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午不食与修行

过午不食与修行

过午不食是午时(11--13)后不允许吃饭、吃水果,只允许喝清水。受盘锦放生护生协会师兄影响,我尝试了21天过午不食。原本素食偏瘦的我,过午不食家人很担忧,但对我来说是修行中的必然与毅力的锻炼。

过午不食是佛陀制定的戒律,宋代诗人黄庭坚信佛,早上吃粥、中午吃饭、过午既不食。

阴历2月18第1天,晚上肚子非常饥饿,饮温开水稀释胃酸,次日早餐食欲甚佳,午餐咀嚼米香之味也浓厚。

第2天夜里看书耗神较多,胃里饥饿难忍,用蜂蜜50毫升与水饮用,取蜂蜜甘甜缓胃之挛急。

第3天晚上没敢看书,略有些饿饮温水以充饥。跏趺坐禅1小时后入睡。

第4天晚上胃没有丝毫饥饿感,但睡意甚强,晚8点就睡了。

进入第7天时候,身体适应了午后不吃任何食物,夜无饥饿、心清意静。

第8天女儿感冒发烧,晚上喂汤药后坐禅时而观察,凌晨1点孩子烧退,休息4个小时后,次日精力依旧充沛,无困意与疲劳。

不知不觉已度过21日过午不食。22日俗事扰心,静定功夫不够,心被境转、耗神过多,决定停止过午不食,晚上进食以化生气血。

经历21天过午不食,心静则神耗不多,身体轻松,体重变化不大,早上与中午完全素食,配餐莲子、大枣、核桃仁补肾健脾,益气养血。

过午不食脾胃得到了充分的休息。现代人肥胖病、糖尿病、脂肪肝发病率增高与荤素食物搭配失衡,缺少活动不无关系。肢体活动能提高脾胃功能,但非其时而食,晚上食荤腥过多,脾胃负担过重,体内气机运行失常,食物得不到运化,不能转化为气血,变为痰浊而发病,过午不食对这些顽固疾病或许是最好的办法。

古代道家修行讲究法、侣、财、地具足。法是修行方法适合自己某个阶段;侣是道侣,坐禅有人看护;财,是解决饮食居住问题;地,生气很旺的清净之地,山环水抱是首选。

古中医理论的根在道家,把道家文化运用医疗是很正常的事。修行不是故弄玄虚,是修正自己的心态与行为。

儒家有五常仁、义、礼、智、信与三纲的约束;道家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的清净无为;佛家有“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无相观。

佛家修行定位在心,不一定要出家,但要有出离心。六祖慧能:“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道家修行定位在心与身,心性与身体同等重要,没有健康身体如何静而入定、定而生慧?没有良好心态,身体气机运行不可能正常,病亡只是早晚而已。

孙中山先生说:“佛学乃哲学之母,可以补充科学之偏”。我因易经术数启发而学佛,2004年研究易经术数,系统学习古代命理学,总结很多亲友命理禀赋信息与人生轨迹大致相同。有的人富贵,但身体不好;有的人官高九品,但儿女不省心;有的人贫穷朴实,但身体健康无病;有的人才高八斗,但婚姻不顺……

人出生年、月、日、时换算成古代的干支历,禀赋的阴阳、五行之气平衡与否立刻呈现眼前,也蕴含古中医理论的“时空基因”学。

世俗人性格很难改变,他禀赋的五行之气决定了他的性格与行为。学历高低不能决定命运,但性格优劣足矣影响命运。复旦大学投毒案的林某若能受佛学文化影响,两个家庭的命运轨迹也不至于如此悲惨。

人的财、官、寿元、婚姻、儿女皆是福报转化。老子《道德经》:“有无相生”。“有形”的财、官、婚姻质量、儿女、寿元来源于“无形”的福报。

佛家讲三世因果论。前世福报决定今生命运轨迹,今生德行为来世命运的因。以前、现在、将来也可以在这一生体现因果,当下努力学习,将来有机会脱离贫穷,故智者畏因、凡夫畏果。

命运轨迹“定量”可以改变。抓住“因”,将来“果”的程度会改变。但命运“定性”很难改变。

福报是德行积累的,福报不够如何承载财、官、寿元?易经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蕴含了这个道理。有些人贪恋财官、名利,本是寿元的福报都转化钱财了,心身逐渐不健康,最后灾害至,身边这样例子很多。

学习易经发现行医9年门市楼风水对健康不利,搬迁必定影响财运,短期又找不到合适门市楼。选择舍掉财运很好的门市楼,隐居家中行医两年,利用空闲时间读书。

福报的转化有平才能安,不能财官指数高了,寿元其它的指数低了, 不“平”怎么能“安”?认识人生财、官、寿元等“福报能量守恒”定律后,放弃奇门遁甲研究,预测吉凶悔吝又如何?不如学佛,心存慈念,积累福报,走上了参禅之路。

承认自己是中士。老子《道德经》:“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有次煎药师见我把一只小虫子用处方签送至外面草地,问我:“你对人时而冷漠,为何对小虫子那么仁慈?”我回答:虫子只为吃饱肚子而已,而有些人只剩下人的躯壳,已无仁义之五常,冷漠避而远之,乃无奈之举。

信佛是为了学佛,学佛不是拜佛保佑发财、升官,而是学佛的智慧。学佛与学医一样,我天天给恩师烧香磕头,医术水平也不可能提升。学习恩师的治学方法,从经典入手,实践求真,积累日久,医术自会提高。

佛家讲六道轮回。喜、怒、忧思、悲、恐、惊情绪变化无常,不是“六道”轮回吗?嗔怒发作时与“地狱”何异?欢喜时犹如“天堂”。一茎生多叶,一心生七情。

学佛定位在心,定性为静、定、慧。 每次买水果,老婆都会把水果放到佛像前,但我很少允许她烧香,因有些香制品含化学成分。

拜佛是敬仰、礼佛。德不厚岂能求来?台湾某年发洪水,村里马上被洪水吞没,有位好心人报信让村民赶紧转移,几个学佛居士不走,说菩萨会保佑她们,后来都被洪水淹死了,乃愚蠢信佛所致。学佛也应明理在先。

虚云法师朝礼五台山某日体力不支,昏厥路上,得文吉乞丐相救。虚云法师受此大恩,心存感激,问文吉从哪里来?文吉说:从五台山来,五台山僧人都认识他,虚云法师到五台山打听没有此人,一位老僧告诉他乃文殊菩萨化现。虚云长老朝礼五台山为念父母辛劳、报父母之恩,三步一拜,历经三年不是常人能及,非如此大德不可能使菩萨示现。

学佛要戒贪、嗔、痴。戒律目的是为心静。过午不食应晓得医学常识,不要盲目效仿,但的确可以治疗很多慢性疾病。修行在行不在讲,没有捷径、顺境莫喜、逆境莫悲,恬淡应世,真气自生。

2013年5月3日 张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道德经   佛家   易经   心静   禀赋   脾胃   道家   素食   洪水   虫子   饥饿   轨迹   命运   晚上   身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