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调学术论坛》国医大师张震学术思想临床治疗甲状腺结节体会

《疏调学术论坛》国医大师张震学术思想临床治疗甲状腺结节体会

甲状腺结节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甲状腺出现一个或多个组织结构异常的团块,是临床较高发的甲状腺疾病。在祖国医学中甲状腺结节属于“瘿病”、“瘿瘤”的范畴。本病早期无明显症状,结节较大时易压迫周围组织。近年来,随着公众对健康关注度提高,诊疗技术日益提升,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不断攀升,患病率高达18.6%,其中女性更为多见,男女比例为1:4。针对目前甲状腺结节存在着发病率高、规范化治疗率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手术治疗存在复发的可能等问题。而中医对甲状腺结节整体性、安全性的治疗特点,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临床意义。


《疏调学术论坛》国医大师张震学术思想临床治疗甲状腺结节体会


一.病因病机

《吕氏春秋·季春纪》云:“轻水所,多秃与瘿人”;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瘤候》记载:“诸山水黑土中,出泉流水者,不可久居,常食令人做瘿病,动气则增患”、 “瘿者由忧恚气结所生,亦曰饮沙水,沙随气入于脉,搏颈下而成之”,强调情志及水土地域对甲状腺结节的影响。本人根据中医理论并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经验,认为甲状腺结节的发病除与前述因素有关外,不可忽视现代社会发展的快节奏、高压力、紧张情绪等因素。认为本病病机为肝郁气滞,疏泄失职,横逆碍脾犯胃,聚湿生痰,痰凝结块;加之气滞血瘀,痰瘀互结,日久形成结块结于颈前。肝为刚脏,主疏泄喜调达而恶抑郁。情志不畅日久致肝气疏调不利,气机郁滞;肝与脾胃密切相关,肝木郁滞,脾胃升降气机功能失常,水谷精微及水液不能正常输布,日久脾气虚弱,水液停聚,凝结为痰;“气为血之帅”,气机郁滞,不能推动血液运行,日久成瘀;气、痰、瘀相互搏结,形成有形之结块,停于颈前则发为“瘿瘤”。叶天士云“女子以肝为先天”,女性经、带、胎、产等均与肝的功能密切相关,较男性更易受情志影响发为此病。


《疏调学术论坛》国医大师张震学术思想临床治疗甲状腺结节体会


二.治疗原则

中医界西学中资深学者、我国中医证候学研究的先驱者、国医大师张震研究员常教导弟子们道:“欲求临床疗效的提高,勿忘对病体气机的疏调。”认为人体之气的出入升降、消长、化藏是通过脏腑间相互协调的功能活动实现的。升降平衡则气机调畅,化藏平衡则脏腑和谐,消长平衡则形气相得。据此张震老师创立了“疏调气机”理论并自创具有舒肝理气,疏畅气机,理气和血并顾护脾肾之功效的“疏调气机汤”治疗肝郁不舒、气机失调之相关病证。以张老的学术思想为指导,弟子在临床根据甲状腺结节发病的病因病机,以疏肝解郁、理气化痰、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其治疗原则,总则为疏肝活血。“治病必求于本”,治疗当以疏肝解郁为先,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气调畅,从而形成“高下相召,升降相因”的状态,则气机升降出入运动协调,。“气行则血行”,气能推动血液的运行,气行则瘀血自消;“气能行津”,气也能推动津液输布运行。痰液是异常停留的津液,气机运动使津液恢复原有功能,布散全身,消散痰液。并常以柴胡等行气药作为君药行疏肝理气之功。瘀血作为一种病理产物,既受气机、寒热等因素影响而生成,又易作为新的致病因素。“血为气之母,血能载气”,瘀血停聚体内日久加重气机郁滞程度;“津血同源”、“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血瘀于机体,水液停聚更甚、生痰化饮,理应以活血化瘀之法治之,如川芎、丹参等药物可用之。气、血、津液是人体生命活动基本物质,气、痰、瘀三者相互影响,治疗应同时兼顾。甲状腺结节为气、痰、瘀相互交搏日久,结为有形之邪,病程日久,质坚难消,当应用夏枯草、浙贝母等软坚散结,缓缓消散痞块结节。浙贝母等还可治疗痰液停聚。结节形成日久耗伤正气,行气活血治法亦恐攻伐伤正,故治疗应辅以顾护正气,补气、补血、生津,扶正、驱邪同用,使正气留存,机体内部和谐统一。


《疏调学术论坛》国医大师张震学术思想临床治疗甲状腺结节体会

一体两翼治疗法则


三.小结

弟子临床治疗甲状腺结节居于张老“疏调气机”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患者发病特点,以“肝郁”为着眼点,予疏肝解郁,理气化痰,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治疗原则治疗该病。通过疏调肝气以推动血液、津液运行,辅以活血、化痰、软坚之药,并重视顾护正气,诸药配伍,消癥而不伤正,以达标本同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甲状腺   痞块   浙贝母   肝气   津液   国医   活血化瘀   脏腑   脾胃   正气   机体   血液   因素   大师   原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