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那么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端午节最早源于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这个节气就是前几天刚刚过去的夏至(今年的夏至也是蛮特别的,和父亲节撞在一块儿了),而在古代,古人们会在这一天搞点儿祭祀活动,古人对于祭祀还是很重视的,凡是祭祀就要有供品,供品用什么呢,平日里用的那些牛肉等肉类有些太过于稀松平常了,没有创意,所以古人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将米用竹叶给包上,然后做成了牛角的形状,这样既没有平日里祭祀所用的牛肉,而又有牛的元素,而这种所谓的牛角就叫做角黍,角黍就是粽子的最初的形态。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相异   端午节   屈原   菖蒲   供品   夏至   节气   传统节日   牛角   粽子   祭祀   端午   图腾   习俗   民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