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的形成机制与降压策略

血压形的机制取决于3个方面的因素:总循环血量、心输出量和外周血管阻力。其中总循环血量是基本因素,而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是调节因素:心输出量取决于心率和心脏收缩的强度,而外周阻力主要是通过小动脉的张力调节,所以小动脉又称阻力动脉。
血压的形成机制与降压策略

血压分收缩压和舒张压。收缩压俗称高压,是心脏收缩射血期在中动脉产生的压力;舒张压俗称低压,是心脏舒张射血间歇期中动脉的血压。高压升高反映出两方面的可题:一是心输出量增加;二是主动脉壁的弹性减弱,对射血期血压的冲减小。而舒张压升高反映了外周阻力也即小动脉的张力增加.

降压的策略与血压形成的机制一样,可从3个方面考虑。其一是减少血容量。体重超重的患者,要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将体重减轻,血容量也自然减少,血压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甚至降到正常。饮食中适当减少食盐的摄入量,也有助于减少血容量。降压药物中,一般以利尿药作为基础降压药,就是以减少血容量为目的。其二是减少心输出量,可通过减慢心率和减弱心肌收缩的强度来实现。其三则是通过阻断小动脉的收缩,来减轻外周阻力的药物。临床上常用的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剂类药物,不但能抑制血管的紧张性,还能通过抑制醛固酮的分泌,减少肾脏对钠离子和水的重吸收,从而减少血容量,能从两个方面来实现降压目的。
血压的形成机制与降压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血压   收缩压   目的   心率   动脉   阻力   俗称   血管   高压   强度   药物   心脏   容量   紧张   机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