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喝粥胜补药,喝粥有讲究

药王孙思邈说:“春时宜食粥”,能补脾养胃、去浊生清。再加入合适的药食同源药材后,更是相得益彰。民间也有“春天喝粥,胜似补药”的说法。

喝粥的好处

春天喝粥胜补药,喝粥有讲究

补充水分

粥的含水量通常高达90%,甚至更高,而且粥里的水和淀粉结合,通过消化道的速度较慢,在人体留存的时间较长,能补充水分,比单独喝水更让人感到滋润。

调节胃口

烹调温度超过60°C时大米就会发生糊化,入口稀软,容易消化,特别适合肠胃功能较弱及部分胃病患者调养肠胃食用。再加上粥中充足的水分,还有助于预防便秘。

春天喝粥胜补药,喝粥有讲究

控制体重

粥能帮助减少膳食能量,有利控制体重。粥体积大而能量密度低,“干货”比较少. 100克大米饭所含能量超过100千卡,而100克稠粥只有30千卡左右。

另外,粥中含有一种叫做“β-葡聚糖”的可溶性纤维,它可在肠道中形成一层厚厚的胶状物质,增强人的饱腹感,对体重控制比较有利。

延年益寿

以哈佛大学公共健康的吴宇红博士为代表的团队发现:每日食用1盎司(约28克)的粗磨谷物(相当于一小碗粥的量),有助于降低5%的死亡风险和9%罹患心脏疾病的风险。

同时,喝粥还能补充肠道内的有益菌、膳食纤维、营养素,有助于提升免疫力、降低胆固醇,尤其对于年长、牙齿松动的人来说,喝粥是保健良方。

喝粥注意事项

春天喝粥胜补药,喝粥有讲究

不要加碱

有些人为了缩短熬煮时间,改善粥的口感,会在煮粥时加一些碱面。但这样做会破坏粥中所含有的营养素,如谷类中富含的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都非常怕碱,在碱性条件下加热极易分解。

碱的加入还会使蛋白质中的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转化成一些新的氨基酸,从而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另外,碱可以改变谷物淀粉的结构,使其更容易糊化。而粥越黏稠,餐后血糖上升速度越快,对于需要控制血糖的糖尿病人来说非常不利。

不宜食用太烫的粥

跟喝汤的原理是一样的,常喝太烫的粥,会刺激食道,容易损伤食道黏膜,引起食道发炎,造成黏膜坏死,时间长了,可能会诱发食道癌。

春天喝粥胜补药,喝粥有讲究

冰粥不可取

冰粥是夏天的热卖食品,但它不适合体质寒凉、虚弱的老年人以及孩子。冰粥喝多了不仅会使人体的汗毛孔闭塞,导致代谢废物不易排泄,还有可能影响肠胃功能。

糖尿病患者喝粥要适量

糖尿病患者一般更容易饿,而且粥具有消化快的特点,所以很容易让人吃了很快又想吃;粥本身在短期内还容易被身体所吸收,导致血糖迅速升高,或者波动过大。糖尿病患者要适量喝粥,每次一小碗即可。

喝粥小技巧

春天喝粥胜补药,喝粥有讲究

原则一:食材选平性或温性

春天,天气将暖而未暖,宜选用平性和温性的食材,尽量不选择凉性的材料。

比如,煮粥时可选择红豆、黑豆,而不是绿豆、黄豆。多选大米、小米,而不是性凉的荞麦、燕麦等。

原则二:食材选择甘甜的

春季饮食宜少酸多甘,如山药、大枣这一类都属于甘甜的食物,有较好的补益作用。

特别是大枣,既能补气又能补血,还能够推动气血运行,尤其适合常犯春困的人食用。

在果干中,煮粥首选葡萄干,它可以改善粥的口感,健脾开胃。

春天喝粥胜补药,喝粥有讲究

原则三:根据体质巧搭配

平时,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需求来搭配煮粥的食材。

比如,有补充蛋白质的需求,可以选择在粥中加入大豆;

容易长湿疹的人,宜选择红豆、薏米;

消化不良的人,在煮粥的时候可以用一点白扁豆或蚕豆,效果十分不错。

适合喝哪些粥

春天喝粥胜补药,喝粥有讲究

菠菜粥

【做法】先将粳米洗净入锅加水,上火煮,将菠菜切碎备用。待粥快煮熟时加入菠菜及食盐、葱、生姜、香菜等调味品,再煮片刻即可。

【功效】菠菜粥清淡易消化,具有疏肝养血、润肠明目的作用,适合所有人服用,尤其适合于年老体弱、血虚肠枯而习惯性便秘及视力下降的人群服食。

百合枸杞粥

【做法】取百合20~30克、枸杞10克、猪肉片或肉末适量,放入大米粥里煮熟透即可

【功效】这款粥适合有阴虚表现的人,如容易心烦、口渴、睡觉爱出汗、舌红苔少等。其中,百合是润肺佳品,常用于治疗肺燥或肺热咳嗽等症,还能清心除烦、宁心安神;枸杞则有补肝肾、益精气、祛风治虚等功效。两者合用,可谓强强联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补药   大枣   黏膜   食道   谷物   枸杞   血糖   菠菜   肠胃   蛋白质   水分   糖尿病患者   功效   百合   讲究   能量   春天   适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