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中医流派

江南自古人杰地灵,自南宋以来,随着理学,心学等文化的推广繁荣,医学亦繁荣鼎盛,至今历久弥新,愈发昌盛,按照地域划分大致有以下几个流派:

1.吴门医派

江苏苏州地区历代文化发达,名医众多,著述颇丰。据统计,苏州历代名医有1400余家,著作600余部。“吴医”出现,最早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唐以前“吴医”由医家兼道家主宰,比如周代的沈羲、汉代的负局先生、南朝的顾欢等,他们都能自制丸药,治病救人。至唐代开年间,出现了能够用理论来指导临床的医家,即苏州历史上第一位御医——周广。现存历史文献中,最早记载“吴医”的是唐代《明皇杂录》。

吴门医派的鼻祖是金元四大家的朱丹溪,而朱丹溪的门人戴思恭则是吴医形成的引导者…。自元末明初,戴思恭徙吴行医,传王仲光而使“吴中医称天下”以来,明代中叶由薛立斋作为“苏之医派崛起于后”的代表人物,至清代温病学派的兴盛,前后几百年间,形成了世人瞩目、传承不衰的吴门医派。但是“吴医”广传天下,始于清代名医唐大烈。他把苏州地区三十一位医家的医论杂著汇编成《吴医汇讲》十一卷,刊刻印行,使“吴医”名称盛行于世。吴门医派具有“儒医多,御医多,医学世家多,著作多,温病学说发源地”等特点,其内涵较广,由诸多学术流派、世医流派组成,是国内具有相当影响的一大中医流派。

2.孟河医派

“孟河”乃位于江苏常州市新北区的一个集镇,原属常州武进县。自唐朝常州刺史孟简拓浚河道(为纪念孟简之功,河道被称为“孟河”)以后,交通便利,市场繁荣,人流密集,从而医药活动十分昌盛,历史上出现了诸多较有影响的中医大家,最有名的是费、马、丁、巢氏四家,被冠以“孟河医派”,或称“孟河四大家州。除此以外,孟河还有法氏、沙氏等著名医学世家。

孟河四大名医均是地道孟河人氏,在传承上脉络清晰,医疗特色上各有专长。如费氏医家起于明末清初的费有尚(1572-1662),最有成就者为七世费伯雄,于咸丰、同治年间名噪大江南北,著有((医醇媵义》,以治虚劳名世,当代名医费赞臣为费氏后人。马氏医家最早者当推马省三,生卒不详,其孙马文植于清代成同中(1851—1874)即以医术高明而闻名京师,因为慈禧治疾而效,医名益显,医术内外兼精,尤擅疡科,著有《外科传薪集》,并注释王洪绪((外科全生集》。清末马伯藩、当代“马氏三骏”(马书坤、马嘉生、马笃卿)为马氏嫡系传人。此外,马氏还有为数众多的外族弟子如丁泽周(丁甘仁)、巢渭芳、邓伯星等。

孟河巢氏医家第一代巢渭芳生卒不详,因得马文植之传而行医,精内科,尤长于时病,外科也甚精通。其子巢少芳,生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25岁始临证,在当地颇有声望。孙巢念祖、重孙巢重庆行医于孟河镇。另有一支巢氏医家同出孟河,乃“上海巢氏”,名峻,字崇山,与孟河巢氏除有亲房关系外,别无联系。

丁氏医家首创人丁泽周(1864—1924),曾师从马文植,故兼蓄马氏内、外、喉三科之长,又勤学深研,通晓各科。治外感热病,能融会“伤寒”、“温病”二大学说;治内科杂病,博采众家之长;治外证,擅长内治,常取益气助阳托毒之法。其子丁元彦、丁春元,孙丁济万、丁彬章等均秉承家业,行医于世。丁氏子孙及门徒所辑《丁甘仁医案》汇集了丁氏临证经验,是现代研究丁氏医学思想和临证经验的重要文献资料。

与吴门医派不同的是,孟河医派传承脉络更为清晰,四家学术思想各有千秋,十分明了。因联姻和弟子的关系,相互之间在临证经验方面既有传承,又有发挥。由于孟河医派盛行时间与现代较为接近,其存世传人大多可寻,因此对于研究中医的传承模式和中医教育更具参考意义。

3.山阳医派

“山阳”,即今江苏省淮安市,原名山阳县,明清时代设府治,其中包括现江苏省内准安、宿迁、盐城、连云港以及扬州、徐州的部分地区,故山阳医派又称淮医学派,形成已200余年,有史可考的医家有500余名,著作有百余部。山阳医派的形成始于清末温病学家吴鞠通,其不仅临证医术高明而为山阳人所称颂,还因著《温病条辨》创建温病理法方药完整体系,使温病学术在准地得到大力发扬。自此以后淮安名医辈出,清末刘金方名噪淮扬,高映青治温病、妇科病及伤寒杂症,被慈禧称为“医术不在御医之下”,刘金方列为“淮扬九仙”之一。民国初淮安城乡出现诸多中医世家,治疗温病、伤寒及内、外、妇、儿、喉等科各有专长,且门徒众多,其中张治平擅治温病,时称苏北“三大名医”之一。

山阳医派以吴鞠通为宗师,治温病为其特色,后人多有阐发,但各家临床各科均有独到经验,值得整理与挖掘。研究山阳医派,除了研茕吴氏的((温病条辨》《吴鞠通医案》《医医病书》外,嗣后其他医家的众多文献也当重视,特别是一些手抄孤本甚至医案手迹应当抓紧整理并编纂出版,并在此文献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挖掘山阳医派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4.龙砂医派

清乾隆至嘉庆年间,江苏省江阴东部龙砂(今华士镇)出现了一批有名望的医家,如戚云门、王钟岳、贡一帆:孙御千、戚金泉、叶德培、姜学山、姜恒斋等,他们不仅治病救人,而且著书立说,传播医理,在临床治疗上各有特色,理法方药论述完整,用药平和,常出奇制胜。清人姜成之收集以上诸医家的医案,编成《龙砂八家医案》(书中并附姜宇瞻医案二则,实为九家),其中以戚云门、王钟岳、孙御千的治案较多。全书以杂病及时症医案为主,反映了当时龙砂医派诊治疾病的理法方药思想和用药特点。关于“龙砂医派”这样的称谓及其研究不是很多,但江阴龙砂地区在清代所出现的医家群体的诊治用药经验具有一定的共性,即“用药平和”之中显奇效。这一医派“前有渊源,后有继承”,对当地后人治病用药有相当大的影响,因此值得深入去研究和挖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流派   山阳   淮安   中医   方药   医家   御医   伤寒   江南   苏州   医术   清末   名医   年间   医学   经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