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冬病夏治正当时


“三伏贴”冬病夏治正当时

“三伏贴”是中医独具特色的传统疗法,具有扶正祛邪、温通经络、散寒祛湿、理气活血、补肾温阳、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再发生等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医“春夏养阳”“未病先防”的治未病理念。然而,“三伏贴”并不是想贴就能贴的,其适应人群、敷贴时间、位置与数量等都有讲究,患者进行敷贴治疗前要先做一定的了解,不要盲目跟风。

冬病夏治 事半功倍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之一,它是根据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春夏养阳”,《素问·六节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

“冬病”是指容易在冬季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如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等疾病。“冬病”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通常表现为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容易疲劳等。“夏治”是指利用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之际,治疗寒性疾病。中医认为,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自然界的阳气最盛,人体内的阳气也最为充沛,热能温阳,阳能祛寒。因此,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三伏贴”是根据各类冬病的特点进行的一种穴位敷贴疗法,中医医师通过选取特定穴位,用温经通络、驱邪逐痰的药物对患者进行贴敷,利于阳气升发、阴邪外出,对防治冬病可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伏贴”冬病夏治正当时

“三伏贴”不可想贴就贴

辨证施治是中医诊疗的基本理念,每个人体质不同、病证不同,贴敷的药物、穴位也有所不同,具体运用的穴位及药物需要中医医师辨证后定夺。因此,“三伏贴”并不是想贴就能贴的。

1.“三伏贴”的适用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咳喘病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等。

风湿免疫性疾病:颈肩腰腿、关节疼痛、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包括脾胃虚寒型胃脘痛、腹痛、腹泻、便秘等。

耳鼻咽喉科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儿科疾病:哮喘、咳嗽、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体虚易感冒、脾胃虚弱等。

慢性皮肤病:荨麻疹、冻疮等。

妇科疾病:慢性盆腔炎、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等。

男科疾病:慢性前列腺炎、阳痿、早泄等。


“三伏贴”冬病夏治正当时

2.“三伏贴”的禁忌人群

贴敷部位存在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瘢痕体质者;咳黄浓痰、咯血患者;医生诊断不宜使用人群。

3.“三伏贴”的慎用人群

孕妇;免疫系统缺陷和传染性疾病者;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患者;病情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2岁及以下的孩子由于皮肤娇嫩,贴敷容易引起感染,所以不宜进行这项治疗。

“三伏贴”切忌一贴了之

有些患者认为,“三伏贴”贴的时间越久效果越好。其实,外敷中药数小时即可得到有效吸收,外敷时间过久不仅不会增强效果,反而可能造成因药物刺激时间过长引起皮肤损伤。建议成年人外敷“三伏贴”4-6小时,儿童外敷1-2小时即可。如果敷贴后出现皮肤瘙痒、灼热、疼痛等不适时,可提前取下。

此外,“三伏贴”虽然具有扶阳散寒的作用,但是阳气易损而难补,若大量进食寒凉食物,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伤一身阳气;再者,“三伏贴”的药物辛温发散,可促使毛孔开放,此时吹空调,容易导致寒气入内,引发感冒。因此,对于虚寒型人群,在三伏天特别是敷贴了“三伏贴”后尤其要避免摄入冷饮,尽量避免吹空调。如果在空调房内,温度建议设置在26℃左右为宜。

文/唐银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中医康复科副主任医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伏贴   素问   伏天   阳气   脾胃   穴位   体质   性疾病   药物   患者   人群   中医   皮肤   疾病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