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草》阐微(1)

医者意也,贵在思虑。《寓意草》是一部阐述临证思虑、分析疾病源头,审因用药的医案集,清代著名医家喻嘉言著,其识病清晰细腻,用药知常多变,非一般医家所及。

喻嘉言先生开篇提出了“先议病后议药”,驳斥了“先入为主”、“套方套药”的僵化临证思维,他的医案辨证细致、深邃,用药灵活圆通,堪为清代中医大家!

“从上古以至今时,一代有一代之医,虽神圣贤明,分量不同,然必不能舍规矩准绳以为方圆平直也,故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药者所以胜病者也,识病则千百药中,任举一二种用之且通神。不识病则歧多而用眩,凡药皆可伤人,况于性最偏驳者乎?迩来习医者众,医学愈荒,遂成一议药不议病之世界,其夭枉不可胜悼,或以为杀运使然!不知天道岂好杀恶生耶?”

“ 每见仕宦家,诊毕即令定方,以示慎重,初不论病从何起,药以何应,致庸师以模棱迎合之术,妄为拟议,迨药之不效,诿于无药,非无药也,可以胜病之药,以不识病情而未敢议用也,危哉!《灵枢》《素问》《甲乙》《难经》无方之书,全不考究,而后来一切有方之书,奉为灵宝。”

阐微:

“然必不能舍规矩准绳以为方圆平直也”,汉代张仲景六经辩证,三阳与三阴的开、阖、枢,是规矩准绳,自古明医莫不遵之。阴阳五行流转变化、生长化收藏时运为规矩之道,五音、五色、五行、五脏以象统之,大医家运用出神入化,功力难以窥测。

“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识”字把中医临证关键点道出,医家临证应独具慧眼,在繁杂、主诉、客观等病象中找出真正的病机,以及疾病变化趋势,不能被假象所迷惑。“议”字,揣摩分析取何药更适合疾病当下病机,“在千百药中,任举一二种用之且通神”,提倡用药精简,深明药性,

“不识病则歧多而用眩”,对于疾病认识不透彻,处方用药数十味,如分叉小路之多,看之发眩,鉴别中医高手与否,处方用药多寡是第一鉴别点,方子常超过10味的药绝不是大家。

“凡药皆可伤人,况于性最偏驳者乎?”世人喜滋补,恶攻伐,不深究虚弱根源,地黄、当归虽能滋阴补血,但质地厚腻,脾胃虚弱久服克伐其生机,无异乎毒药乎!干姜纯阳而大热,阴血不足体质,有伤目之弊!无偏性之药岂能为药?大黄苦寒,荡涤腹中热结,邪热祛而津液复生,故名急下存阴。

“迩来习医者众,医学愈荒,遂成一议药不议病之世界” 现在中医药大学,方剂学作为重点学科,烫头歌诀朗朗上口,经典医理悟透者又有几人?脾胃虚寒理中汤;脾胃虚弱四君子汤;气血不足八珍汤;心脾两虚归脾汤,以方套病此时代之潮流,疾病难治还是“病不识药不议”所致?脾胃虚寒发作有急慢,方药取之自有峻缓,急者峻药逆转,干姜、附子之辈用之,慢者时时缓图,益智仁、补骨脂脾肾当双顾之,以免土克水也。四君子汤参苓术草,虚弱为主者参草重用,伍以少量干姜化生阳气,湿气不显著者苓术可去之,识证立法、选药以人为本,灵活处之。

某某病秘方、验方,时下书店、媒体、网上如此流行,迎合病家当事者迷的急切心里,医者不学无术而备用,中医沦落为“对号入座”、“按图索骥”的“中医”,而不是辩证求因,审因论治的“中医”,二者有霄壤之殊!特别是某些“专家”为某种药物做鼓吹,耽搁了病人最佳的治疗时机,与杀手又有何异呢?某些国家正规医院,降糖1号、降糖2号,湿疹1号等等,参杂使用西药已是中医界公开的秘密,中医的灵魂是辩证论治,没有灵魂的中医能走多远。

“非无药也,可以胜病之药,以不识病情而未敢议用也,危哉!” 不识病与盲人走路有何区别?糖尿病、类风湿等固疾,医者闻其名而束手待毙,有用药者多是套用“秘方”、“验方”,如“盲人行路”,险阻多多,此医之过也!

识病者,病起寒暑、情绪、饮食心中明了,病在三阴?在三阳?在何经?在何脏?在何腑?定位、定性无疑,截断起病之因缘,“寒者热之”,“虚者补之”,“因其轻而扬之……”,取麻黄汗而行表,或取黄连行秋金之令……,攻破其证,症岂能立?顽疾大病奈何无证乎?

癸巳年小暑 张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化生   规矩准绳   嘉言   方圆   干姜   医家   医者   平直   验方   脾胃   盲人   寓意   处方   虚弱   中医   疾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