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写的论语》之微子第十八18.6

18.6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按《史记.孔子世家》记载,这段“问津”故事也发生在孔子63岁之后,“周游列国”的后期,孔子离开楚国的叶地去蔡国的路上。在一个交叉路口,没有路标,子路去问“渡口”在哪里,遇见了两个著名的“辟世”贤人,长沮和桀溺。两位老隐士,直呼孔子之名“丘”,说明年高位尊于孔子,子路对尊长称呼自己的老师以“孔丘”云,是礼。两位隐士明知而不告知孔子师徒,也够“坏”的,哈哈。长沮说孔子“知津也”。言外之意,孔子去职远行,颠沛流离,为的是给天下人“指路”,给有政、为政之人“指点迷津”,自己怎么会“迷路”呢?桀溺则劝说子路与其跟着孔子”辟人”—远离“无道”之人,不如“辟世”—远离“无道”的世界,选择隐居有多好。孔子听了子路的讲述,感叹到,“再怎么说,人与鸟兽也不是同类啊,毕竟还叫个人啊”,“如果天下有道,我何苦苦口婆心去明道、传道,正是因为天下无道、天下失道,所以我才去尝试让天下回归正轨,人心、人性走回正途,同流合污我做不到,辟世归隐我不甘心,我能做到‘辟色、辟言、辟地、辟人’而去努力寻找志同道合的人,难道这样的人生选择有错吗?”

  《论语集注》: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沮,七余反。溺,乃历反。二人,隐者。耦,并耕也。时孔子自楚反乎蔡。津,济渡处。〕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夫,音扶。与,平声。执舆,执辔在车也。盖本子路御而执辔,今下问津,故夫子代之也。知津,言数周流,自知津处。〕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徒与之与,平声。滔,吐刀反。辟,去声。耰,音忧。滔滔,流而不反之意。以,犹与也。言天下皆乱,将谁与变易之?而,汝也。辟人,谓孔子。辟世,桀溺自谓。耰,覆种也。亦不告以津处。〕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怃,音武。与,如字。怃然,犹怅然,惜其不喻己意也。言所当与同群者,斯人而已,岂可绝人逃世以为洁哉?天下若已平治,则我无用变易之。正为天下无道,故欲以道易之耳。程(颐)子曰:“圣人不敢有忘天下之心,故其言如此也。”张(载)子曰:“圣人之仁,不以无道必天下而弃之也。”〕

  《论语注疏》:此章记孔子周流,为隐者所讥也。“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者,长沮、桀溺,隐者也。耜,耕器也。二耜为耦。津,济渡之处也。长沮、桀溺并二耜而耕,孔子道行于旁过之,使子路往问济渡之处也。“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者,执舆,谓执辔在车也。时子路为御,既使问津,孔子代之而执辔,故长沮见而问子路曰:夫执辔者为谁人?“子路曰:为孔丘”者,子路以其师名闻于天下,故举师之姓名以答长沮也。“曰:是鲁孔丘与”者,长沮旧闻夫子之名,见子路之答,又恐非是,故复问之曰:“是鲁国之孔丘与?与是疑而未定之辞。“曰:是也”者,子路言,是鲁孔丘也。”曰:是知津矣”者,长沮言,既是鲁孔丘,是人数周流天下,自知津处,故乃不告。“问于桀溺”者,长沮不告津处,故子路复问桀溺。“桀溺曰:子为谁”者,不识子路,故问之。“曰:为仲由”者,子路称姓名以答也。“曰:是鲁孔丘之徒与”者,桀溺旧闻鲁孔丘之门徒有仲由,有恐非是,故复问之曰是与?“曰:然”者,然尤是也。子路言已是鲁孔丘之徒也。“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者,此讥孔子周流天下也。滔滔,周流之貌。言孔子何事滔滔然周流者乎?当今天下治乱同,皆是无道也,空舍此适彼,谁以易之为有道者也?“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者,士有辟人、辟世之法,谓孔子从辟人之法,长沮、桀溺自谓从辟世之法。且而皆语辞,与犹等也。既言天下皆乱,无以易之,则贤者皆合隐辟。且等其隐辟,从辟人之法则有周流之劳,从辟世之法则有安逸之乐,意令孔子如已也。“耰而不辍”者,耰,覆种也。辍,止也。覆种不止,不以津告。“子路行以告”者,子路以长沮、桀溺之言告夫子。“夫子怃然”者,怃,失意貌。谓不达己意而便非己也。“曰:鸟兽不可与同群”者,孔子言其不可隐居避世之意也。山林多鸟兽,不可与同群。若隐于山林,是同群也。“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者,与,谓相亲与。我非天下人之徒众相亲与而更谁亲与?言吾自当与此天下人同群,安能去人从鸟兽居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者,言凡天下有道者,我皆不与易也,为其己大而人小故也。

  孔子可以不可以被误解,可以不可以被嘲笑?我觉得是可以的。可以被清廉之士、贤能的隐士所误解、嘲笑。但如果被一些居心叵测的所谓“文化人”所非议、“笔诛口伐”,被唯利是图的市井小人所嘲笑,就有点不地道和非正义了。孔子居“大司寇”因季氏沉迷齐国所送“女乐”三日不朝且失郊祀之礼而主动辞职离国,不是因贪腐或工作失误引咎辞职,这才是“当官”的榜样,对比一下今天的官场,孔子是该褒该贬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论语   楚国   明道   平声   孔子   夫子   旧闻   隐者   鸟兽   无道   隐士   斯人   山林   圣人   体育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