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栽培种的进化仍有待解析

目前世界上广为种植的马铃薯为马铃薯普通栽培种(Solanumtuberosum).该种又分为2个品种群:安第斯品种群(Andigenum Group),包括安第斯高海拔地区的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基因型;智利品种群(Chilotanum Group),为生长于智利低海拔地区的四倍体地方品种.这2个品种群在地理位置上相互隔离,分别适应于不同的光周期条件,而且安第斯品种群还具有一定程度的单向杂交不亲和的特点,使得种性得以保持.

关于栽培种的起源曾有过不同的推测.一种是多中心假说(multipleoriginhypothesis).因为马铃薯基因型多样性主要位于秘鲁至玻利维亚高原和智利南部,有研究者认为栽培种有2个主要的地理上隔离的起源中心,分别由不同的野生种进化而来.另一种是限制中心假说(restrictedoriginhyGpothesis).这一假说由Salaman于1946提出,认为马铃薯的栽培驯化主要发生在南美哥伦比亚和玻利维亚的某个地方,由二倍体野生种的多倍化而来,然后这些短日型的地方品种又引入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智利沿海等新的生态区域.实际上,这2种假说的矛盾之处主要是关于智利四倍体地方品种的起源和分类.

利用分子标记对收集的马铃薯野生种和栽培种资源进行分析,Spooner等认为马铃薯栽培种的安第斯品种群起源于二倍体S.brevical,由混合群体在秘鲁南部和相邻的玻利维亚北部单一驯化而来;原始的二倍体群体和栽培驯化的二倍体具有相同的质体 DNA 单体型.而安第斯品种群中的三倍体和四倍体类型则可能具有多个起源中心,由二倍体未减数分裂或种间杂交的多倍化形成.其后野生种的基因渗入,进一步使安第斯品种群具备了对不同生 态 环 境 的 适 应 性.S.berthaultii 以 及S.magalia 基因的导入,可能是在智利南部沿海地区形成智利品种群的原因.但是,栽培马铃薯的起源到现在为止仍无定论,需要更多的研究和证据才能真正揭示栽培马铃薯的进化途径和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马铃薯   玻利维亚   委内瑞拉   智利   哥伦比亚   减数   质体   南美   假说   起源   秘鲁   基因   品种   地方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