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调云讲堂》第二十四期 中医辨证的新解说(三)

《疏调云讲堂》第二十四期 中医辨证的新解说(三)

视频加载中...

我们给各位前辈师兄师姐准备了完整的视频、

《疏调云讲堂》第二十四期 中医辨证的新解说(三)

我们还为大家准备了张震老讲课的文字版,方便各位前辈师兄师姐阅读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之前讲到中医的证和病的关系,那么它是同在一个病人身上发生的问题,但是中、西医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因为西方结构看来,它就重视病。当然中医本身也不是完全不重视病的,中医也有病名,但是中医的病名不是那么很规范。它有些时候用症状来代替病,比如说胃脘痛它是一个症状,但是中医认为是一个病。那么现代医学的病名它是比较科学,所以现在大家一般通用的都是现代医学的病名,这也完全可以呀。不管西医病名,还是中医病名,现在这个国际上有一个疾病分类的这么一个权威机构,基本上是国际通用的病名,我们用一用也完全可以,并不违背中医辨证论治的本色。那么这当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个症状怎么说?症状跟这个病,跟这个证究竟有什么关系?


《疏调云讲堂》第二十四期 中医辨证的新解说(三)

国际疾病分类机构WHO


我说这个症状,它有双重的意义,是既能够反映是什么病,又能够告诉我们是什么证,就看你的对这个症状是怎么收集的。按现代医学收集疾病信息的方法,它是靠诊断器械诊断的手段来收集的。那么它分作一个症状,一个体征。病人的不舒服的感觉,这属于症状;那么我们这些CT也好,磁共振也好,B超也好,检验化验室的数据也好,这叫做体征。然后合在一块,就有人把它改作征状,这就是体征跟症状。那么现代医学的诊断主要是靠体征,靠影像学资料,靠检验数据来进行诊断的。中医诊断就是一靠医生的望诊,二靠医生的耳朵鼻子的闻诊,又靠医生听到病人的主诉的问诊,和中医的脉诊。这四诊当中既有症状,也有体征。病人的主诉属于症状,医生的看舌苔、诊脉,这是属于中医的体征。那么不管症状也好,体征也好,它是身体内部的病机变化的外在的表现。所以中医传统一个观念,就是“有诸内必寻诸外”。虽然人体肚子里边,胸腔里边,身体里边,发生了什么病变;我们没有病理解剖,没有显微镜,我们看不到。但是病人的不舒服的感觉,我们医生的视诊跟医生的脉诊,能够收集到一些信息。这些信息是内部的病机变化的外露的表现,因为人体发生了病理变化以后它必然会有一些现象表露出来,这就是症状。所以症状跟辨证有没有关系?有关系。跟辨病有没有关系?也有关系。不过是中医西医各取所需,大家用的方法不一样,这中医西医各有特色,各有优势,能够合在一块就是一个全面的诊断。那么现在咱们临床走的方向,就是大概是这个方向,就是病证结合的方向。那么我们这方面我们暂且不谈,我们就谈辨证怎么辨。


《疏调云讲堂》第二十四期 中医辨证的新解说(三)


辨证就要抓主要矛盾。因为病人的证也不是单纯的,没有病那么简单;病名就是一个病名,但是这个证在病人身上可以同时几个证存在。那么几个证存在,哪个是主要的,我们首先抓主要矛盾抓什么证呢?主要矛盾叫做基础证。最基础的在哪?那么像我刚才说的新冠肺炎,现在我们第6次的方案不就辨了寒湿、湿热、湿毒三个证了吗?最后最关键的病机是湿跟毒。而这个湿热,进入人体以后,是最讨厌的病理因素,最讨厌的病机。古人说这个湿跟热,这两个病机要素加在一块,是最难对付的问题了,说是湿为阴邪,是热为阳邪,阴阳二邪结合在一起,古人的话用一个很生动的比喻叫“入油揉面”了。大家吃的月饼、酥饼,怎么会一层一层的?因为面粉里边加了植物油或者加了猪油在一块揉面,然后你要把揉好的面里的脂肪跟淀粉再分开就非常困难了,这叫入油揉面是难分难解。怎么治疗?抽茧剥笋,层出不穷。像抽丝一样,像剥竹笋一样的一层一层的剥,慢慢的才能解决湿热问题。


《疏调云讲堂》第二十四期 中医辨证的新解说(三)

入油揉面,层出不穷


湿热在身体里面继续发展,就成湿毒湿本身是水分,但是它逐渐的浓缩以后,就成湿浊。湿浊时间很长,它不断的变化,就成湿毒,所以新冠肺炎致人死亡就是由于湿毒引起的。那么它的原发证,是湿热。也许开初是寒湿,寒湿侵犯人体和人的正气发生搏斗以后它就染热了,它化热就成湿热,湿热日久就成湿毒。所以最后肺功能的丧失,肺上面大片的实变。在病人X光照了以后,我们看他那个片子就是一块一块的毛玻璃一样的,叫白肺。本来肺里边是肺泡,那是空的,它要进行气体交换。一旦有很多Exudation,一些分泌物把肺泡给填满了,小支气管也塞满了,这个病人的肺功能就会丧失。肺功能丧失以后病人就断了跟天气的联系,天气里面古人认为是有精气,没有天气中的精气人就活不了,所以人死叫断气嘛。病人跟自然界的空气交流被切断了,病人就得不到Oxygen,得不到氧气,人没有氧气,那是活不了的。所以新冠肺炎最后引起死亡,就是因为肺功能丧失。所以医生要进行气管插管,要用ECMO人工肺对患者进行治疗,这些的话,是最后的抢救的手段了。


《疏调云讲堂》第二十四期 中医辨证的新解说(三)

新冠病人肺部毛玻璃状阴影


中医辨证治疗能够把湿热把它给止住,所以很多病人始终就是轻症,他们很快就出院了,发生转变为重症的病例就减少。这一个是说明中医的辨证治疗的确是有效,而且来得快,不需要现在新冠肺炎辨病要等核酸检查;核酸检查结果出来,才能辨病。而中医的辨证,不需要经过这种核酸检查他就能够给予治疗,所以这一次中医的介入很说明问题。但是辨证要变辨得准确就是抓主要矛盾。那么证当中有基础证,基础证当中不但有原发性的基础证,而且继发性的基础证也还挺多的,夹杂型的基础证也不少。那么基础证还得给它定位,比如说是湿毒,湿毒在哪?最后是湿毒犯肺导致病人的死亡。你把它湿热去了,使它不变为湿毒,那病情就阻断了,所以很多轻症病人很快就恢复了健康。他们做一个比较,中药介入以后,新冠肺炎转为重症的病例大幅度减少。那么这个就是用了中医的辨证的方法,找到了治疗的方药而发挥的疗效。


《疏调云讲堂》第二十四期 中医辨证的新解说(三)

图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医疗队员在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工作


《疏调云讲堂》第二十四期 中医辨证的新解说(三)

数千年抗击瘟疫的历史,为中医治疗疫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所以我发现在中医的证候学里面,中医的证的层次结构就是有三个层次。一个叫做核心证,就是叫作病机的核心,病机的要素,这本身就是中医证候的核心。那么一般两个核心,按照中医的理论加在一块,这就是中医的基础证,比如说湿热。当然也不是随便乱加的,要是两个热要加在一起,中医就没有这样的加法。两个热加在一起那就是更热喽,我们要理解,就说是这个时候就不宜用两个热合在一起,而是用一个火字代表,中医里边就有火这样一个病机要素。那么两个湿字加在一起也不对,湿上加湿,那就是湿浊,那么如果在湿浊的基础上,再加湿就是变成湿毒了。那么这个就是叫基础证。基础证了解了,医生还要看看病人最初发生的基础证,如果一直在病程当中起主要作用的,那就是叫它主要基础证,那就是主要矛盾了,抓住主要矛盾就比较好办了。我制定两个治疗艾滋病的专病专方,现在治疗艾滋病人是18000多例,受到病人的普遍欢迎。我的辨证,艾滋病的原发性的基础证叫做气阴两虚。了解了原发基础证后,医生在临床用运用治疗的话,就有比较好的效果。


《疏调云讲堂》第二十四期 中医辨证的新解说(三)


我看中医的证跟病的关系以及跟症状的关系,怎么辨证这个问题,我看就说到这儿。今后有机会,我们就再谈论治。这怎么治疗,能够提高中医药的疗效,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中医   病名   体征   主要矛盾   核酸   湿热   西医   讲堂   肺炎   症状   现代医学   病人   医生   两个   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