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巷里,那熟悉的味道?别被遗忘

街巷里,那熟悉的味道?别被遗忘

近日,有关媒体发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就有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沙县小吃制作技艺等上榜,引发众多网友热议。与此同时,在各地社交平台上都能看到较为熟悉的味道,感觉有种莫名的是在为“自家技艺”做代言。

街巷里,那熟悉的味道?别被遗忘

其实,街巷里的美食虽说很是接地气,但它最能代表的是美食知名度。据业内人士表示,饮食是人类的共通“语言”,以饮食为媒,可以让初来乍到者切实感受陌生地域的“真性情”。就拿武汉的“过早”来讲,早晨一碗能量满满的热干面可以追溯到当地码头工人的重体力劳动及码头文化历史。由此,人们从饮食特色就可以了解武汉市民的生活脉动,这种融入与浸润不同地域文化特色的渠道优于任何一种案卷上的说教。可以说,上榜“非遗”就是这些极具烟火气的文化技艺焕然一新、传承发展的又一个起点,是全国乃至世界人民了解一方水土的崭新窗口。

事实上,被定义为“国家级非遗名录”的,这些不仅是对大众喜爱的街巷美食的某种“认可”,更是对其背后历史、传承发展的深度挖掘与高度重视。让“大众口味”登上“大雅之堂”,在一定程度上也使人们摆脱了对 “路边摊式”、“快餐式”的片面认识与刻板印象。因此,对于各地区、各部门能够及时的发掘这些大众口味的文化价值、扩大知名度,并对其推动“合理利用”与“传承发展”走在“抢救”和“保护”之前,令大众喜爱度和讨论热度高涨不减,就是对这些宝贵文化技艺的最好保护。

街巷里,那熟悉的味道?别被遗忘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有美食博主寻访料理人潜心学艺、还原匠心料理;有年轻“驴友”走进宽街窄巷、在马路边嗦一碗手工粉;有视频创作者致力为大众介绍城镇街巷中名声响亮的小馆子……这些年轻人以实际行动证明,他们不仅“爱吃”、“会吃”,还能“研究吃”。从这个角度上看,“国家级非遗”不仅激发年轻人的好奇心,更指引他们的创新、创作思路。

总的来说,当代年轻人即将成为推介地方特色饮食文化的主力军,这是值得可喜的。但是,要想从“舌尖”到“心尖”的流转,则需要全社会各方的持续努力与关注。若要将日常饮食文化实现有爱、有钟情,这或许还需要尝试多种心态品尝那熟悉的家常风味。

责任编辑:汉闻评论员 佳佳 (未经授权,禁止转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街巷   沙县   大众   武汉   技艺   料理   社交   码头   知名度   地域   口味   熟悉   味道   年轻人   饮食   美食   体育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