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

作者 | 尧七

山西省岢岚县赵家洼村有位叫王三女的老人,老伴、儿子先后去世,有智力障碍的媳妇也走丢了,多年杳无音讯。家里只剩下同样有智力障碍的孙子、孙女,以及一只叫“咪虎”的猫。

老人命苦,按她自己的话来说:“咱这命赖,可不好了。”

2017年初秋,赵家洼村启动整体搬迁。那是个阳光丰沛的日子。

王三女带不走她的猫,在土房子前怀抱着猫坐下,对猫说:“咪虎,家也拆了,以后你回哪里呀?”她叫咪虎在自己脸上亲一下,于是猫昂起头,轻轻蹭老人皱纹遍布的脸庞,阳光落在她们身上。

“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

▲王三女和咪虎的温馨时刻

不久后,王三女住上了明亮的安置房,但她无力再抚养孙子和孙女。扶贫干部关心她的身体状况,劝说着和她一起把两个孩子送到了特殊教育学校。

老人一开始舍不得,躲在学校角落里哭。直到她后来观察到孙子和孙女学会了自己擦桌子和叠毛巾,才放下心来。

我被王三女老人的故事打动了。在这部叫做《2020 我们的脱贫故事》的纪录片里,让人动容的感人画面还有许多。

“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

▲纪录片《2020 我们的脱贫故事》海报

十集纪录片,由九支摄制团队耗时四年时间拍摄而成。八位导演分别将镜头对准了山西、云南、湖北等地的深度贫困地区,追踪了当地摘掉“贫困帽”的完整历程。

在他们的镜头下,那些从未真正走出过大山的贫困家庭,逐渐搬进了城市里的安置房,用上了自来水和天然气;那些高山峡谷中偏远闭塞的村落,在政府为他们修通公路之后,与外面的世界建立了联系;那些不懂茶果培育的农人,接受到专业的培训,使当地产业日渐振兴。

通过这部纪录片,我得以从一个更微观的视角去理解,“脱贫”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过程,也更加明白,这片土地在2020年究竟发生了怎样令人振奋的宏伟剧变。

“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

▲纪录片片头


现实困境

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历史节点,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自改革开放以来开始进行的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种种成就,到2015年,还剩下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尚未脱贫。这是最硬、最难啃的一块骨头。

“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

▲尚未脱贫的村民对小康社会的向往

再难、再硬,也要创新扶贫思路,如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等多种举措,加快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对真正穷的地方来说,穷苦的根源,大都在于土地。《2020 我们的脱贫故事》里选取的8个拍摄地,几乎全都存在土地致贫的问题,以至于其中5个都需要实施易地搬迁来实现脱贫。

赵家洼,山西省岢岚县的深度贫困村,土地干旱,全村只有一口水井。农耕条件差的同时,又没有任何矿产资源。

天生塘,悬挂在云南省昆明市海拔近三千米的高山陡坡上,村里的土地平均坡度在45度以上,连地震时救援队想支帐篷都找不到一块合适的地方。

“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

▲云南省天生塘村

山东省东平县的耿山口村,紧邻黄河,水灾泛滥。村民有俗语讲,“三年攒钱,三年筑台,三年建房,三年还债”;导演焦波说,这里的人民,一生都在攒钱、盖房、还债。

对贫困农村地区来说,一个棘手的难题是养不起作物,或者是作物总被天灾毁坏。

在湖北咸丰县茶林堡村,“堂吉诃德”式的青年杨直东,试图通过种植白茶以脱贫,但拿着东拼西凑借来的钱,种下去的种子却怎么也不长出优质的茶叶来。

过年时,一起合作种茶的同伴坐在一起喝酒,有位女性伙伴红着眼睛对杨直东说:“我就觉得我们不管怎么努力,不管怎么做,反正都是种种难关,有时候我真的觉得坚持不下去,好像是老天在捉弄我们一样。”

“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

▲种茶的同伴感慨创业不易

还有一些地区的贫困,是闭塞的交通导致的。比如由柴红芳导演的纪录片分集《落地生根》中,云南怒江傈僳自治州的沙瓦村。

这个村子坐落在碧罗雪山,山下就是涛涛的怒江,自然环境极其秀美,但由于无法修建公路,因此与世隔绝。

村民坡罗的冰箱坏掉之后,要背着冰箱走好几个小时的山路才能送下山去维修,然后又得一步步背上山去。一整趟路程下来,整个脊背的皮肤都被磨破。

“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

▲村民坡罗为维修冰箱往返数小时山路

村里的女人夜里生急病,夜路危险,疼得满头冒汗也没有办法送下山去就医。

村里人都信服的村民阿邓言,有时候会望着那些年幼的孩子们出神,为了子孙后代的未来,他认为沙瓦村必须修出一条路来,让村子与外界之间建立联系。

这一切,都是人们在脱贫道路上要面对的现实困境。

“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

▲阿邓言称如果公路能修好他便“死而无憾”了

这部片子里所展现的,并不是关于贫困的全部维度。但有了看见,才能进一步理解。纵然是作为一页切片,也已经弥足珍贵,真实自有千钧之力。


摘掉贫困帽

看到贫苦真正的一面以后,接下来如何脱贫,更考验治理智慧。实际的扶贫工作是在无数人的拉锯与妥协之中,艰难地进行。

在这部纪录片所拍摄的故事中,最常见的脱贫措施是进行“易地搬迁”。这项专项扶贫工程是的目的是“挪穷窝”“换穷业”。这是让贫困户“拔穷根”最彻底的方式,但同时这也是矛盾冲突最集中的地方。

中国人故土情结深厚,想要让他们离开世代生活的土地,会产生诸多需要打消的疑虑。片子里,发生在天生塘村的一场冲突让人印象深刻。

村民张天良,不愿意搬迁到城里的安置房居住。那是个圆脸、皮肤被晒得发红、头发灰白的男人,眉目里有股倔强的劲儿。他是那个怎么做工作都动员不了的钉子户。驻村扶贫干部上门劝说了十多次,他铁着脸面对,只说:“我不搬就是不搬,你们忙别的去,我要喂猪。”

“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

▲驻村干部多次上门劝说,倔强的老人仍不肯搬离

工作人员想方设法领着他到山下去看正在建设中的安置房,让他参观样板房里已经建设好的卫生间、洗手池、卧室。房间通风透气、采光充足,张天良看了之后才满意地点头,答应搬迁。

但回到村里以后不久,张天良又带着一大帮原本答应搬迁的老百姓,全反悔说不再搬了。这次他们考虑到的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我的大板没地方放”。

“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

▲村民们反悔搬迁只因大板无处安置

大板,就是棺材。在这个村庄,每家每户留守的老人家,都在房子里摆放着一副为自己精心准备的大板。漆得乌黑瓦亮的厚木棺,跟周围灰扑扑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照。

“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

▲留守的村民家家户户都有为自己精心准备的大板

他们把大板用布小心地罩起来,储藏在通风阴凉的地方,等自己百年归逝以后,不用费什么周折,就能终此一生。那几乎成了他们最重要的家当。

为此,扶贫干部们开了一场“天生塘村贫情分析会”,专门研究村民们的大板怎么放的问题。最终决定,政府把老百姓的大板归总管理,在天生塘村原址安排地方集中放置。在得知自己的大板能够得到妥善保管的消息之后,村民们终于同意了搬迁。

“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

▲天生塘村的村民最终得到了妥善安置

推进扶贫工作的过程中,扶贫干部与村民之间既存在着一些博弈,也在不断将心比心,拉近彼此的交流。

广东佛山的援藏干部谢国高,带着他的团队,先后五次徒步36公里,前往墨脱县多卡村,动员当地的31户村民进行易地搬迁。

这个村庄位于雅鲁藏布江畔,通过巴隆悬崖路与外界相连,道路紧贴着山体,最窄的地方只有30厘米宽,脚下200米就是雅鲁藏布江,一路还常有流沙、滚石滑落。

“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

▲去往多卡村的路远胜“蜀道难”

谢国高等人坚持不断地游说村民,为他们讲解扶贫的政策,分析其中的益处;扶贫干部们始终关注着多卡村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还在男孩子学抽烟的时候教育他们;有开卡车的村民想要买卡车运货以谋生,但贷款不够,扶贫干部们也想办法帮他解决问题……

就在这样日复一日的坚持下,扶贫工作组获得了村民的信任。2019年3月28日,多卡村村民共同踏上了巴隆悬崖路,实现了整体搬迁。

“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

▲援藏干部谢国高三年的坚持令人感动

一次次努力带来了一个个脱贫的好结果。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就要另择栖居之地,给村民修建安置房,集体搬迁;产业扶贫出现困难,就把相关的专家一次次请来,仔细研究问题出现在哪里;交通过于闭塞,就联系施工队勘测,在高山峡谷之间,动工开路。

赵家洼、天生塘、耿山口的村民们,进入了城市,住上了他们的新房;杨直东和自己的伙伴们,逐渐修复了土质,地里结出了白茶;沙瓦村通了路,大人小孩们穿上最漂亮的衣裳围着篝火跳舞庆祝,各式车辆开始往来,坡罗家也开起了小卖部。

“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

▲搬迁后的天生塘村村民在城市里举办火把节


改变,正在发生

看完这十集脱贫故事,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所谓扶贫,更重要的是在那些尚未被现代文明的阳光照拂到的地区,与已然发展成熟的城镇之间,建立连接。

连接的思路是因地制宜,可以将村子整体搬迁,也可以修建一条能够通向外界的道路,或是为了提升当地经济效益,吸引外面的人们主动走进村子里来。

“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

▲因地制宜的思路现在看来是行之有效的

柴红芳导演的其中两集,是整部纪录片中最让人动容的部分。《落地生根》的故事讲的就是在云南怒江傈僳自治州的沙瓦村修建道路。她的拍摄,清晰地呈现出这个贫困村的人们对于路的期盼,以及这条路为村庄所带来的天翻地覆的变化。

修路前,当村里的女人因急病在床上疼得满头大汗时,家中的男人们只能坐在床边低着头沉默,每个人失落又无奈。村里想要发展养鸡产业,但村民们都不愿意配合,因为养了鸡,村里人吃不完,而没有路,更无法销售到外界。

“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

▲修路前村民就医极为不便

驻村扶贫干部将情况上报后,政府最终决定为沙瓦村修路。开工那天,每个村民的脸上都显现出一种满载希望的神色。通路以后,村里有了车,村民开起了小卖部,更多的物资得以运送进村,村民们养殖的鸡也能够有途径销往外地。

那些原本只能在村子里光着脚丫到处跑的孩子,甚至得到了机会前往北京参加节目。

一条路,把偏远落后的村庄同新世界连接起来,这种连接不仅是地理上的连接,更是心理上的连接。

孩子们坐上通往首都的列车,当地村民能在电视上看见自家小孩稚嫩的面庞。在那个时刻,一个更广阔的世界的门也逐渐打开。

“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

▲山里的孩子跟着老师前往北京参加节目见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这种连接更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2015年,山西省阳泉市的政府干部谈永刚被委派到虎峪村开展扶贫工作,他带着村里的50多位老人修缮荒山,在山上种梨树。

谈永刚让农科院的专家进村里讲课,告诉老人们如何修剪枝丫才能让梨树结出更好的果子。等梨树结果,他又带着外面的游客进村认领梨树、购买果实,让那些年迈的村民不用离开村庄也能获得收益。

“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

▲农科院的专家为村民讲课

他是个讲话缓慢,但带领大家做事时无比坚定的人。为了防止鸟类啄食果实,他在试验林里费尽力气牵起了防护网,可是夹杂着冰雹的雨一落下,网全被毁坏。跟着做事的村民灰心丧气,他却能够迅速地打起精神鼓励大家。任期结束后,村里的老人颤巍巍地讲:“舍不得让谈书记走。”

“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

▲村里老人对即将调任的谈书记依依不舍

这些故事另一个动人之处在于,扶贫绝不是施舍,扶贫工作也要与扶志、扶智相结合,要激励和引导贫困地区的人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2020年到来,纪录片的故事讲到最后,原本深陷在贫困中的人们,成功翻越了多年来被贫困压住的大山,最终与新世界建立了连接,站在了新的人生起点上。

编辑 | 徐观

排版 | 文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傈僳   怒江   山西省   梨树   纪录片   村子   村里   村庄   村民   贫困   老人   土地   干部   地方   故事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