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那些老物件,对养生的好处可不少

作者:养生闺蜜

欢迎大家点击右上角关注”养生闺蜜“,获取更多健康养生秘密。

读到文末,有福利呦。

说说那些老物件,对养生的好处可不少

经络铜人

这是北宋仁宗天圣年间,朝廷命翰林医官王惟一设计并主持铸造了两件针灸用的铜人。

铜人与真人大小相似,胸腹腔中空,铜人表面铸有经络走向及穴位位置,穴位钻孔。

据记载,当考核学生掌握针刺技术的熟练程度时,先在铜人表面涂上一层黄蜡,像铜人体内灌满水,学生用针扎刺穴位,如果扎的准确,水就会从孔中流出,否则无水流出,以此考定成绩。两件铜人一置医官院,一置相国寺。针灸铜人不仅是实用的医学模型,也是珍贵的历史文物。

北宋天圣针灸铜人是世界上最早的人体模型,铜人上总穴位有657个,穴名354个,开创了应用铜人进行教学的先河,既是针灸医疗的范本,又是医官院教学和考试的工具,在医学史上有重要意义。

中医学生,是不是人手一个穴位模型啊。

说说那些老物件,对养生的好处可不少

明堂图

早在宋代就有记载,分别是正人明堂图、俯人明堂图、侧人明堂图、脏腑图。药王孙思邈最早所绘所绘。

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和穴位遍布人的全身,内连脏腑外络肢体,运行气血、津液,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将这些人体的部位和枝干用图绘出来,就是所谓的“明堂图”。


说说那些老物件,对养生的好处可不少

内经图

内经图的解剖图,其目的是要给予学习人体解剖、内脏关系的人以图示。

而《内经图》则明显富有道家养生方法图示的又名《内景图》,为北宗气功、小周天功法、百日筑基之秘要。

《内景图》,严格讲是人体内脏的解剖图。

《内经图》与《内景图》,实际上可能都源于《黄帝内经》之有关内容,而《内经图》之命名,可能包含着“内丹修炼”经典之意。

说说那些老物件,对养生的好处可不少

修真图

远溯老子、吕纯阳、陈抟、张三丰祖师,又称之为《丹成九转图》,以养性炼生为基础,图文并茂。

《修真图》是传统修真的总纲,图中记录了从百日筑基开始,到修真的理想境地。甚至相传,道家的羽化飞升,佛家的如来静定,儒家的浩然正气,均未离开这张图。


说说那些老物件,对养生的好处可不少

中医古典名著

中医古典名著。很多技法都是从这些几近失传的中医古方,国医绝技中搜集整理而来。


说说那些老物件,对养生的好处可不少

火罐

“拔火罐”是我国民间流传很久的一种独特的治病方法。俗称“拔罐子”、“吸筒”。

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叫作“火罐气”。

《外科正宗》中又叫“拔筒法”。

古代多用于外科痈肿,起初并不是使罐,而是用磨有小孔的牛角筒,罩在患部排吸脓血,所以一些古籍中又取名为“角法”。

关于拔火罐治疗疾病最早的文字记载,是西元281~361年间,晋代葛洪著的《肘后方》。

后来,牛角筒逐渐被竹罐、陶罐、玻璃罐所代替。


说说那些老物件,对养生的好处可不少

九针

相传伏羲所创的“九针”。九针之法上应天地,下应人体,玄奥精深。各种针法大多是针破皮肤而起到通经络的目的。


说说那些老物件,对养生的好处可不少

砭石

砭石在传统中医五大技法中,因来源奇特、功效神奇而一直排在第一位。

砭石是一种极其特殊的天外陨石。必须要先坠入大海,瞬间遇冷凝结,在经过地底数千年的埋藏,尽得天地钟灵之气方能出土,作为真正的砭石所用。

具有安神、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

并且含有许多人体有益的远红外射线和超声波脉冲,促进微循环、调理新陈代谢,相当于远红外治疗仪+超声波治疗仪。


说说那些老物件,对养生的好处可不少

灸条

艾灸条采用上等艾绒,融入数位中药,藏药合制而成,火柔而温、渗透力极强,能温中散寒、以火攻邪。

循经热传感强烈,热力沿着经络向下走,从脚底排出,以补为主,对风症、虚症、寒症等可通过皮表直达病灶,效果极好。

《黄帝内经》的《灵枢.官能》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医学入门》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可见灸法很早就被人们所重视,由于其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养生保健,因此流传很广。


说说那些老物件,对养生的好处可不少

平时劳累的你,会想到中医养生缓解疲劳和不适吗?欢迎留言。

福利区【1839页中医基础理论课件】。回到文章上方点击养生闺蜜,私信我: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黄帝内经   砭石   火罐   内景   明堂   脏腑   内经   穴位   经络   牛角   气血   针灸   物件   模型   好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