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给孩子玩电子产品,会发生什么?


经常给孩子玩电子产品,会发生什么?


没有比屏幕更能“满足”小孩子们的需求了。孩子们嚷嚷着“陪我玩”,当父母拒绝他们(你知道的,“大人”们总是很忙)的时候便大声哭泣。对于精力旺盛的小朋友,爷爷奶奶们也憔悴不堪,这时候孩子会被打发去“看电视”或者“打游戏”。


当我还是个幼儿的时候,我的玩具便是这些:塑料或者木制的积木、洋娃娃、玩具卡车/飞机、充气球以及“烹饪”游戏套装——每一种都涉及到与他人的互动和假想(烹饪游戏并不是真的食物,但是孩子们会“假装”去吃它)。当然,家人仍然会把我托管给“电视机保姆”,幸运的是,电视机并不是我的“全职保姆”。


经常给孩子玩电子产品,会发生什么?


我的侄子则是在屏幕前面长大的。当他在玩“钓鱼游戏”的时候,电视机仍然会一直开着(否则,我会忍受他那“震耳欲聋”的哭声)。每当我那侄子哭闹,长辈们会掏出手机,打开小游戏或者视频播放器给他看。仿佛他被屏幕施了魔法,立刻安静了下来。他只是盯着那装置看,时不时用手指在屏幕上滑动…… 现在,“你去网上查查”便是他的母亲对侄子“这道题不会做”的回应(这并不怎么明智)。


读到这里,是不是您的小朋友又在一旁拉扯衣服,只是渴望得到这部手机?通常人们只是下意识地把手机塞给孩子,但我劝您继续阅读下去再做考虑。

在美国,大概10岁的时候,孩子们得到自己的第一部智能手机。那些孩子们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超过4.5个小时,这时间并不包括发短信和“煲电话粥”。78%的青少年每个小时都要瞧一瞧自己的手机,甚至不止一次。有一半的青少年宣称自己“对手机上瘾”。


智能手机不仅仅存在“浪费时间”和“充值(被游戏玩家称为‘氪金’)”这样的问题。根据这些统计数据来看,智能手机的影响不可小视,况且这是对于正在发育中的大脑。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吉恩·滕格(Jean Twenge)最初观察到在2011年和2012年时,青少年心理健康出现了反常的趋势——自杀率增加了一倍,急诊室收治自残的年轻女孩概率增加了两倍,而临床抑郁症诊断则增加了50%。在那两年,智能手机在青少年这一群体中变得越来越普及。


经常给孩子玩电子产品,会发生什么?


每天花5小时甚至更多时间在屏幕前的青少年有71%的危险因素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症和自杀观念。当然,这些屏幕时间是指花在玩游戏、使用社交媒体或任何其他和“家庭作业”无关的事情上使用设备的时间。


虽然滕格的研究没有指出因果关系,她也没有考虑到成瘾相关内容。但其他研究确实表明,屏幕使用时间长会导致不快乐。斯坦福医学中心的精神医学与行为科学教授安娜·伦布(Anna Lembke)表明:“智能手机像阿片类药物(opioids)一样能够激活奖励系统,而青少年们更容易受到智能手机成瘾的影响。”


青少年们渴望融入同龄人群体并且在他们之间受欢迎,这意味着他们更容易受到“社交媒体传播效应(social media contagion effect)”的影响,这是指“一个孩子做某些事情,仅仅是因为他的同龄人也在做”,这种“归因”对于青少年的大脑而言是合理的。(但是我认为这很愚蠢,当然,校园霸凌这种恶劣行为也和青少年这种倾向脱离不了干系。)青少年的大脑也更冲动(impulsive)、更倾向于冒险性行为(risk taking),他们的行为更多受情绪本能的驱使,而不是前瞻和计划性,因此青少年不怎么考虑后果。


在线,这可能是危险的:孩子们在网上发送和接受照片而没有想到后果。比如,有人通过匿名的社交媒体散布侮辱性的言论(网络霸凌),而那些被同龄的青少年看到后将会对受害者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有些极端的案例的结果就是自杀。


经常给孩子玩电子产品,会发生什么?

青少年的大脑可塑性强,在进入青春期后到成年早期这段时间里,突触修剪这个进程最终改变了脑的结构和功能,从而使一个孩子走向成年。突触修剪可能意味着屏幕被用作一种应对策略,让孩子“放下手机”可能很困难。不仅因为它提供了安全感和信息,事实上,孩子们很可能已经对电子产品上瘾了。


那么,屏幕真的是“洪水猛兽”吗?德国精神医学教授曼弗莱德·施皮茨尔(ManfredSpitzer)可能会同意,毕竟他的书《数字痴呆化(Digitale Demenz)》中收集了各种“数字媒体有损心理健康和学业”的研究来支持他“小心屏幕”的倡议。如果您的孩子“手长在手机/平板电脑上了”,这本书会为您的说教提供充足的理由。但是,之前的内容是关于“成瘾”和“滥用”(毕竟,那些屏幕时间是指“与作业、短信、电话”无关的时间消耗)。阿片类药物作为止痛药,按处方使用并不会导致不可控制的依赖。同样,电子产品也是如此。


威斯康星大学人类生态学院副教授希瑟·柯克利安(Heather Kirkorian)说:“几乎所有相关的研究都大多与年龄大的孩子有关。”柯克利安发现,孩子们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学龄前儿童每天花在上面大约一个半小时。柯克利安教授的研究侧重于使用技术(没有“滥用”)来学习。她说,虽然她看到一些预期的统计学上的趋势,比如说男孩比女孩更倾向于玩电子游戏,女孩更倾向于使用社交媒体,白人孩子比黑人和西班牙裔的孩子花更长时间使用设备;但技术本身并不一定很糟糕。


对于屏幕时间和心理危机的相关性,柯克利安表示:因果方向并不明确。青少年可能存在抑郁症和焦虑症,对于缺乏社交互动的青少年来说,“上网”实际上可能是一种“解决方案”。电子产品可以成为帮助那些被孤立的孩子的工具。“但是这些孩子是上网来缓解孤立感,还是因为他们进入数字世界而变得孤立?这还不清楚”,柯克利安说。


可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本身仅仅是一个工具,而工具会存在被滥用的情况——那便是成瘾。你仍然记得今年年初因为COVID-19疫情,孩子们在家隔离期间通过腾讯会议或者钉钉上网课的经历吧!类似于可汗学院(Khan Academy)、Coursera和学堂在线这样的在线教育平台并不少,而应用商城也充斥着各种教育类APP。问题或许不在于电子产品,而是在于如何使用电子产品。

图文作者:张美妮


经常给孩子玩电子产品,会发生什么?

未名脑脑说

青少年的大脑可塑性强,在进入青春期后到成年早期这段时间里,突触修剪这个进程最终改变了脑的结构和功能。

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本身仅仅是一个工具,而工具会存在被滥用的情况——那便是成瘾。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记得关注我们,并转发给家人和朋友看看~

未名脑脑

专注于大脑认知科学、脑健康和心理健康大众科普。创作团队来自于美国伯克利大学、美国宾州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国内外大学硕博。

经常给孩子玩电子产品,会发生什么?

公众号:未名脑脑谈阿尔茨海默

未名脑脑倡导的脑健康

积极、自律、向上、智慧、渊博、风趣、充满魅力

经常给孩子玩电子产品,会发生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在线   电子产品   突触   侄子   智能手机   心理健康   社交   青少年   大脑   屏幕   发生   孩子   时间   工具   媒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