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茶饮:清暑益气汤

张雷,主治医师,网名:辰子。师从中医临床家何绍奇先生,临证以古典中医思维辨证处方,用药基本不过八味。提倡医贵明理、法贵变通,方贵精简,药贵道地。

每年进入夏天,有些人较其它季节更易乏力,有低血压病史者尤为明显。在辽宁,常能听人讲:“春困、秋乏、夏打盹”

夏打盹,夏天人们容易困倦、打瞌睡,注意力难以集中。从中医理论上讲,这个现象是暑热伤气所致。

暑热伤气什么意思?暑热季节气温炎热,人体皮肤汗毛孔开泄,气从毛孔耗散。有些人去洗浴中心洗澡时,突然头晕、乏力或休克也是这个原因。温度高导致汗毛孔开泄,气随汗泄。

暑热伤气,本应清热解暑,但金元时期著名医学家李东垣不但清暑,更重视益气,故他研究个方子叫清暑益气汤。

清暑益气汤,组方有黄芪 人参 麦冬 五味子 苍术 白术 泽泻 当归 陈皮 炒神曲 青皮 升麻 葛根 黄柏 甘草。

以上药物并非苦寒或甘寒药物为主,为何?暑热伤气,暑热是因,气虚是果。我们改变不了天气的暑热,只能扶助人体的正气,改善气虚症状。虚则,补之。

黄芪为君药,如一国之君。黄芪味甘温能益肺气,肺主一身皮毛,故黄芪补气作用亦能固表,防止汗孔开泄过度。

人参、麦冬 、五味子三味药,也是一首方子,叫生脉散。中成药有生脉饮口服液,临床治疗气阴两虚低血压效果显著。此方也是金元时期著名医学家李东垣研究出来的。人参,补肺气;麦冬味甘寒、质润,清肺热、生津液;五味子,味酸收敛肺气。

夏天暑热,阴雨时有,湿气弥漫,故暑多杂湿。而且暑热伤气,肺气伤者,鲜有不子盗母气,脾胃中土,更易虚弱。脾虚,则运化功能不及,湿气也易内蕴,故李东垣用白术、苍术、陈皮健脾行气化湿,泽泻渗湿。

暑热之时,人们胃口不佳,饮食乏味,全乃脾虚胃呆所致。湿气内蕴,更易积食难化,故方中用炒神曲消食积、青皮行气除胃满。

升麻、葛根,善解肢体肌肉之热。中暑,现代西医学叫热射病,时有发热症状。且升麻、葛根也属于风药,又能化湿气。

当归这味药,味辛、甘略微苦,性温暖,质地油润,属于补血药范畴。当归补血与熟地黄泥滞中焦有别,当归味道辛烈,辛能通滞,胃口呆滞补血也无碍,故当归也能温经活血。医经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暑虚脱之人,多娇柔、养尊之体,气虚之外,精血难免匮乏,故当归与黄芪配伍,更有当归补血汤之意,阴血得生,而源泉不竭。

黄柏,是植物的树皮入药。暑热伤气,病机是气从皮肤汗孔而散。因热邪所致,故取少许黄柏皮清热。热邪得清,汗孔闭塞,津液有藏,故黄柏能坚阴。

阴津内生,暑热自祛。

甘草,味甘如饴糖,乃调和诸药。甘草又健脾土,脾胃中土生旺,不补肺气,肺金亦能得生。

清暑益气汤泡茶饮,方中剂量黄柏不建议大剂量使用,苦寒之味过量易伤胃气,且苦燥伤津。泡茶1克即可,其它药材用3克。

辛丑年 乙未月 张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黄柏   葛根   汗孔   升麻   苍术   泽泻   青皮   暑热   白术   麦冬   黄芪   湿气   当归   甘草   人参   夏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