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山小种:“熏”出来的传奇

“2010年我去北京马连道茶叶市场,一连问了10个店有没有正山小种,9个店都问我正山小种是什么。”其实,由单芽采摘制作的金骏眉已引领了国人品饮红茶的风潮,但人们对红茶鼻祖正山小种依然知之甚少。

正山小种的传奇在于,作为年代悠久的传统红茶,它一方面在国内不为人所知,另一方面却成为英国皇室的御前珍饮,进而风靡世界。当地流行一句话:“武夷山一怪,正山小种国外买。”除了一些老茶农,产区农民生产却不饮用红茶,红茶长期以来都是完全的海外贸易化产品。说起来,这与流传当地关于红茶起源的一段传说有关。

正山小种:“熏”出来的传奇

桐木村民世代以种茶为生。明末某年的采茶季节,一支过路的北方军队驻扎茶厂,晚上就睡在晾晒的茶青上面,军队开拔之后,茶农发现茶青发红,用来做传统的绿茶已不可能。为避免损失,茶农把这些萎凋过的茶叶,用当时已出现的炒焙技术制作,并以当地盛产的马尾松烘干,挑到距此45公里外的星村茶市贱卖。没有想到,这种乌黑油润带有松脂香味的“做坏”的茶叶竟被卖了出去,第二年有人甚至出高价订购,红茶由此而兴。由于是失败的产物,再加上特殊的松烟味道,制作者对红茶的偏见,似乎也不难理解。

只是,人们对这一“偶然之得”的发明时间仍有争论。1567年,代表当时最先进的绿茶炒青工艺-松萝法的出现,普遍被视为红茶起源的时间上限。清人周亮工在《闽小记》中记载了:“崇安殷令招黄山僧以松萝法制建茶,堪并驾。”其中的殷令即为崇安县令殷应寅,他在任的时间为清顺治七年(1650年)到顺治十年(1653年)。可见,松萝法传入武夷山的时间不应早于1650年。松萝法的传入,才进而演变出红茶与乌龙茶制作工艺,合理的推断是,武夷山红茶的起源时间也应在1650年之后。更多关于红茶起源的可信说法,似乎只能从海外贸易的零星资料去打捞了。

正山小种:“熏”出来的传奇

事实上,正山小种名字的衍化,与红茶海外贸易的繁盛、国内红茶制作范围的扩大息息相关。起初,由于茶色发黑,当地人将这种茶叫“乌哒”,“哒”在当地方言即为“茶”的意思。时至今日,与桐木村相邻的光泽司前干坑一带,仍称红茶为乌茶。1650年以前,欧洲的茶叶贸易为荷兰人所垄断,经过三次英荷战争后,英国开始摆脱荷兰并渐渐垄断茶叶贸易。1684年,清政府解除海禁。5年之后,英国商船首次靠泊厦门港,从此由厦门直购这种称为“Bohea tea”的“武夷红茶”(在厦门语言中,“Bohea”与“tea”分别为“武夷”和“茶”的谐音)。在英国《茶叶字典》中,“武夷(Bohea)”条的注释为:“武夷(Bohea),中国福建省武夷山所产的茶,经常用于最好的中国红茶(China Bohea Tea)。”而据《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记载,“Bohea Tea”一词源于1692年。1757年,清政府实行第二次海禁,仅开广州一口通商,闽茶从海上外销,改由陆路内河运至广州出口。1853年,清政府开放五口通商10年之后,闽茶由福州直接出口,更为便捷。


正山小种:“熏”出来的传奇


随着海外贸易的扩大,武夷红茶外销需求直线上升。《中英早期茶叶贸易》一书中统计,1792年武夷红茶的出口已达9175吨,为上世纪末年平均出口的815倍。显然,18世纪时桐木村一地的红茶产量早已供不应求,红茶制作开始由闽东向福建乃至全国各地扩散,也由此产生了政和、坦洋、白琳三大福建工夫红茶,以及祁红、宜红等繁盛一时的工夫红茶。

清雍正年间(1732年)的崇安(武夷山市)县令刘埥在《片刻余闲集》中记载了这种仿制的兴盛:“山之第九曲尽处有星村镇,为行家萃聚所,外有本省邵武、江西广信等处所产之茶黑色红汤,土名江西乌,皆私售于星村各行。”

19世纪60年代,闽东工夫红茶出现后,桐木村所产的正山小种红茶,有了新的名称“Lapsang Souchong”,据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记载,这一由福建方言音译过来的词汇出现于1878年。在福州方言中,“Le Xun”为“以松明熏焙”的意思,Lapsang即为Le Xun的谐音。

只是,这一翻译并不严格对应正山小种,当地人早年也只称这种由小叶半开面茶叶制作的茶为小种红茶,“正山”概念由何而来?

对此概念的最早记录已无从考证,合理的推论是,出现正山小种(也即桐木关周边地区开始大量仿制)时,当地人出于地方保护,便形成了正山的概念。这也为《中国茶经》所载:“产于福建崇安县星村桐木关的称“正山小种”,所谓“正山小种”红茶之“正山”乃表明是“真正高山地区所产之意。”正山的范围,则指福建武夷山国家级保护区内,以桐木村江墩、庙湾为中心,北到江西铅山石陇,南到武夷山曹墩百叶坪,东到武夷山大安村,西到光泽司前、干坑,西南到邵武观音坑,方圆约600平方公里的范围。

正山小种:“熏”出来的传奇


尽管当地政府试图将正山小种发的范围扩至武夷山市全境,可在当地茶人心中仍有不成文的规定。武夷红茶共分四类:正山小种、小红红茶、烟小种与奇红。其中,正山小种为桐木所产用传统工艺制作,有“松烟香、桂圆味”的红茶;小种红茶,则指桐木以外武夷山市范围所产生的无烟红茶;烟小种,是用外地茶青加以烟熏工艺制作的红茶,由于烟味很重,全部用于出口;奇红,得名于本地的奇种茶树,用以容纳金骏眉、小赤甘等用创新工艺制作的红茶。武夷山产区以外的红茶,则被称为工夫红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大不列颠   武夷山市   松烟   武夷山   松萝   桐木   茶农   英国   江西   福建   红茶   起源   工夫   茶叶   传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