肽与诺贝尔奖的不解之缘

肽与诺贝尔奖的不解之缘

自1902年,德国科学家Fischer合成世界上第一个多肽类物质,荣获诺贝尔奖以来,科学界对肽的研究已经持续了117年,就此,肽与诺贝尔奖结下了不解之缘。期间肽相关类研究发现一共获得17次诺贝尔奖,诞生了2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肽与诺贝尔奖的不解之缘

· 1902年,德国科学家Hermann Emil Fischer合成世界上第一个多肽类物质,荣获诺贝尔奖。

· 1923年,加拿大科学家班廷提取出多肽物质——胰岛素,对糖尿病的治疗做出重要贡献,荣获诺贝尔医学奖。

· 1955年,美国科学家Vincent du Vigneaud因第一次合成多肽,荣获当年诺贝尔化学奖。

· 1958年,美国科学家Herber Boyer发现活性多肽控制着蛋白质的合成数量、质量和速度,控制着人的疾病和衰老,荣获当年的诺贝尔生物学奖。

· 1977年,美国科学家罗莎琳-雅各,开发了"针对多肽类激素的放射性免疫分析法",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1984年,美国生物化学家Robert Bruce Merrifield发现了肽及它的作用,并于当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 1986年,意大利生物学家Rita Levi-Montalcini和美国生物学家Stanley Cohen对肽进行深入研究,发现肽对人体各系统的综合调理起着促进作用,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 1993年,艾伦西伯尔博士发现肽可以修复受损的细胞恶和基因,获得了诺贝尔奖。

· 1999年,美国Gunter Blobel教授发现信号肽控制蛋白质运输,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肽与诺贝尔奖的不解之缘

· 2000年,瑞典科学家Arvid Carlsson研究脑神经传到讯息蛋白质分子机制,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 2001年,美国科学家Leland H Hartwell研究蛋白质基因与生命能量肽对细胞周期的控制,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 2004年,以色列科学家Aaron Ciechanover、Avram Hershko及美国科学家Irwin Rose发现蛋白质乏素多肽,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 2006年,美国科学家Andrew Z. Fire、 Craig C. Mello发现一种控制基因信息流动的机制——RNA肽链,荣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 2006年,Roger D. Kornberg描绘出DNA转录机制(肽链),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 2009年,美国科学家Jack W.Szostak、 Carol W.Greider、Elizabeth H.Blackburn因在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方面的发现(肽链、肽段),荣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 2015年,美国&土耳其科学家Aziz Sancar、瑞典科学家Tomas Lindahl和美国科学家Paul Modrich因发现肽是细胞修复DNA的工具,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 2018年,美国科学家Frances H. Arnold、George P. Smith和英国科学家Gregory P. Winter以他们在"酶的定向进化",以及"多肽与抗体的噬菌体展示技术"领域的贡献,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肽与诺贝尔奖的不解之缘

上述每一位科学家都因为发现肽的各种奥秘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贡献!同一研究领域、同样的研究课题,在短时间内连续多次获得诺贝尔奖,这在医学研究领域是极为罕见的。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米桐抗衰激发细胞活力!

本文系米桐抗衰激发细胞活力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转载须授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诺贝尔奖   诺贝尔   瑞典   多肽   生物学家   不解之缘   德国   美国   蛋白质   基因   科学家   细胞   当年   发现   医学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