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多少年后,这些老照片及背后的故事,依然会湿了世人的眼

一,少年的愤怒,你可知道?

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邓稼先:多少年后,这些老照片及背后的故事,依然会湿了世人的眼

照片中这位少年为什么神情凝重?

因为他心里有着满腔的愤怒,与不屈的斗志。

那是一段沧桑的历史。1931年9月18日,一场罪恶的战争开始了。日本人占领中国东北后又步步紧逼,将战火烧到了长城以内。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接着北平沦陷;不久,上海和南京相继被占。

一时之间,青山失色,绿水悲鸣。沦为亡国奴的中国人民,在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

后来 ,汉口也被占领。嚣张的日军为所欲为,竟强迫北平老百姓及学生,上街高举日本国旗游行,庆贺他们的胜利。

那天,只14岁的邓稼先怒火中烧,屈辱如利剑般刺中了他。

倔强的少年,带着英雄般的气概,众目睽睽下,他将一面日本国旗撕得粉粹,随后又扔到地上,狠狠践踏。

忧心忡忡的校长马上找到他的父亲,对闭门读书的邓以蛰教授说:“这件事早晚会被汉奸报告日本人的,太危险了,还是想办法让孩子躲一躲吧。”

为了保全孩子性命,邓以蛰果断做出决定,让长女邓仲先带邓稼先到四川江津投靠四弟邓季宣。

今夕分别,再见何年?望着即将远行的孩子们,想到可恶的鬼子害得一家人天各一方,重病的邓以蛰百感交集。

他沉默了很久后,对儿子说:“稼儿,以后你一定要学科学。不要像我这样,不要学文。学科学对国家有用。”

十六岁的邓稼先被迫离家别亲。父亲的叮嘱,如一粒种子,植耕在他的灵魂深处。

他和大姐邓仲先一起经由天津、香港,出国至越南,再由越南辗转到重庆,继续学习,不久进入西南联大深造,刻苦钻研“理科”。

邓稼先:多少年后,这些老照片及背后的故事,依然会湿了世人的眼

落后被挨打,弱国受欺凌。少年在筑梦,梦里有“心怀天下”的气魄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

二,娃娃博士 学成归来

1945年,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掷的原子弹,让世界深刻认识到了核武器的厉害。而核武器的研制,又离不开量子力学的助力。于是,许多学物理的人士,蜂拥前往欧美国家求学,包括邓稼先。

赴美之前,好友袁永厚希望他能留在北平发挥骨干力量。他说:“将来祖国建设需要人才,我学成一定回来。”

暂时的离开,是为了更强大的归来。只有学好了本领,才能更好地报效国家。

就这样,邓稼先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就读物理系。

由于学习成绩突出,他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通过了博士论文的答辩。

这位26岁的“娃娃博士”,让世界见证了东方人的聪明智慧。

邓稼先:多少年后,这些老照片及背后的故事,依然会湿了世人的眼

学位拿到的当天,他就计划着兑现诺言:收拾行装准备回国。

得知此消息,美丽的橄榄枝抛来了,普渡大学物理系德尔哈尔教授在挽留 ,希望邓稼先跟着自己前往英国,在物理学发展前沿冲锋,摘取科学桂冠。

毋庸置疑,这对于任何一个有志于科学事业的青年来说,都极有吸引力。

然而,在个人前程和国家利益的抉择中,邓稼先毅然选择了后者。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拿到博士学位的第9天,邓稼先便从洛杉矶登上威尔逊总统号轮船归国了。

邓稼先:多少年后,这些老照片及背后的故事,依然会湿了世人的眼

那一次,同样归心似箭的有钱学森,可行李刚搬上船就被扣,而邓稼先则有惊无险绕道欧洲成功归来。

多年之后,邓稼先和钱学森们成了共和国的丰碑,他们给予了民族捍卫尊严的盾牌,让国人拥有幸福的安宁。

而他的好友杨振宁则在美国与李政道携手,于1957年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

中国科学家在不同的地方,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智慧。

邓稼先们更有一种以国家为先的高贵。无论是当初的告别,还是日后的归来,取舍之间,包含着的是一位科学家对民族深沉的爱。

三,不能相伴,就拍张“全家福”吧

邓稼先:多少年后,这些老照片及背后的故事,依然会湿了世人的眼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那是他期盼已久的心愿,他同意了,果断坚定。

他知道,从此之后,自己将从家庭中消失,何时能归,不可得知;去往何处,不能相告。

男儿一样多柔情 ,面对妻儿父老,几分不舍,几分愧疚。

他对妻子许鹿希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了。

许鹿希问,调哪儿去?他说不能说;

许鹿希又问,去干什么?他说不能说;

许鹿希说你到了那地方把信箱的号码给我,我给你写信吧!他说不能写信,不能通信。

他还说,这个家以后都靠你了。我的生命就献给将来要做的这个工作了。如果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辈子就活得很值得,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从此,“有人与你立黄昏,有人问你粥可温”,这种常人唾手可得的幸福,于他们而言,竟成了难以企及的期盼。

然而正是由于邓稼先们的放弃与坚守,才让无数家庭拥有这种温馨的甜蜜。

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全家福后,他便义无反顾地走了,人间蒸发般,整整二十八年。

在33年的婚姻生活中,他们在一起的时间仅仅六年。

不是不爱你,不是不想你,只是,国家需要我,我必须先爱好国。

四, 惊天奇迹 耀世精彩

1964年10月16日下午十五点整 ,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惊天动地的巨响伴随强烈的闪光蘑菇云冲天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邓稼先:多少年后,这些老照片及背后的故事,依然会湿了世人的眼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核爆炸成功。

世界沸腾了,远在美国的杨振宁非常惊讶。作为一名科学巨擘,他清楚地知道,这里面的艰难;儿时记忆里的中国似乎没有这个能力 ,他疑惑。

1971年7月28日,年近50岁的杨振宁终于踏上了祖国土地。在他列出的要见亲友名单中,第一个就是邓稼先。

期间,杨振宁问邓稼先是不是美国科学家帮助中国,才研究出了原子弹。在得到领导人“如实告知”的批复后,邓稼先提笔修书,“无论是原子弹,还是氢弹,都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杨振宁知悉后,离开席位,退到一旁,热泪双流。

他为祖国骄傲,为老友自豪,他感慨道:有邓稼先,国之大幸。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国籍,这惊天的奇迹,耀世的精彩,给心怀家园故国的科学家以最激动的震撼;给以赤子之心,报效华夏的邓稼先们以最好的回报。

五,让人痛心的记忆,那天,死神被惊动了

邓稼先:多少年后,这些老照片及背后的故事,依然会湿了世人的眼

邓稼先(左)与赵敬璞合影于新疆核试验基地的戈壁滩

1979年9月13日,氢弹空投试验发生意外,降落伞没有打开,氢弹直接从空中摔了下来。

如若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心急如焚的邓稼先决定自己去找。他说:谁也别去,我去,你们去了也找不到,白受污染。

他执意地出现在事故现场,终于见到了那个“罪魁祸首”。捧起摔碎的弹片,仔细检查后,那颗悬着的心总算可以放下了,他说:平安无事。

可他却遭受了致命的核辐射。

返程的车上,他自言自语说:你知道放射性钚进入人体之后最容易被什么吸收吗?然后自己回答:骨髓!

不是不懂,不是不怕,不是不痛。只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平安让给他人;把苦难留给自己,把幸福留给国土。

祖国啊!为了您,中国科学家奉献了青春,奉献了才华,奉献了健康乃至生命!

六,嘴角带血的照片,看得难受

邓稼先:多少年后,这些老照片及背后的故事,依然会湿了世人的眼

灿烂的笑容里,你可发现邓老嘴角泛着的血迹

1986年五六月间,杨振宁曾先后两次回国,去医院探望身患重疾的邓稼先。

这是两人在病房走廊上的合影。

邓稼先:多少年后,这些老照片及背后的故事,依然会湿了世人的眼

你瞧,照片上邓稼先右嘴角下分明有块扎心的血迹。那时的他已是病入膏肓,口、鼻不断出血,无法止住。

看着老朋友的模样,杨振宁酸涩极了。他问了邓稼先一个问题“你研究两弹,国家奖励给你多少钱?”

“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

杨振宁惊呆了。后来了解到,1985年国家颁发的奖金是10000元,但是以单位的名义而不是个人的名义。分到邓稼先手上,只有二十块。

作为诺贝尔奖金得主的杨振宁,他最清楚在物质收获上,自己与老友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邓稼先对杨振宁说:“我虽然受核辐射而得了癌症,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们成功地实现了核爆炸,使国家更加强大了!”

这世上最宝贵的是生命,比生命更宝贵的是祖国的繁荣昌盛,这就是一位中国科学家的赤子情怀!

七,忠魂归去 痴情不悔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躺在妻子的怀中,永远地去了,享年62岁。

这位巨人太累了,他需要休息;这位伟人太痛了,他需要安睡。

邓稼先:多少年后,这些老照片及背后的故事,依然会湿了世人的眼

这位两弹元勋、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他深爱着的祖国,真是生得伟大,活得壮烈。

“有的人死了,他永远活着”,这就是邓稼先。

他是国魂,他是丰碑,他是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

邓稼先:多少年后,这些老照片及背后的故事,依然会湿了世人的眼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对妻子说:“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真是痴心不改,九死不悔!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向邓稼先致敬!向所有为国为民的中国科学家致敬!


#我眼中的中国科学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普渡   北平   核爆炸   两弹   氢弹   核武器   原子弹   美国   中国   世人   科学家   祖国   年后   生命   中国科学家   科学   故事   国家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