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陷贫困要如何面对,这本初版于1943年的小说,给出了答案

贝蒂·史密斯所著的这本《布鲁克林有棵树》是一本“家小说”,书中的主人公是位叫弗兰西·诺兰的小女孩,她韧性十足的生命力让读者感动。


而她的母亲凯蒂,却是位同样不容忽视的女性,正是她让诺兰一家人做到了贫困而不潦倒。


身陷贫困要如何面对,这本初版于1943年的小说,给出了答案


母亲凯蒂的改变


弗兰西的母亲凯蒂是位能干、坚强、且目光长远的女性,可她也不是生来就如此。


在弗兰西·诺兰出生以前,父亲约翰尼和母亲凯蒂,曾有过一段快乐的时光。


当时他们在一所公立学校做勤杂工,每月能收入五十美元。


虽然这笔收入,仅够支付当月的房租和生活费,但两人小日子过得还算滋润。


早上购买五分钱的面包,再来一杯热咖啡;中午吃炖肉就着面条;饭后休息,一直睡到去上班的时间。


可在弗兰西出生的那个夜晚,父亲因酗酒没有按时去学校值班。


使得学校炉火熄灭,水管爆裂,造成地下室进水。学校因此遭受损失,他也因此丢了工作。


当时家里的钱仅够支付下个月的房租,诺兰一家人陷入了困境。


身陷贫困要如何面对,这本初版于1943年的小说,给出了答案


姨妈给他们带来了食物,可她们的日子过得也很难,没法经常照应他们。


父亲约翰尼不久就找了个在酒吧打杂的临时工作,伴唱和端盘子,。


母亲凯蒂为一家人忧心,自己的父母穷了一辈子,自己也穷,难道要自己的孩子也一辈子受穷。


这时外祖母的两个建议,让母亲看到了希望。


找本好书,每天给孩子们读一页,一天都不能落下,直到他们能自己读为止。

找个罐子,每天往里存五毛钱,定一个给自己买一块小小的地的目标。


此外,母亲凯蒂还给加了个目标,要让儿子和女儿都上大学。


身陷贫困要如何面对,这本初版于1943年的小说,给出了答案


长期主义者才能看到知识的力量


要说孩子的阅读习惯要从小培养,这点很多人都知道,但去做的人很少,能坚持下去的人更少。


很多人坚持了一段时间,没有看到实际的效果,最终就放弃了。


母亲凯蒂在打定主义之后,就找了两本书分别是《圣经》和《莎士比亚全集》。


她坚持每天晚上都给孩子们读一页,一读就是八年。


随后孩子们自己又坚持了六年,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两个孩子初中毕业。


从小培养起的阅读习惯,让女儿弗兰西对书有着天然的兴趣。


每周弗兰西都会去那个又小又破的图书馆借一本书,她的目标就是从A列表的书读到Z列表,读完这小小图书馆里面的所有藏书。


初三那年父亲约翰尼去世了,而母亲又有了身孕,弗兰西和弟弟尼雷不得已初三毕业后就开始赚钱养家。


期间弗兰西做过很多工种,工厂的临时工,公司的档案员、阅读工,通信公司的训练工、电传打字员。


其中阅读工这个工种,要求员工至少高中毕业的阅读水平,因为工作中需要快速阅读并检查报纸上是否有内容和形式上的疏漏。


而弗兰西却是其中唯一一个,仅初中毕业就被录用的员工。


她自小培养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量,让她成了阅读工中,效率最快的那一个。


因弗兰西在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她拿到了每周二十美元的报酬。


正是母亲长期培养的阅读习惯,让女儿弗兰西在十四岁的年纪,就凭借优秀的阅读能力挣到一周二十美元的报酬。


要知道当时纯靠体力的工厂临时工,周薪只有五块钱。


有时可能是因为我们对一年有太高的期许,所以等不及看到五年,甚至十年所带来的改变。


身陷贫困要如何面对,这本初版于1943年的小说,给出了答案


长期主义者才能体会储蓄的好处


要说再穷也要有存钱的习惯,可能至少会有两种不赞成的声音。


这家人这么穷,忍饥挨饿,生存尚且艰难,怎么可能存下钱;另一个种声音可能会说,就算存下钱,这么点钱又有什么用,买地、建房子只是梦想。


对诺兰一家人来说,他们只有在周末才会购买五分钱一个的甜面包,而平时要靠五分钱两个的霉面包过活。


可这一点一点存下来的钱,却不止一次派上了用场。


父亲约翰尼打散工赚到的三两块钱仅够一家四口人吃用,他们很快就付不起房租了。


母亲凯蒂想到,她可以给别人的房子打扫卫生,来抵扣一家人的房租。


可搬家就需要一块钱,这是母亲第一次打开存钱罐,那里有三块八毛钱。


有一次弗兰西腿上不小心戳进一根生锈的钉子,母亲凯蒂也是从存钱罐里拿了二块钱付的医药费。


而存钱罐支付的最高一笔金额是父亲约翰尼的墓地,墓地需要二十块钱,这是存钱罐最后一次发挥它的作用,里面有十八块两毛勉强支付。


从弗兰西的周薪上涨至每周二十美元开始,母亲就给她在银行开了个人账户,每周往里存五块钱,这笔存款作为女儿弗兰西大学的准备金。


最终靠着这笔钱和另一所大学免费的暑假学习机会,让弗兰西在上大学前就修完了大学一年级的大半课程。


按照现在的物价来说,别小看每月几百上千的存款,有笔备用金,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应急。


身陷贫困要如何面对,这本初版于1943年的小说,给出了答案


长期主义者会懂得学历的重要性


弟弟尼雷从小也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可他没有多爱读书,反而很享受初中毕业后工作的时光。


初中毕业一年后,母亲凯蒂要求弟弟尼雷先回高中读书。


一开始弟弟尼雷强烈反对,他觉得现在自己能挣钱,日子过得自由又自在,哪怕以后都不读书也没有关系。


孩子看不到学历的重要性,作为家长该怎么办?


母亲凯蒂以强硬的态度,迫使弟弟继续就读高中。


尼雷虽然不爱读书,但底子不差,即便阔别校园一年,尼雷却适应良好,他是同学中记文字最快的那一个。


极快地适应力盖过了他的厌学情绪,让他顺利地就读高中。


已经工作一年的弟弟看不到读书的重要性。那是因为对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眼界和人生阅历都是有限的。


这时候作为家长就要果断拿主意,以免孩子以后后悔。


在母亲凯蒂的带领下,诺兰一家人共同努力,一步步地离开了贫民区,他们可以不再仅靠体力活生存。


身陷贫困要如何面对,这本初版于1943年的小说,给出了答案


外祖母大字不识一个,母亲凯蒂也仅小学毕业,但她们都是目光长远的人。


无论是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有意识的储蓄,要让孩子们上大学的愿望,都是一种长期主义。


正是这份长期主义,使得诺兰一家人虽然在物质上几乎一无所有,可是在精神上却一直富足,这也是他们为何能贫困而不潦倒的原因。



感谢你的阅读,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我们下一篇文章见。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周薪   外祖母   初版   块钱   房租   主义者   贫困   弟弟   家人   父亲   母亲   女儿   习惯   答案   美元   孩子   学校   体育   工作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