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迪森健康科普:六月正值荔枝红,贪嘴谨防“荔枝病”

6月正值荔枝上市。晶莹剔透、口感清爽的荔枝让不少人吃的停不下来。然而吃荔枝也要有节制,如果过量食用荔枝有可能会引起“荔枝病”。近期关于#过量食用荔枝易得荔枝病#的话题更是高居热搜榜前列。


看到这里,可能大家有所疑惑了,吃水果不是对身体好吗?为何吃荔枝就会得病呢?


实际上,吃水果确实对身体有好处,但怎么吃这里面还是大有学问的。接下来小麦医生就跟大家讲讲,什么是“荔枝病”?怎样吃荔枝才健康?


麦迪森健康科普:六月正值荔枝红,贪嘴谨防“荔枝病”

“荔枝病”的命名与研究


很多报道指出,“荔枝病”最早被印度的发现与研究,其实不然。很多东南亚、南亚国家包括印度、孟加拉国、越南等国发表的关于“荔枝病”的研究都在最近的十几年,印度最早发布的相关研究也在1995年。


而我国早在1955年就对海南岛荔枝收获季节流行的一种急性病(也就是后来的“荔枝病”)做了调查。


1965年,我国医疗机构对“荔枝病”的发病机理做了临床实验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该文章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上。这充分说明了“荔枝病”是我国首先发现,并开始研究和命名的。


麦迪森健康科普:六月正值荔枝红,贪嘴谨防“荔枝病”

进食荔枝为何会引起“荔枝病”?


开始人们普遍认为“荔枝病”是由于荔枝里含有果糖的缘故,因为荔枝主要是由85%的水和15%的糖组成,而15%糖大部分都属于果糖。


对于某些酶缺乏的人群而言,如果果糖摄入过量有可能会干扰糖代谢,最后引起低血糖


但这种说法比较牵强。


实际上,果糖含量丰富的水果远不止荔枝一种,比如葡萄、无花果、梨、樱桃等水果里面都含有大量的果糖。


而在不少的零食中,比如蜂蜜、蛋糕、饼干、果汁、面包、枣干等也含有大量的果糖。如果是果糖引起的“荔枝病”,那为何这些食物不会导致类似的问题呢?


麦迪森健康科普:六月正值荔枝红,贪嘴谨防“荔枝病”


果不其然,随着研究的深入,“荔枝病”的谜底终于被揭开,原来“荔枝病”的元凶是荔枝本身含有的低血糖氨基酸物质


临床上有很多“荔枝病”的患者是在吃荔枝数天后才发病的,这充分说明了“荔枝病”并不是直接由荔枝引起,而是大量进食荔枝后,荔枝中的低血糖氨基酸物质抑制了糖异生,导致肝脏脂肪性变,食欲减退,干扰了正常饮食,从而引起低血糖、发热、癫痫样抽搐等“荔枝病”的表现。


麦迪森健康科普:六月正值荔枝红,贪嘴谨防“荔枝病”

怎样吃荔枝才健康?


从“荔枝病”发病过程和致病机理来看,“空腹”“大量吃”是两个关键因素。因此,为了能够健康吃荔枝,我们可以逐个击破。


1

避免空腹吃荔枝


空腹的状态下,由于体内糖原储备不足,因此需要通过糖异生的作用产生糖,而我们上文提到“荔枝病”的元凶低血糖氨基酸物质就是利用抑制“糖异生”才得以出来“作妖”。因此如果不是空腹食用荔枝,一般产生后续连锁反应的几率也会小很多。


2

避免大量吃荔枝


“大量吃”就不需要过多解释了,“大量吃”荔枝时毒素摄入量比较大,而且吃太多荔枝还容易导致口干舌燥、脸上长痘、便秘、流鼻血等“上火”的表现。因此小麦医生建议成年人吃荔枝一天不要超过10颗儿童不要超过5-6颗三岁以下儿童不建议吃荔枝

以上就是麦迪森健康今日原创分享,更多健康资讯,欢迎关注“麦迪森健康”微信公众号,还可免费在线咨询医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荔枝   孟加拉国   海南岛   南亚   贪嘴   低血糖   果糖   健康   印度   元凶   机理   氨基酸   小麦   干扰   物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