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6,这女的好绝

作者 | 徐观

惊喜,老朋友回来了。

《俗女养成记》(下文称《俗女》)第二季归来。故事的主角陈嘉玲放弃了台北的工作,决定在故乡台南定居,开始人生的下半场。


豆瓣9.6,这女的好绝

▲《俗女养成记》第二季,女主陈嘉玲仍旧由金马影后谢盈萱饰演

原本以为,在第一季结尾陈嘉玲用全部积蓄买下了理想中的小屋,这个大大咧咧、敢爱敢恨的“俗女”故事就彻底告一段落了。但没想到,迈入40岁的门槛以后,陈嘉玲的故事依然精彩。

《俗女2》开播不久豆瓣评分高达9.6,比第一季的9.1分还高。

豆瓣9.6,这女的好绝

豆瓣9.6,这女的好绝

▲《俗女养成记》两季豆瓣评分

《俗女》第一季就曾创下华视13年来自制剧最佳收视成绩,在腾讯视频播出后也收获了内地观众的好评。其剧集质量与近年大热的《想见你》《我们与恶的距离》相比,也毫不逊色。

如今,原班人马回归。还是熟悉的感觉,观众看得笑中带泪。

《俗女2》延续了搞笑、治愈的路线,正如预告片所宣传的:“看吧,这就是他们的日子:他们吃饭,他们吵架,再吃更多。有时先吵再吃,先吃再吵,或边吃边吵。”

豆瓣9.6,这女的好绝

▲《俗女养成记》剧照,小时候的陈嘉玲

台南的搞笑一家人继续每天吵吵闹闹的日子,碰撞出让人啼笑皆非的火花。

但剥开喜剧的外衣后,《俗女2》的内核仍然是一个挣扎与寻找自我的故事:

陈嘉玲还是外人眼中的loser,她依然对人生充满困惑,不懂为什么当女人这么难,但是她已经不再自我攻击、不再讨厌自己。

豆瓣9.6,这女的好绝

这个“俗女”用力寻找人生答案的故事,真的很不俗。


下半场!

面对前男友突然的关心,决心不再回大城市的陈嘉玲壮志豪言:“我人生的下半场才刚开始……我陈嘉玲从来不做后悔的事。”

豆瓣9.6,这女的好绝

然而下一秒,在医院处理伤口的陈嘉玲秒怂:“我后悔了,我后悔了。”

喜剧的氛围立马出来了。

她后悔的倒也不是非要留在台南,后悔的是不听男友的劝告,非要自己动手装修。这下子,又一次打肿脸充胖子了。

由于陈嘉玲来医院急诊次数过多,加上男友在一旁焦急的责怪,被医生误以为这是一位被男友家暴受伤的受害者,还叫来警察将男友强行拿下,闹出个乌龙笑话。

看着新篇章,只想说,还是那个熟悉的感觉。

豆瓣9.6,这女的好绝

乍一看有些疯疯癫癫的陈嘉玲依然没有什么所谓的稳重气质,她在家里边刷牙一边兴起跳舞,看得准备早餐的父母目瞪口呆。

始终坚持自己想法的陈嘉玲,也和不断想要干涉她生活的家人产生摩擦:比如陈嘉玲的新房一直被人用“鬼屋”来指代。陈嘉玲按自己的想法装修成了理想的样子,但总被妈妈各种挑剔,还专门请来风水师傅来指点;为了客厅的沙发,母女两之间也展开激烈的争夺,屡屡退货让送货师傅都招架不住,流下打工人的泪水。

豆瓣9.6,这女的好绝

▲陈嘉玲的新房被称作“鬼屋”

不得不说,陈嘉玲的扮演者谢盈萱,用一种将夸张与自然完美糅合的精湛演技,将种种妙趣横生的桥段完美地演绎了出来。

2018年,谢盈萱曾凭借电影《谁先爱上他的》中的刘三莲一角,击败周迅、孙俪成为金马奖影后。她的表演一贯的舒服流畅,《俗女》中的陈嘉玲,种种浮夸举动也显得可爱而不矫情。

《俗女2》依然用双线叙事来推进:一条是现在的陈嘉玲在台南的生活故事;另一条则是小嘉玲成长时期的故事。在同一集中,两条叙事线虽然被几十年的时间阻隔,但是有着巧妙的关联。


台版“请回答1988”

本剧的泪点很多。常常是笑着笑着,猝不及防地来了暴击,或是哭着哭着又冒出一个笑点。

《俗女》的每一集都是由陈嘉玲当下的生活与过去的成长串联起来。

我们看着古灵精怪的小嘉玲在有爱的家庭环境中一点点长大,也会更有共鸣地感受到这个人物身上的美好品质。

豆瓣9.6,这女的好绝

对于亲情的呈现,使得陈嘉玲的故事增添了许多温暖人心的治愈力量。尽管陈家人用的是闽南话,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台南生活与观众们也有一定距离,但看着这家人的生活,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小时候。

看《俗女》,不少观众也感受到了看《请回答1988》时的触动。因为真挚的情感流动是共通的。

小嘉玲曾有一次走失事故。

陈嘉玲的爸爸很善良,经常会往家里捡一些流浪猫狗。这一回,他还带来了个无家可归的陌生人。这个来路不明的流浪汉还被传言说是从监狱里出来的。一次,阿公开玩笑说小嘉玲也是捡来的。

豆瓣9.6,这女的好绝

听者有心,小孩子早已脑补了自己各种身世,于是希望通过各种蛛丝马迹来验证。但乐于逗嘉玲的阿公将这些事说得有模有样。深信不疑的小嘉玲决定离家出走。恰巧此时电视里也传来绑架案的消息,可疑的流浪汉更加剧了家人们的担心。

全家出动寻找嘉玲。阿嬷声泪俱下地到广播站寻人,还当众说出当初同意嘉玲爸妈在一起就是因为肚子里有了嘉玲。

在这一场充满搞笑氛围的出走乌龙事件中,家人对嘉玲的在意颇为感人。

豆瓣9.6,这女的好绝

▲图源见微博水印

一直畏惧警察的阿公为了孙女也突破了自己的心理障碍,进到警察局报案。

随着剧情的深入,观众对于陈家人的感情也越来越深。但白驹过隙,当小嘉玲长大,长辈们也慢慢老去。婆媳之间有过磕绊,家人之间有过芥蒂,夫妻之间也会床头吵架床尾和,但一切最终都变成了深厚的亲情。

但死亡,仍是无法逃避的问题。看着原本生龙活虎、爱美的阿嬷也变得白发苍苍,还坦然地说起自己的身后事,心里颇有些不是滋味。

豆瓣9.6,这女的好绝

▲《俗女养成记》片段

陈嘉玲后来才想起来,那一天的阿嬷有点奇怪,不仅突然讲起已经去世的阿公,还非要打开一个多年都打不开的柜子,说里面有阿公的一本书。但大家都没把她的话放在心上。阿嬷说要去躺一下,就没有再起来。

嘉玲爸爸看着柜子无比自责,后悔为什么没帮忙打开、甚至还抱怨“不识字还要看书”。

小时候,嘉玲总是和阿嬷一起睡,阿嬷总躺着捏孙女的鼻子,还笑问嘉玲以后的理想老公。如今那些时光都变成了陈嘉玲一个人的回忆。

在葬礼上,陈嘉玲被指责一滴眼泪都没流,太过冷静。

但她心里的难过只有自己知道。当看到前来悼念的前男友,两人释然,陈嘉玲才忍不住哭了出来。

看到这里,观众很容易联想到《请回答1988》中德善奶奶去世的情节,同样的悲痛,同样的细腻隐忍。“大人们只是在忍着,只是故作坚强来承担重担。”

豆瓣9.6,这女的好绝

▲《请回答1988》片段

出殡时,陈嘉玲直接从家人手中抢走了骨灰盒,只为了完成阿嬷的遗愿。阿嬷曾说,她羡慕陈嘉玲。在她小时候,阿嬷爸妈叫她阿月,朋友叫她月英,但是嫁人之后,她的名字就成了陈李月英。

“我也好久没听到我自己的名字了。等哪天阿嬷懒得呼吸的时候,你要记得,把阿嬷的骨灰撒到大海里。让阿嬷能自由自在,去当李月英好吗?”

豆瓣9.6,这女的好绝

▲《俗女养成记》片段

这不仅是长辈,也是另一个女性对自我和自由的渴求。就让陈嘉玲来帮她完成。


为什么喜欢陈嘉玲

如剧名所言,陈嘉玲就是一个典型的俗女:“没房没车没老公没小孩,一转眼就要40了,我的人生好像一事无成,动弹不得。”

豆瓣9.6,这女的好绝

这种以大龄女性为主角的故事,在以往或许会是像《败犬女王》那样的台湾偶像剧,开展一段浪漫的年下姐弟恋。

但《俗女》不是。

剧中没有什么理想化的戏码。那些客观存在的问题依然存在,只不过陈嘉玲看待问题的角度变了。

所以许多观众都将《俗女》看成一部女性的成长史——如何走出窠臼、找到更多人生的可能性。

豆瓣9.6,这女的好绝

《俗女1》里出场的陈嘉玲,在台北摸爬滚打20年依然无法扎根,她做着看似光鲜的董事长特助工作,但丝毫没有尊严地为老板处理各种杂事,周旋于应付老板娘与伺候老板的小三之间。

大龄的陈嘉玲好在有一个交往四年的男朋友江显荣,但这也没什么好炫耀的。比起恋人,他们之间更像是同居的室友。

一次婚礼让陈嘉玲有了年龄焦虑。大学时瞧不上的邋遢的前男友竟然变得成功帅气,还有娇妻在怀,而自己成为被同学们议论的可怜女人:“二十岁喝醉酒是可爱,四十岁是可怜。”陈嘉玲慌张了,醉酒的她向男友求婚了。

豆瓣9.6,这女的好绝

她如愿了。但看着手上的求婚钻戒,她并没有开心多久。未来婆婆强势地想要控制她的人生,包括购置婚房、选择婚纱款式、安排日程等。在婆婆看来,结婚之后就要回归家庭。

陈嘉玲看到了自己恐怖的下半生:“要结婚了,要有自己的家了,但为什么我会觉得越来越累?感觉越来越沉重?”

豆瓣9.6,这女的好绝

当一切都要尘埃落定的时候,陈嘉玲提出了分手。她说,因为自己已经变得不像自己了。

对于陈嘉玲而言,走入婚姻殿堂的确是最具性价比的一条路。离开婚姻,这个决定并不容易,也并不被理解。

但《俗女》妙在展开了另一个时空的叙事。

当观众们看到小时候的陈嘉玲,了解了她的成长岁月,也就自然会理解为何这个大龄女性会做出这么颇具勇气的事。

豆瓣9.6,这女的好绝

在陈嘉玲小时候,她见证了二姑姑艰难退婚的全过程。

二姑姑是老师,和男友是自由恋爱。看似一切顺利,二姑姑却主动提出了悔婚的决定。原来男方家人要求她去检查生育能力,二姑姑无法接受这样的要求。于是,二姑姑违背全家人的反对,勇敢地向男方家庭提出了悔婚。

尽管内心无比痛苦,但是二姑姑依然不卑不亢地坚守着自己的选择。在那个年代,二姑姑的选择要承受比在当下更大的压力,那种对于内心独立和自尊的坚守,感染了在一旁目睹这一切的小嘉玲。

坚守自我是要付出代价的,陈嘉玲也陷入了没有工作、没有婚姻的新困局。

在内心无比迷茫的困顿时刻,她的弟弟将她接回了台南。在台南与家人相处的日子里,陈嘉玲开始想起了往日的点点滴滴。

豆瓣9.6,这女的好绝

原来,她也曾因为现实的种种而慢慢遗忘、放弃了部分的自我。幸而,陈嘉玲还能在40岁及时醒悟,明白“生命并不是只有一个出口”,最终与自己和解。

很多人都被陈嘉玲在第一季大结局中的温暖自白所治愈——

亲爱的陈嘉玲,你是从几时开始忘记了:


忘记了这辈子其实很长,


长到你可以跌倒再站起来,做梦又醒过来;


你又是从几时开始忘记:


这辈子其实很短,


短得你没时间再去勉强自己,没时间再去讨厌你自己。

编辑 | 季洁

排版 | 文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台南   阿公   台北   鬼屋   流浪汉   姑姑   下半场   豆瓣   片段   小时候   观众   家人   后悔   男友   人生   故事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