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阮元这副联,整整用了二十年


  阮元的一生在文学艺术上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其在古代联坛亦堪称大家。20年前我曾在《中国楹联报》上连载了《三朝阁老,百副佳联——阮元对联辑录》一文,但对阮元的一个妙对始终心存疑惑,直到今年初为了在扬州阮公家庙“阮元家风讲堂”进行讲座,进一步研读阮元对联后,才解开心中的谜团。

  梁章钜《浪迹丛谈·卷七·巧对补录》记载了阮元一则妙对故事,原文如下:

  云台师云:“乾隆五十六年,余以大考第一,升少詹事,例应觞客,因邀同衙、坊、局诸君,在一枝轩看菊,坐中文远皋庶子举一句云:‘墙上竹枝书个个。’请诸公对之,余应声云:‘盒中枣子叱来来。’宫庶初不以为工,迟日检《汉书》,知为东方朔故实,乃极口称之。”

读懂阮元这副联,整整用了二十年

  此段大意是:阮元老师说:“乾隆五十六年的时候,我因为在大考中获得第一名,被提升为少詹事,按照惯例应该宴请朋友,于是邀请同事在一枝轩赏菊。当时座中文远皋庶子出了一个上句言:‘墙上竹枝书个个。’请各位应对,我应声对道:‘盒中枣子叱来来。’文远皋宫庶(詹事府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别称。)听后,一开始觉得对句不够工整,过了几天翻看了《汉书》,知道是用了东方朔的故事,就极力夸赞对得妙。

  从这则故事看出,阮元对自己的这一对句也是非常满意且自得,以至后来忍不住对着门生回忆这段自豪的往事。也难怪,当时年仅27岁的阮元从翰林院编修(正七品)连升六级到少詹事(正四品,相当于如今的正厅级),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何等风光。

  阮元很欣赏自己的对句,然而我们初看对句,也和出句者文远皋一样,根本看不出对句的巧妙之处。

  咱们先看一看出句:

读懂阮元这副联,整整用了二十年

  墙上竹枝书个个

  这个出句看似普通,却暗藏机关。出句的意思是:

  (映在)墙上的竹枝(影子),书写了无数的“个”字。前面的“竹”拆分成后面的“个”“个”。

  看到出句,我们想起袁枚《随园诗话·卷二》里的小故事:

  随园担粪者,十月中,在梅树下喜报云;“有一身花矣!”余(袁枚)因有句云:“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

  出句“墙上竹枝书个个”,既通俗易懂,又形象生动,意境优美,还运用了“拆字”手法。

读懂阮元这副联,整整用了二十年

  此刻我们再来仔细看看阮元的应对句:

  盒中枣子叱来来

  既然原文里说这对句和东方朔有关,那就先了解一下汉代滑稽之雄东方朔“枣”的故事。

  《太平御览·卷九百六十五·果部二》载:

  《东方朔传》曰:武帝时,上林献枣。上以所持杖击未央前殿槛,呼朔曰:“喑叱先生来来!先生知此筐中何等物也?”朔曰:“上林献枣四十九枚。”上曰:“何以知之?”朔曰:“呼朔者,上也。以杖击槛,两木;两‘木’,‘林’也。来来者,枣也。叱叱者,四十九枚。”上大笑,赐帛十匹。

  东方朔应对汉武帝的话解释详尽,将“上林”“枣”“四十九”的“答案”来历一一道明。(“黄绢幼妇外孙齑臼”,隐“绝妙好辞”四字与之类似。)不过对“来来者,枣也”许多人困惑不解。“枣”的繁体字是“棗”,上下并不是“来来”组合。对于这个问题,北宋政治家、科学家沈括曾经提出己见:

  古文自变隶,其法已错乱,后转为楷字,愈益讹舛,殆不可考。如言有口为吴,无口为天。按字书,“吴”字本从口、从夬,音捩。非天字也。此固近世谬从楷法言之。至如两汉篆文尚未废,亦有可疑者。如汉武帝以隐语召东方朔云:“先生来来。”解云:“来来,棗也。”按“棗”字从朿,音刺。不从来。此或是后人所传,非当时语。(《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

  博学的沈括得出的结论是“此或是后人所传,非当时语”。

  难道著名文学家东方朔和一代文宗阮元都错了?

  其实“来来者,枣也”言之有据!

  “来”的另一种写法是“來”,而“枣”的写法除了“棗”这一种,还有另一种写法即上下“來+來”,(此字无法输入)请见图:

读懂阮元这副联,整整用了二十年

  再看一下“枣”的异体字的解说:

读懂阮元这副联,整整用了二十年

  如此看来,阮元的应对确实巧妙无比,出句运用了拆字法,对句也是一样拆字,而且运用了典故,何况还是“应声云”。非博览群书、反应灵敏者,难以为之。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读懂阮元这副联,整整用了二十年

  拆字联是对联中别具一格的形式。拆字,也称析字,离合,是将汉字的字形各部分拆离开,使之成为另几个字(或形),并赋予各字(或形)以新的意义。阮元的巧妙应对,为析字联又增添了几分神奇的味道。

  联虽小艺,莫要轻视。陈寅恪先生说“对子可以测验应试者,能否知分别虚实字及其应用。”“能否分别平仄声。”“可以测验读书之多少及语藏之贫富”“测验思想条理”。此言甚是。

  读懂阮元这副联,整整用了二十年,而今谜团已解,心中大快,我对乡贤阮元又增添了一份崇敬之情。

读懂阮元这副联,整整用了二十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梦溪笔谈   上林   乾隆   庶子   竹枝   枣子   大考   汉书   写法   来者   测验   巧妙   墙上   故事   东方朔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