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化离胃癌有多远?

肠化离胃癌有多远?

婶婶的胃一直不好,上个月去做了胃镜检查,检查报告中写着“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于是忧心忡忡,担心自己很快会得胃癌,食欲变得更差了,甚至严重影响到了睡眠。

那么,肠化到底是怎么回事?肠化离胃癌到底有多远?为了让婶婶对肠化有更清晰、正确的认识,我带着婶婶到福能消化病诊疗中心找许章坤副主任医师进行了咨询。经许章坤主任的详细解析,婶婶终于放下心来,正积极进行调理和治疗。


什么是肠化?

肠化是肠上皮化生的简称,是指正常的胃黏膜上皮被肠型上皮所取代了。简单地说,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器官各司其职,胃表面生长的是具有分泌胃酸功能的胃黏膜上皮细胞,肠道表面生长的是具有分泌和吸收功能的肠黏膜上皮细胞。

肠化离胃癌有多远?

但当胃黏膜细胞受到比较严重的损伤后,便越长越像邻居家肠黏膜的孩子了,看上去,就像肠黏膜长错了地方,本该长在肠道上长的结构却出现在了胃黏膜上,就像一片草地上长出了树木。

肠上皮化生分为四种类型:完全性小肠化生;不完全性小肠化生;完全性结肠化生;不完全性结肠化生。


肠化是如何造成的?

肠化不是一种疾病,只是一个病理解剖组织学名词。它是萎缩性胃炎自我修复的过程和结果。因此,凡会造成萎缩性胃炎发生的病因也就是“肠化”的病因。

这些原因会致胃黏膜损伤:

1.胆汁反流:出现胆汁反流是导致胃黏膜损伤的主要原因,当胆汁反流时,十二指肠液中的胆汁以及胰酶和卵磷脂等会对胃黏膜的屏障作用造成破坏,从而引起损伤。

2.幽门螺杆菌感染:当发生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时,可导致胃部黏膜发生损伤,不过这种损伤是呈慢性过程的,所以早期不易发现。

3.饮食因素:如长期有吸烟、喝酒的习惯,或是经常喝浓茶、咖啡等,这些食物会刺激到胃黏膜而引起损伤,尤其是酒精中的乙醇刺激性很大,如长期酗酒,很易引发胃黏膜损伤发生。

4.药物因素:有一些药物会对胃黏膜造成一定的损伤,如非甾体的抗炎药,常见的有阿司匹林、消炎痛等等。这些药物如长期服用,对胃黏膜损伤还是比较大的。

肠化离胃癌有多远?

5.其它原因:如进行大的手术,或是有较大的创伤、外伤,可导致出现应激反应而引起胃黏膜的损伤,这种情况也叫应急性溃疡。另外还有肝硬化造成门脉高压性胃病时,也会出现胃黏膜损伤现象。除此之外,一些物理因素,如进食过冷、过烫、粗糙的食物或暴饮暴食,受到细菌或其毒素刺激等,都可引起胃黏膜损伤。


肠化会癌变吗?

胃癌的发生一般需经历几个阶段: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完全小肠型肠化→不完全大肠型肠化→异型增生→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由此可见,从出现肠上皮化生发展到胃癌,还需很长一段时间。

一般来说,小肠型化生或完全性肠上皮化生,上皮分化好,见于各种良性胃病,尤其多见于慢性胃炎,且化生随炎症发展而加重,认为该型化生可能属于炎症反应性质,与胃癌关系不大。

肠化离胃癌有多远?

而大肠型化生或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上皮分化差,在良性胃病中检出率较低,但在肠型胃癌旁黏膜中检出率较高,说明该型化生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在慢性胃炎中,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十分常见。根据胃镜检查活检病理检查结果统计,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的发生率为10%~23.6%,而发生癌变的概率低于3-5%。即便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或自身免疫损伤引起的,肠化与萎缩仍同属一个生物学阶段,多数停滞不前,仅极个别会最终发展成胃癌。


肠化需要治疗吗?

对于完全性肠上皮化生或小肠型化生,不必过分惊慌,但对于中、重度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或大肠型化生应高度重视,密切随访,建议每6~12个月随访一次胃镜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一旦进展为不典型增生,可进行手术或者镜下干预治疗。

一般肠上皮化生都是和萎缩性胃炎相伴相行,若萎缩性胃炎治疗后好转,肠化生的现象也会随着减少。因此治疗萎缩性胃炎就是治疗肠上皮化生。

肠化离胃癌有多远?

如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必须积极根除;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比如不要吃过酸过辣、生冷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尽量避免烟酒;清淡饮食、按时吃饭。


许章坤主任提醒,做完胃镜病理检查后,如果是萎缩性胃炎或/和肠化,不必“忧心忡忡”,若发现有不典型增生时,应高度重视,并积极进行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胃癌   化生   完全性   幽门   胃镜   胆汁   小肠   黏膜   婶婶   大肠   螺杆   胃病   病理   损伤   发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