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心似玉》:开放海禁,不仅是徐区两家的博弈

《锦心似玉》中侯爷徐令宜每天公务繁忙,主要原因就是沿海盗匪猖獗,屡禁不止。这些海盗除了来自日本的倭寇,还有当地的百姓。可百姓也没有办法,要不是活不下去,谁愿意当海盗。

徐令宜多次上书希望开放“海禁”,解决沿海民众的生计问题,可每次都会遭到反对。无外乎祖训难为,以及考虑国土安全。明明是件好事为何实行起来却困难重重。


《锦心似玉》:开放海禁,不仅是徐区两家的博弈

这要从“海禁”的颁布说起,“海禁”是在明朝初期由明太祖朱元璋提出。他要求“片板不许下海”,并制定了非常严苛的惩罚制度。在后人看来这样的“闭关锁国”政策可不是明智之举,可在明朝建立初期却是不得已为之。

重农抑商,休养生息

刚推翻元朝,建立起来的明朝政权并不稳固。为了稳固政权,也为了战后能休养生息。朱元璋提出“重农抑商”的政策,保证农业这个自然经济的发展。为此还实行军屯制,这个制度要求每个士兵就地屯田,国家配个士兵一定数量的土地,这样军队的粮食就能自给自足,减轻百姓负担。


《锦心似玉》:开放海禁,不仅是徐区两家的博弈

内忧外患,巩固政权

同时为了防备元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明朝将自己的战略重心放在了北方战场上。沿海又有海上残余势力和倭寇勾结,要知道我们的疆域海岸线很大,面对海寇的不断袭扰,也是疲于应对。一开始实行海禁政策就是为了对付海寇,这一政策一直到永乐年间还是初见成效的。

为什么后来海禁政策从保护,变成束缚,甚至造成民情激愤?


《锦心似玉》:开放海禁,不仅是徐区两家的博弈

影响生计,民情激化

那是因为原本沿海的老百姓都是靠海为生,要么捕鱼、要么从商。海禁就是断了他们的生路,老百姓沦为海盗,一开始是为了活命。海禁时间越长,成为海盗的人只会越多。


《锦心似玉》:开放海禁,不仅是徐区两家的博弈

财政亏空

而海禁政策主要禁止的是民间贸易和海上经济活动。也就是说明朝的官方和其他国家还是保持往来的,主要以“朝贡”的形式。明朝规定不入贡者不得贸易。


虽然经历朝代更替,但因数千年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积累,明朝在综合水平上要超过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所以这种朝贡其实是其他国家向明朝进贡财物,照理说是稳赚不赔的事。可是明朝为彰显大国气度,每次回赠的比进贡的财物还多。


进贡不仅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还能夹带私货(走私),各国纷纷效仿,明朝也因此耗费大量国力。一边财政吃紧,一边作为纳税大户的东南沿海,又因海禁税收锐减。


《锦心似玉》:开放海禁,不仅是徐区两家的博弈

海禁,一个原本为了保证国家和民众安全的政策,现在不仅激化民众矛盾,还耗费国力,自然应尽早开放为好。


而想开放海禁这又触动了官商利益集团,在《锦心似玉》中徐家为代表的就是坚决抗倭的一方,在数次海禁行动中查抄了区家的走私物品,使得区家和朝中的利益集团损失惨重。这也导致区家的反扑,不仅私通倭寇导致徐家全军覆没,还试图诬告徐家。诬告不成,又步步紧逼施行绞杀。


《锦心似玉》:开放海禁,不仅是徐区两家的博弈

历史上,一直到隆庆年间,才逐渐开放海禁,这一政策在明朝施行200多年。它导致国困民穷,却使部分利益集团和地方势力因此获益。明朝的政策没有与时俱进,也因此失去了在世界上的领先优势。


感谢你的阅读,欢迎留言发表你的看法,我们下一篇文章见。

(图片来源网络,有侵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海禁   海寇   明朝   休养生息   倭寇   元朝   民情   其他国家   政权   海盗   沿海   民众   势力   利益集团   政策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