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防治:听陈刚大夫讲“上医治未病”

作者:陈刚大夫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你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


糖尿病防治:听陈刚大夫讲“上医治未病”


扁鹊答:“长兄最佳,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长兄善治未病之病,于病情发作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人才知道;二哥善治欲病之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仅善治已病之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能看到我下针放血、用药覆与于肤,都以为我医术高明,因此名气响遍全国。”
是以有:“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糖尿病防治:听陈刚大夫讲“上医治未病”


糖尿病,已经从少见病、富贵病,变成了常见病、多发病。要控制饮食、要自己扎手指测血糖、要打胰岛素,控制不好还可能会得尿毒症、失明、烂脚,巨大的经济负担,对国家、对家庭的……
糖尿病可怕,并发症更可怕!


糖尿病防治:听陈刚大夫讲“上医治未病”


只知道怕是不行的,要预防才是!

要预防就从源头上来,尽量不得糖尿病!------这就是“治未病”理念。
国家曾经制定了相关的预防策略。在糖尿病早期预防方面,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主要是针对易感个体或整个人群的非选择性预防。主要是通过改变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防止或降低糖尿病发生的一切基础活动,如限制能量摄入、避免肥胖、鼓励较多的体力活动等等。
二级预防以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为普查对象,对早期发现的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个体进行干预和管理。有资料报道,我国IGT转为糖尿病的年转变率为7.7~8.95%。

糖尿病防治:听陈刚大夫讲“上医治未病”


二级预防,其实已经不是单纯地“治未病”了,而是“治欲病”,是到节骨眼上了,是再不弄就跨进门槛的最后关头了。
干预的主要方法包括行为干预和药物干预。
行为包括:限制总热量,降低饮食中脂肪(小于30%)尤其是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小于10%);增加复合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和纤维素含量;戒烟限酒;增加体力活动,加强有氧运动;降低体重或保持体重正常。

进行了6年并于1992年结束的“大庆糖尿病预防前瞻性研究”,干预包括:每天摄入的食物总热量控制在30千卡/公斤体重,消瘦人限制糖和酒,肥胖患者减肥,力求降低到标准体重;运动方面,每天要锻炼30~45分钟,如走路、慢跑等,每周运动5天----就这么如此的简单。显示:饮食加运动可使IGT向糖尿病的转化率减少50%。并且在6年的研究结束后,又进行了20年随访,并证实,6年的生活方式干预能够在14年后仍然可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生,糖尿病发病率仍然下降了43%。


行为干预是基础,安全又有效,在预防糖尿病和既得糖尿病以后的血糖控制方面都非常重要。长期行为干预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改变一种生活,甚至就是改变一个人。所以,我常说,糖尿病需“要改变一个人”、“治人胜于治病”!


但是,由于众多的原因,行为干预的长期实施是艰难的,这或许也就是糖尿病大流行和糖尿病在国内外治疗达标率普遍较低的主要原因吧。主要表现在宣传教育的实施和落实上。国家、政府和卫生保健部门对宣教的认识程度以及对具体宣教实施过程的督导(如美国的“戒酒令”),都还有那么多的空间,这是大环境。而就患者而言,则和患者个体的知识水平层次、心理、家庭、社交氛围等诸多方面都有关系。

转换一种说法,对于患者个体,可能主要表现在:
说了,但是未听见
听了,但是未理解
理解了,但是未接受
接受了,但是未付诸行动
行动了,但是未能长期坚持

目前的糖尿病大流行和世人不良生活方式是有很大关系的,倡导一种合理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大策”。我有专帖:《反对独食》,就是要告戒糖尿病患者,您因为糖尿病而改变饮食问题了,但不要忽视对子女甚至隔代人的糖尿病预防,小胖墩太多了!

由于孕期检查的普及,妊娠期糖尿病发现率超过了想象。我对每一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都要用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去宣教,告诉她们孕期血糖控制欠佳将导致母亲和下一代子女的糖尿病发病率升高,并告之购买血糖仪的益处。而结果常常是:准母亲的母亲的一句话:“不怕的,邻居老王家孩子怀孕的时候血糖高,生完孩子就好了”。能购买血糖仪并自己认真监测的不到10%。------你就不能听听!

药物干预:主要药物包括二甲双胍、a-糖苷酶抑制剂和噻唑烷二酮衍生物,都有一定的有效性。


涉及到某个人,假设他未来得糖尿病,那他现在就一定有要得糖尿病的缘由。我有另外一篇科普文章“谈糖尿病病因与治疗的对应性”,说到的就是比较直白的个体原因。

糖尿病防治:听陈刚大夫讲“上医治未病”

遗传是命,随年龄而发病率增加也是没有办法,但是,您的生活呢?

养生;“中医治欲病”为保健;“下医治已病”为治疗。


凡是读过《大医精诚》的人都能够领悟:医者仁心。医不为名,治已病可著扁鹊之名,病患感恩之所至;治未病,人无痛痒而究之于日后,收入微微而付出卓著,不着蒙骗之名已属不易,上医之谓,仁心医者实无所图。

让我们感谢那些长期从事科普教育的“上医”们吧!当然,也包括我自己。

糖尿病防治:听陈刚大夫讲“上医治未病”

刚开始打疫苗的时候,每天都有人来找我开证明,不想打针,且!

现在,原来很多等待的人有都跑来,看看能不能找人给他打第一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扁鹊   仁心   糖尿   长兄   医者   医术   发病率   生活方式   血糖   热量   大夫   病情   糖尿病   体重   患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