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迪森健康科普:你有过“烧心”的经历吗?生活中如何预防?

很多人都曾经有过“烧心”的经历,当吃的太快太多的时候,会感觉到“有股火在胸口燃烧”,那滋味着实不好受。


那么,“烧心”是心脏灼烧的意思吗?如果不是,那么到底是哪里烧起来了呢?“纵火犯”又身在何处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揪出这个“纵火犯”吧。


麦迪森健康科普:你有过“烧心”的经历吗?生活中如何预防?

“烧心”到底是什么?


“烧心”其实不算是一类疾病,而是某些消化系统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这类疾病中最常见的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


烧心这个词是很形象的,它指的是由于各种原因,胃酸反流到了食管中,并刺激食管产生烧灼不适感,又由于刺激的部位就在心脏附近,因而得名。


麦迪森健康科普:你有过“烧心”的经历吗?生活中如何预防?

为何会出现“烧心”?


那么好好的,胃酸为何不静静呆在胃里,却跑到食管里捣乱呢?


胃食管反流病举例,如果我们把胃部想象成一个水塘,那么食管就像水塘的引水管道。


平时水塘和水管连接,把远处的水源引流到水塘内部。在正常情况下,水管和水塘之间是有开关的,不然水塘中的水、鱼、虾、海藻就会在压力的作用下回到水源处。


与之相似的是,食管之间也有一个“开关”(学名叫做下括约肌),平时处于关闭状态。


当开关接到吞咽食物的指示,就会乖乖开门给食物放行(下括约肌舒张),随后食物会顺着食管慢慢进入胃部,然后完成下一步的消化过程。


可一旦受到某种刺激,下括约肌收缩舒张异常,当食物进入胃之后,“开关”就不能正常闭合,于是胃酸就会经由此处反流到食管,之后还会产生灼烧感。如果此时人们还在做躺下、弯腰等“助流”动作,“烧心”的感觉更甚。


麦迪森健康科普:你有过“烧心”的经历吗?生活中如何预防?

“开关”失灵的原因何在?


由此不难看出,“开关”在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那“开关”为何会失灵呢?


1、胃内压增高

通常,食管下段的压力会比胃部稍高,这样才能够阻止食物反流,符合正常的逻辑。但这是可以人为改变的,如果吃的过饱、过快、不消化,就容易造成胃腔内的压力高于食管,导致胃内容物出现逆流,从而引起“烧心”的表现。


2、下括约肌松弛

人体就像一部机器,很难保证每个零件都能灵活运行。经受着长期的压力和磨损的下括约肌也一样,如果长时间使用下括约肌,难免会引起肌肉松弛,这样就容易出现胃食管反流的现象。


3、肠胃负担增加

肠胃负担增加往往是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如暴饮暴食、酗酒、长期吸烟、进食辛辣刺激食物、睡前大量进食等都极易造成胃肠负担加重,功能紊乱,导致胃内的食物没有办法完全消化,这样就容易造成反流以致“烧心”。


麦迪森健康科普:你有过“烧心”的经历吗?生活中如何预防?

“烧心”如何预防?


有专家对“烧心”进行研究,通过对4.3万平均年龄52岁的人群进行调查,发现注意以下两点可以减少50%的“烧心”发病率


1、保持健康的体重

体重会影响腹内压,肥胖的人腹内压较高,这样胃内容物就会借助腹内压的一臂之力反流到食管内,因此保持健康的体重是首要的。


通常我们会用BMI指标(BMI=体重÷身高²,体重单位:千克;身高单位:米)来衡量自己的身材管理是否合理,一般来说BMI在18.5至24.9的范围内是正常的。


2、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预防“烧心”的发生,如不吸烟、不喝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类中的乙醇会刺激胃酸分泌,引起严重的“烧心”的症状。另外,坚持运动可以保持细胞活力,增强胃肠蠕动,避免消化不良,这有助于预防“烧心”。


很多人在出现反酸烧心后会选择喝点苏打水,因为他们大都认为苏打水是碱性的,可以中和胃酸,实际上这种看法同样不可取。


研究发现,利用这种酸碱中和的方式对疾病康复影响非常小,反而摄入更多液体和气泡后还会进一步刺激胃酸的分泌。因此,如果出现“烧心”表现,我们应尽量减少苏打水、茶水、咖啡等饮品的摄入。


麦迪森健康科普:你有过“烧心”的经历吗?生活中如何预防?


此外,规律饮食也是属于健康生活的范畴。避免吃夜宵、吃太饱、高脂饮食和三餐不规律可以有效避免“烧心”现象。


写在最后

小麦医生建议,如果“烧心”现象频繁发生或者“烧心”同时还伴有吞咽困难、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表现,一定不能掉以轻心,还是要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检查,以确定是否有其他胃部疾病的可能。

以上就是麦迪森健康今日原创分享,更多健康问题,关注“麦迪森健康”在线免费咨询医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纵火犯   括约肌   腹内   健康   食管   胃酸   胃部   水塘   体重   负担   食物   现象   压力   疾病   发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