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是一类具有器官特异性的疾病,临床症状比较严重

导语: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于1991年由A.P.Weetman命名,又称格雷夫斯眼病、甲亢性突眼等,是一类累及眼眶及眼周组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是一类具有器官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居眼眶病首位,临床症状严重,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工作质量及心理健康。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是一类具有器官特异性的疾病,临床症状比较严重

编辑

一、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发病率居眼眶病首位,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

1、概述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是一类与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相关的累及眼眶及眼周组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体发病机制不明,本病发病率高,女性多于男性,主要表现为突眼、充血、水肿,甚者视力下降、失明等,严重者有损容貌,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心理产生极大的困扰。

它与中医的“鹘眼凝睛”、“鱼睛不夜”等相类似,中医认为其发病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病位主要在肝,活动期肝风、肝火多见,稳定期肝肾阴虚多见,痰瘀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贯穿疾病始终。TAO居眼眶病发病率的首位,25%-40%格雷夫斯病患者会发展成为TAO。

TAO的最常见病因是Graves病,甲状腺肿瘤或桥本甲状腺炎及某些非甲状腺疾病也可能导致TAO。TAO按发病机理可分为非浸润性突眼和浸润性突眼,非浸润性突眼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增多而导致的交感神经兴奋和眼肌紧张度增高。

浸润性突眼是眶后组织的自身免疫炎症反应所致,其在持续6-12个月后可进入稳定期,它的轻重程度和甲亢的程度无明显关系,它与甲亢发生的先后顺序为:43%可同时发生,44%甲亢先于突眼发生,5%仅有突眼而无甲亢。TAO按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意大利一项单中心研究结果显示。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是一类具有器官特异性的疾病,临床症状比较严重

编辑

初诊为Graves眼病的患者,轻中度、中重度及重度的发生率分别为20.0%、5.8%和0.3%。TAO患者常见露白、眼球突出、流泪、眼睑闭合不全,严重者可出现视力下降、眼球固定、暴露性角膜炎甚至失明等,严重者有损容貌,不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而且对人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2、病名认识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是以眼珠逐渐胀硬突起,眼球转动灵活度减退,呈凝视状,白睛红赤犹如鹘眼,眼睑肿胀犹如鱼胞,视力减退、甚则失明,由于胞睑肿胀、目珠突出严重而致睡觉时上下眼睑无法闭合为临床特征的眼病。

在古代医学文献中,虽无系统描述甲状腺相关眼病的专著,但其临床特征、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散在分布于经典方书、中医外科、眼科、医案等专著中。祖国医学对该疾病的命名主要根据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多将“鹘眼凝睛”、“鱼睛不夜”、“神目自胀”、“状如鱼胞”、“目突出眶”等称谓与此病相对应。

《诸病源候论》中的“目珠子脱出候”,即目突出眶证,最早记载了与甲状腺相关眼病有相似的症候。清·黄庭镜《目经大成》曰:“目如火,胀于睑间,不能开闭,若野庙凶神与花缸变鱼之目,凸起定凝,故曰鱼睛不夜。”

鹘眼凝睛首见于唐·孙思邈《银海精微》,原书记载:“五轮振起,坚硬不能转运,气血凝滞,睁然如鹘鸟之眼,凝视不运之貌,难辨人物,因形而名曰鹘眼凝睛”,《审视瑶函》形容其:“若庙堂凶神之目,犹鹘鸟之眼珠,赤而定凝”。鹘眼凝睛在《秘传眼科龙木医书总论》中又称为鹘眼凝睛外障。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是一类具有器官特异性的疾病,临床症状比较严重

编辑

现代医家大多称其为“鹘眼凝睛”,鹘,鹘鸼也,鹰属,《注》曰:“似山雀而小,短尾,青黑色,多声,江东呼为鹘鸼。”因甲状腺相关眼病的眼部特点与此鸟相似,故以此鸟命名极为贴切。清·顾世澄《疡医大全》云:“夫名鹘眼凝睛者,盖鹘乌之眼凝视不运,此病长大坚硬,碍塞睛珠,视物不能运动,故以名之。”

二、了解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病因病机,强调整体辨证和局部辨证相结合

1、古代认识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目珠子脱出候”言:“目是脏腑阴阳之精华,宗脉之所聚,上液之道,肝之外候,凡人风热痰饮,渍于脏腑,阴阳不和,肝气蕴积生热,热冲于目,使目睛疼痛,热气冲,击其珠子,令脱出”,“肝气盛,为血有余,则病目赤”,肝开窍于目,外感风热,内为痰饮之邪所困,相互搏结。

日久则内生肝热,上冲于目,故目珠突出。《圣济总录》云:“夫人多有之,源忧恚有甚于男子”,忧恚伤肝,肝气郁结,女子以肝为先天,故女子发病率高于男子。“禀乎母气者多”,子女有此病考虑来源于母亲,表明先天禀赋不足可能为该病的病因。

《目经大成》云:“项强,面赤燥,目如火,胀于睑间,不能开闭……乃阳邪亢害,风热壅阻,下窍不通,上窍亦塞”,指出目赤是由风热上扰所致,常伴项强、面赤燥、便秘等不适。“鹘眼凝睛,此骤然所感,非久患之症,因五脏皆受热毒”。

宋代医家王肯堂在其著作《证治准绳》中提出鹘眼凝睛“乃三焦闭格,阳邪实盛,亢极之害,风热壅阻,诸络涩滞,目欲爆出矣”,《普济方》中云:“鹘眼凝睛是本形,欲识根源何所起,脑中风热脏中蒸。”皆表明该病阳邪实盛,内外热毒壅盛上冲于目,而致目珠突出涩痛、白睛红赤、结膜充血、胞睑肿胀。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是一类具有器官特异性的疾病,临床症状比较严重

编辑

陈实功《外科正宗》认为:瘿病初起多为实证,日久发展多为虚证;《灵枢》载:“肝足厥阴之脉……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甲状腺与眼以肝经相连,忧恚气结则伤肝,肝失疏泻,津液运行、输布受阻则内停,痰浊内生;“风为百病之长”,肝风协热损伤络脉,日久伤阴耗气,而出现胞睑肿胀、眼球运动受限、目珠突出、乏力等症。

2、现代认识

现代医家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总结前人诊治甲状腺相关眼病的经验,结合临床不断的探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辨治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体系。对甲状腺相关眼病有其独特的见解,强调整体辨证和局部辨证相结合,病位上立足于肺脾。

认为二脏在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上相互为用,“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提出甲状腺相关眼病眼睑肿胀的病机为肺脾气虚,水液失治;立足于“肝开窍于目”、“肝受血而能视”、“肝脉连目系”等中医理论,指出肝风内动为甲状腺相关眼病眼睑退缩的基本病机。

肝火灼目为甲状腺相关眼病急性期的基本病机。本病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损伤、环境因素,病位在目,病本在肝,与脾肾密切相关,痰、火、瘀、毒为其病理因素,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其病理特点。

甲状腺相关眼病的主要病因为情志、饮食、环境,足厥阴肝经循行经过颈前,上连目系,“风轮”、“肉轮”对应五脏之肝脾,“木乘土”,肝病传脾,故肝郁脾虚为甲状腺相关眼病的基本病机。本病与忧怒过度、体质因素及太过疲劳密切相关。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是一类具有器官特异性的疾病,临床症状比较严重

编辑

从玄府理论出发,立足于“玄府乃气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气液出行之腠道纹理”、“人之眼、耳、鼻、舌、身、意、神、识能为用者,皆升降出入之通路也”理论,认为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是由于脏腑结热,或风热蕴结,阳邪亢害,上犯目系而致目之玄府郁闭。

该病主要病机与肝脾肾相关,主脏在肝,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湿热内积,痰生血滞瘀阻,脾虚失健,痰湿内盛,加之风邪外袭,则郁火痰瘀,日久耗伤肝肾之阴,阴虚火旺,阴亏损阳,日久阴阳两虚。本病病机初起为郁为热,久则为虚为瘀(热),与肝损目伤密切相关,气逆、火炎、阳亢上扰,日久阴虚火旺亢于上。

非活动期格雷夫斯眼病患者病程长,气阴两虚,血行不畅,瘀滞经络,故气阴两虚,痰瘀阻滞;日久伤阳,阳气亏损,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痰饮内停,阻滞气机,气滞血瘀,痰瘀互结于目而致TAO,故阳气亏虚,痰瘀互结为其主要病机

三、雷公藤有利于治疗疾病,具有活血通络、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的功效

雷公藤是我国第一个研究利用的中草药抗炎免疫调节剂,素有“中草药激素”之称,性凉,味苦辛,有大毒,具有活血通络、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的功效。雷公藤凉以泻火,“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祛风、活血通络以止痉;痰湿皆为津液代谢失常的病理形式,日久阻碍血行而成瘀,雷公藤除湿、活血通络,瘀去痰消,相辅相成。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雷公藤提取物可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等多种免疫性疾病。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雷公藤提取物具有抗炎、抗氧化应激、抑制抗体生成、调节免疫等功能。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是一类具有器官特异性的疾病,临床症状比较严重

编辑

结语: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病位在肝脾肾,主脏在肝,正如清·沈金鳌所云:“瘿之为病,其症皆来五脏,其源皆为肝火”,肝火亢盛,木旺乘土,脾虚湿盛,痰结瘀阻,日久耗伤肝肾之阴,阴损及阳,阴阳两虚,故活动期以肝风内动、肝火炽盛、风热外袭为主,稳定期常见肝肾阴虚,阴虚火旺,甚至阴阳两虚,痰浊、瘀血贯穿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始终,既为致病因素,又为病理产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眼病   甲状腺   相关性   肝气   肝火   特异性   脏腑   甲亢   眼睑   发病率   病理   阴阳   器官   眼眶   症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