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朱公的人生,能舍能收

陶朱公原名范蠡,他原是辅助勾践复越灭吴的政治家、军事家。弃官归隐不问政治之后,他从事商业,改名为陶朱公,此后他是著名经济学家,被后人尊称的“商圣”。

陶朱公的人生,能舍能收

他的经历富于传奇色彩,彰显着生活智慧,纵观他的一生,可以用“能舍能收”四字概述。

心有深情,仍将你献出;红颜祸国呼声四起无处藏时,带你泛舟隐。

公元前494年,勾践在会稽山大败,越国被灭。为了复国,范蠡建议使用“美人计”,献上心爱女子西施,当她为腐蚀吴国根基,摧毁夫差斗志的“肉蛋”。这种做法,虽然我不欣赏,但还是能理解。国家覆灭,小家哪还有幸福无恙?他做不了吴三桂,一个武将手握千军万马,可以精忠报国,又可以挥鞭杀伐自卫,为了内心挚爱上演一曲“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戏码,他只是一介文臣,西施只是一个柔弱拿不动刀剑的女子。但他们也许有共同的复国理想,或许他们认为,只要国家能活过来,个人的一切牺牲都是值得的。

吴王帐下美人歌,温柔乡里醉生死,“美人计”成功,公元473年,吴国被灭,此时的西施成了吴国的“祸国红颜”,吴民愤怒。历史上多少绝色女子,比如貂蝉,在男人征战搏杀的天空中卑微的活着,成了一件随便转手送人的礼物,被男人玩弄于股掌之上,下场悲惨。但西施不是,她有了个好归宿,因为遇上的是范蠡。

陶朱公的人生,能舍能收

据《越绝书》记“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滚一边去的身份名节,滚一边去的纷纭议论,时侯到了,自要给心爱的女子一弯臂膀,一方晴空。

艰难之时主动请缨诚护主功成之时,果断隐退保平安。

会稽大败的两年后,勾践带妻子到吴为奴,走时本想带着文种,但范蠡主动请缨前随。理由是“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种不如蠡”。可以想象,身处敌国,危机重重,一不小心,脑袋搬家。再说当时天下有不少个国家,他本是楚国人,而且即使是去吴国后,吴王赏识他的才干,向他伸出橄榄枝,许以高位让他施展政治才华,但他全然不顾,舍去了安逸自由,高高在上的官位,选择了忠贞,守护了人格,默默承受着煎熬磨砺,暗暗抓机会,施妙计,一步步的扭转乾坤。

功成之后,果断隐退,理由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陶朱公的人生,能舍能收

勾践本生性多疑,国家失而复得后,他更警惕,害怕谋臣的算计,更怕他们功高盖主,影响到江山社稷,就会找机会干掉以免后患,文种就没听进去劝告后来被杀。聪明如他,知道什么时候要坚守,什么时候要舍弃,他舍弃了浮云似的高官厚禄,收获的是宝贵的生命,日后半生的自由。

诚信经商能赚金千万,为人慷慨散尽家中财。

退出政坛后,他是居于陶地的陶朱公,在经商中他悟出了商品贵贱的规律,“一贵一贱,极而复反”;知道什么时候入手出手,“贱取如珠玉,贵出如粪土”;更时刻践行“诚实守信,方正为人”的经商准则,一时之间,钱像四面之水,滔滔不绝向他涌来,很快他富可敌国。

陶朱公的人生,能舍能收

富裕之后的陶朱公不是大兴土木,广购田宅,遍养美女,挥金如土,而是勤劳节俭。但当人们遇上灾害,颗粒无收,无食吃,无衣穿时,他就拿出所有的家财施于世人,亿万家产,一天之间,全部送出。

他经商获利,收财有道;慷慨解囊,散财有德,能收能舍,收舍自如,广受世人称颂。

陶朱公的一生,是成功的一生,有对爱人的担责,对国君的忠贞,保身的智慧,疏财的仗义,他的所作所为,无一不是对传统文化的践行。

陶朱公的人生,能舍能收

他能舍能收的人生哲学,值得我们反复的品味和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吴王   勾践   国君   楚国   西施   谋臣   敌国   吴国   美人计   忠贞   果断   世人   红颜   女子   人生   国家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