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使孩子幸福?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育儿专家告诉你2点

信任是教育的核心,应该相信每一个生命个体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李小萌《你好,小孩》

最近,全网被一个88岁老人感动了。88岁,本是一个颐养天年、在家安享儿孙福的年龄,却还在艰难地推着坐在轮椅上瘫痪的儿子前行。

我们都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不容质疑的。可是,如何教育孩子,却是从出现人类以来就存在的难题。

在电影《阿尔法:狼伴归途》中,首领父亲对儿子科达的教育,比起现在的虎爸虎妈还要严厉,母亲希望父亲可以温柔一点儿,毕竟科达的性格温良,让他杀牛都不忍心。

可父亲并未所动,他认为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身为首领的儿子,有责任和义务带领族人生存,就必须从严管教。

怎样才能使孩子幸福?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育儿专家告诉你2点

现如今,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有了新的改变,毕竟现在人类的生存环境比起先民要好得多,《正面管教》《非暴力沟通》等等育儿书籍,都在告诉父母更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可仍有许多父母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观念,也有一些虎爸虎妈教育成功的案例。

家庭教育,到底该用哪种方式,谁也说服不了谁。

现在,李小萌在《你好,小孩》一书中,对家庭教育做了全新 。李小萌,是前央视著名主持人,曾获得过中国广播电视主持人金话筒奖,现在她是亲子教育专家,对中国家庭教育问题进行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特别是她的女儿出生后,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她对家庭教育有了全新认识。

这本《你好,小孩》就是她多年研究的成果,是她的第一本家庭教育书。在这本书中,有一个很明确的主题就是“儿童友好”。

怎样才能使孩子幸福?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育儿专家告诉你2点

“儿童友好”并非是李小萌发明,早在1996年,联合国就出台了“国际儿童友好城市方案”,倡导在进行城市建设过程中,保护儿童权利,满足儿童需求,确保儿童参与。但是,这么多年过去,我们对儿童仍是不友好的,对儿童的关注在我们的生活中一直是缺席的、缺位的。

01对儿童友好,首先是给孩子安全感

幸福,是人类的终极追求。不管是谁,都绕不开。身为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呢?除去哪些可量化的标准,如美貌、学识、财富、婚姻 ,还有什么呢?那就是做一个精神独立的人。一个人的精神独立,来自于他的人格独立。

3岁前的环境影响和教养,对一个人的人格形成非常重要。这一阶段是自尊、基础安全感、基础信任感等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而这些是一个人产生自信的基础。有一定的安全感和基础信任感,才有可能感觉自己是好的。

一个两岁的孩子,一直缠着妈妈,像一只小考拉一样整天挂在妈妈身上。这是没有安全感的表现。

安全感建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成年生活。有些成年人会担心别人怎么看待自己,觉得自己不好,觉得很多事情不应该做,一有不好的事情发生,首先觉得是自己的错。这些都是从小没能建立起基础安全感的原因。

怎样才能使孩子幸福?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育儿专家告诉你2点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和家庭关系会奠定人格和性格发展的底色,并影响整个发展过程。

自信就是安全感与信任感不断循环和满足中建立起来的。孩子的需求被满足后,就会感到别人能看见自己的需求、能明白自己。

这一过程中,孩子慢慢对外界产生信任,相信自己有能力处理遇到的问题。时间长了,对自己的信任越来越巩固,这就是自信。自信不是打鸡血,而是能信任自己,尊重自己,认可自己是一个完整的人,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认为,真正的自我来源于早期的人际关系,来自于母子之间脆弱的和谐关系。

作为父母,在建立孩子“安全感”这件事情上,责无旁贷。安全感强与不强,不是用来定义孩子的,而是用来提醒父母注意自己的行为。

怎样才能使孩子幸福?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育儿专家告诉你2点

02对儿童友好,让孩子拥有同理心

想让孩子成为精神独立的人,除了安全感,另一个同等重要的,就是同理心。

孔子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西方有句谚语是“你们愿意人怎样对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说的都是同理心。

没有同理心,对他人缺乏应有的理解和体谅,自己也将同样对待,会感觉人人负我,用愤怒、暴力宣泄不满,从而再一次把他人推开,进入恶性循环。

同理心不仅是一个人的修为,更是一个人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石。

怎样把同理心的种子植入孩子的内心?首先就是,我们做父母的要有对孩子的同理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全都看在孩子的眼里。

怎样才能使孩子幸福?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育儿专家告诉你2点

著名漫画家蔡志忠曾谈到自己的成长经历。有一次他的妈妈叫他回家吃饭,可他玩得正高兴,没有马上回去。过了一会,妈妈第二次叫他,他还是没回去。同伴就说“你完了”,(我们可以脑补画面),可是等他回到家时,妈妈什么也没说,知道他还没有吃饭,就把饭拿给他吃,什么也没发生。

按照许多教育理念就是“这时要立规矩了”,饿他一顿他就知道了。蔡志忠却感慨,自己的心态能如此平和,就得益于从小到大没被爸妈打过骂过。

这是不是“溺爱”呢?不是,这是带着同理心的疼爱。

孩子想要再玩一会儿,本身并不是什么天大的错,设身处地想一想,我们大人何尝不会出现这种心态?孩子知道父母对他的爱、对他的体谅,是孩子越来越坚强的力量。

怎样才能使孩子幸福?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育儿专家告诉你2点

03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

人类是群居动物,每个人都无法独善其身。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我们更快乐、更健康。有调查显示,谁在五十岁时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满意,谁在八十岁时就更健康。

如今这个社会,是合作共赢的社会。合作意识,是现代人的一项基本素质与品格。如果一个人不能与别人融洽地合作,他就不能成功。合作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的培养。从小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才会产生合作行为。

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终将是短暂的欢愉,只有学会与他人合作,取长补短,才能实现双赢。

现实难免让人无奈,我们可以做的是,在有限的条件下,把资源优势最大化,而这把钥匙就是合作。父母之间需要合作,父母和祖辈之间需要合作,父母与孩子之间需要精诚合作。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的合作意识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来。

怎样才能使孩子幸福?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育儿专家告诉你2点

2020年疫情发生时,华中科技大学教师万谦和他8岁的女儿经检测被确认感染了。而之前他的医生妻子和岳母已经确诊。由于当时条件限制,万谦只能带着家人在家隔离治疗。这个难关要全家人一起度过。

于是,他们做了一个计划,谁身体状况较好,谁优先负责准备营养餐。趁着还有体力,他们准备了大量的药物和食材。最后全家一起经受住了考验。在危难面前,一家人齐心协力是很令人感动的。

8岁的女儿也从这次通力合作中,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她充分感受到了“在压力下可以依靠的、完整的、有凝聚力的核心家庭”。有爱、有凝聚力是家庭关系的重中之重,也是孩子人格形成的坚定基石。

李小萌认为: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合作体,养育孩子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复杂多边合作。

怎样才能使孩子幸福?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育儿专家告诉你2点

说到合作,不得不说到一个被我们曲解了的事,很多教育书籍不遗余力告诉我们,“关心的爱护”对孩子的成长有多么重要,结果演变成“我的孩子一定不能受苦”,甚至有些说:“如果没办法给孩子理想中的好生活,我宁愿不生孩子。”

从家长到学校,再到社会,好像陷入一种对孩子过度保护状态。这种保护是双刃剑,在体现社会对未成年人关爱的同时,也会抑制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孩子有权利知道世界本来的样子。这个世界并不如想象那般美好,父母也无法永远给孩子提供舒适的生活条件。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在困境下调整自己心态和情绪,如何等待绝地反击……

获得这些能力才会真的帮助孩子成长。家,既是孩子的避风港,也是孩子了解世界的第一个样本。孩子既然是合作体中的一员,那就要让孩子有承担家庭责任或命运的机会,让孩子真实地触摸这个世界,也是父母的责任。

怎样才能使孩子幸福?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育儿专家告诉你2点

亲子关系的质量,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同时,亲子关系也决定了我们和世界的关系。有人甚至说:童年的长度决定国家的高度。但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多多少少把亲子关系中的孩子和父母,放在了对立的两面。

教育不是对抗与角逐,而是自然成长。数字时代的教育更是如此。《你好,小孩》也许能为亲子关系带来新的启发。

“儿童友好”,让人觉得是一个很宽泛的词。不过在李小萌看来,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孩子自身开始,帮助他们建立精神独立是成长的根基;其次是母亲,孩子最亲密的监护人,如何建立有效且健康的养育关系;接着是父亲,如何有效承担一个父亲的角色;最后就是整个家庭、学校、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孩子   信任感   家庭教育   安全感   人格   友好   父亲   父母   独立   妈妈   关系   儿童   幸福   家庭   基础   专家   社会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