己不要那么敏感


另一方面,你还可以学习更有效的表达需要的方法,以温和而坚定的沟通,代替不理智的删好友、拉黑、肢体冲突,来帮助对方更懂你。


《从退缩到迷茫》①: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突破是成长


加油~


03.

创伤的修复:

轻装上阵,你也可以


没有人的生命是完美无瑕的,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或多或少都能看到些不尽如意的经历。你过度沉迷其中时,它们便会成为尚未愈合的「创伤」,让你体验到无能为力、无助或是麻痹等体验。


因此,你若是有过下面这四种体验,很有可能正在饱受创伤的困扰,并需要及时采取策略,来帮助自己应对它们:


  1. 情绪:害怕、恐惧;不信任感与不安全感的增加;
  2. 认知:自责、自我怨恨、精神恍惚、希望没有发生过;
  3. 躯体反应:头疼、血压升高、心跳加快、饮食失调、失眠、容易惊醒;
  4. 行为:容易激动,时而愤怒,时而焦虑。


《从退缩到迷茫》①: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突破是成长


一般来说,创伤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逐渐淡化。在此期间,你还可以通过下面这五种尝试,来加速恢复的进程:


1. 建立社会联系


通过倾诉或是肢体上接触,让自己感到温暖、安全与信任,增强自己的韧性;


2. 重新定位,面向未来


接受那些无法改变的,改变那些能够改变的;


《从退缩到迷茫》①: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突破是成长


3. 发展一些现实的目标


有规律地去做一些事情,如,做饭、洗衣服、打扫房间等,少去关注那些精神世界里,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4. 照顾好自己


关注自己的需要,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有规律地锻炼身体,尽可能早睡,让自己有充沛的精力去应对生活里的挑战;


5. 寻求专业的帮助


《从退缩到迷茫》①: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突破是成长


04.

心理任务:走稳人生的每一步


每个阶段,我们都有各自的功课要去完成。若是能够完成得很好,那么便会培养出积极的品质,培养成健全的人格,反之,就会产生危机,出现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根据遗传学,提出了人生八阶段理论,认为每个阶段,我们都有下面的课题要完成:


《从退缩到迷茫》①: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突破是成长


1. 婴儿期(0-1.5岁)


前面已经说了,一个人的依恋模式成形于0-1.5岁这个阶段,因此,我们在这个阶段的关键任务,是与养育人友好互动,形成积极的依恋模式,建立起内在的安全感。


《从退缩到迷茫》①: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突破是成长


2. 儿童期(1.5-3岁)


这个阶段包含了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如果父母对孩子过于放纵,则不利于儿童社会自我的发展;反之,若是过于严厉,又会让孩子对自己产生怀疑,养成怕羞的性格。因此,如何掌握好管教的度,是这个阶段的关键。


《从退缩到迷茫》①: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突破是成长


3. 学龄初期(3-6岁)


这个阶段,孩子会离开家庭,第一次和社会上的人打交道,就是幼儿园的老师和同学。有效的人际交往指导,既能够让孩子交到好朋友,还能够让孩子建立起界线和规则意识,在将来更自信。


《从退缩到迷茫》①: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突破是成长


4. 学龄期(6-12岁)


这个阶段,孩子会在学校接受教育。学校是训练孩子适应社会、掌握必需生活技能的地方,如果能够顺利完成学习,将收获好成绩与勤奋感,让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中更有信心;反之,就会产生自卑。


《从退缩到迷茫》①: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突破是成长


5. 青春期(12-18岁)


这个阶段,孩子在生理、心理、认知等方面的发展和进步,会使得他们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成人感」,带来自我意识的变化,开始思考「我是谁」「我将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等问题,寻找自己的「位置」与价值,建立自我同一性。


《从退缩到迷茫》①: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突破是成长


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受到了压制,出现了扩散(我不知道未来要做什么)、延缓(我想要成为老师、医生或者律师,但还没想好)、早闭(我想当老师,因为我妈说当老师稳定)等问题时,孩子便会出现角色混乱,甚至在成年中、晚期出现叛逆行为。


6. 成年早期(18-25岁)


这个阶段,对应的是亲密与孤独的冲突。只有当一个人确保自己的同一性时,才能够在与别人的相处中放下自己,全心全意地对待伴侣,与伴侣达成真正的情感共鸣;反之,则会体验到孤独感。


《从退缩到迷茫》①: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突破是成长


7. 成年后期(25-65岁)


成年后期是指25-65岁,对应的是繁衍与停滞的冲突。繁衍表现为爱的关怀,如,组建家庭,诞下自己的孩子,或是自发形成的对周围人的关心与照顾;反之,就会形成自私、颓废的品质,遭遇中年危机。


《从退缩到迷茫》①: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突破是成长


8. 老年期(65岁以后)


除了身体的衰老、社会角色的丧失,这一阶段的人还会面对从被子女依赖到依赖子女,家庭地位的丧失等转变,失落感与自卑感也会随之产生,带来巨大的精神空虚。


这时,除了要接纳自己的转变,还要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让自己不被绝望感淹没。


《从退缩到迷茫》①: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突破是成长


上述便是埃里克森提到的「人生八个阶段」,第八个阶段和第一个阶段首尾相连,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


如果我们能够认真过好每个阶段,完成好每个阶段的任务,那么即便死亡来临,不会有遗憾与懊悔。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下一篇里,灵遥将为你继续带来性格优势的发现与发展。


敬请期待吧~


文 | 武灵遥,一位践行着「日读书一本,日更文一篇」的职业读书人,更多好书拆解详见个人公众号:书语人间(syrjjy)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可能会   创伤   焦虑   认知   安全感   迷茫   情绪   母亲   阶段   压力   自我   记忆   模式   老师   孩子   心理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